中國基金行業歷經超過20年的發展後,終於在2020年實現“大步跨越”,出現了頂級流量的明星經理,火出了基金圈,成了大神般的存在。
去年年底,公募基金規模接近20萬億,大幅增長了27%。隨着今年初A股市場繼續上漲,投資者搶購基金的熱潮繼續升温,導致近期市場上出現大量“日光基”。
作為普通基民,在大盤跨入3600點之際,如何既篩選優秀的公募基金,又避開各種可能的陷阱呢?
市場:十佳基金經理誕生
牛年春節期間,市場根據近五年內總回報率排名前十,排出了主管主動權益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名單,10位牛人經理分別是劉彥春、張坤、蕭楠、曲揚、周應波、羅世鋒、杜洋、袁芳、王崇、王宗合。
據瞭解,回報率前十的基金經理平均管理年限為7.49年,管理時限超過5年的基金一共有15只,總規模合計接近2000億元,其中14只基金年化收益率超過30%,在同類基金收益排行中均在前20之內。 從基金經理運作風格來看,十位基金經理風格迥異。蕭楠、劉彥春、張坤、王宗合、羅世鋒、杜洋均偏好長期持有,風格相對穩健,周應波、曲揚、袁芳注重交易,換手大幅高於行業。從選股偏好來看,十位基金經理相比之下偏向於成長風格或大盤均衡風格,但也有一定的切換,數位基金經理在去年疫情發生後風格逐漸向大盤成長過渡,
明星基金經理張坤管理的資金已高達1255億元,成為首位管理規模破千億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張坤從業已超過8年,業績均處於同時期同類型基金經理頭部位置,旗下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基金最新規模已達到401.11億元,近5年年化回報率高達41.71%,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行第四位。
牛年春節期間,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精選了中信出版集團所出版的香帥《香帥金融學講義》、徐遠《徐遠的投資課》、陳志武《陳志武金融投資課》中關於基金精華的科普,幫助投資者儘早成為朋友圈裏的投資明星。
徐遠:關注基金的魔力與陷阱
徐遠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融學教授,北京大學數字金融中心高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美國杜克大學經濟學博士。
他在《徐遠的投資課》中總結了購買基金的必備要點:分別是基金的專業化優勢;基金分類;偏股型基金甄別;基金費用;定開基金與挑選合適渠道購買基金。
以偏股型基金為例,徐遠認為,如果挑選偏股型基金,要考慮基金業績、基金經理、基金公司、基金規模和機構持倉等五大要素。
要看基金歷史業績,強調長期和穩健的業績。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歷史業績選長期穩健的,從業年限選 6~8 年的。
選擇基金公司,要選資產規模大、口碑好的。同一個基金公司,最好選擇旗艦基金。
機構持倉比例,太低和太高都不太好,20%~60% 之間好一些。
比如説到基金費用,雖然名目繁多,但分門別類之後,也並非特別複雜。基金費用分2大類,每類3種共6種。2大類是運作費用和交易費用,運作費用包括管理費、託管費、銷售服務費,交易費用包括認購費、申購費和贖回費。運作費是每年徵收、按天計算的,交易費是買入和賣出基金的時候一次性收取。
管理費、託管費是主要收費項目。根據基金類型不同,把兩種費用加起來,從高到低分別是:主動型股票基金 1.7% 左右,混合型基金 1.5%左右,指數型股票基金 0.8%左右,債券基金 0.54% 左右, 貨幣基金 0.33%。總體來説,股票和混合基金費用高,債券和貨幣基金費用低。
還有一些細節也要了解,包括基金管理費有降低的趨勢;銷售服務費、認購費、申購費不是都要交,而是三選一;申購費和贖回費,隨着持有時間延長而降低直至降到零等等。
香帥:投資基金要跳開這些坑
香帥,知名金融學者,香帥數字金融工作室創始人,原北大金融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得到APP“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主理人。
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基金的本質是把錢委託給專業人士管理。但人性是自私的,任何專業的基金經理都有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傷害投資者的利益,她總結了基金業中典型的三個坑以及相應的破解原則。
這三個坑就是抬轎子、老鼠倉和操縱股價。
基金之間常有粉飾業績的“抬轎子”行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一般有好幾只基金,一隻基金先買入某隻股票,然後其他基金再持續性地買入這隻股票,推高股價。先買入這隻股票的基金業績自然會上漲,淨值提高。這相當於“坐轎子”,而後面接盤的基金就相當於 “抬轎子”。買了“抬轎子”基金的投資者,就算入了坑。
老鼠倉的操作模式是基金經理人先用個人或者親戚朋友的資金買入一隻股票,低位建倉,然後用基金投資者的錢大量地買入同一只股票,等股價被拉到很高時,賣出私人賬户上的股票套現獲利,而基金投資者的資金卻被套牢了。這種行為像老鼠把別人的糧食偷到自己窩裏,所以叫“老鼠倉”。
操縱股價是指一些基金經理卻和上市公司合謀哄抬股價,製造業績的虛假繁榮,個人從中漁利。
香帥也相應地指出了破解之道,針對抬出來的假業績,一個重要原則是“查底牌”。如果幾隻基金持倉股票類似,業績相差很遠,就要謹慎。如果共同持倉的是小盤股,“抬轎子”的嫌疑就更大。大盤股流通籌碼多,不太容易被操縱;而小盤股的流通籌碼少,一拉即漲停,容易控盤,方便其他基金接力“抬轎子”。 現實中要避免掉進“老鼠倉”的陷阱,最重要的是要“識前科”,避開屢次曝出“老鼠倉”的基金公司。一次“老鼠倉”還可以視作基金經理個人行為,類似事件屢次發生一定是基金公司在內部管理機制上存在着缺陷。如果買入的基金被曝出“老鼠倉”傳聞,要果斷止損,切忌猶豫。 要防範操縱股價的行為,投資者就要關注基金的持倉情況,如果基金特別喜歡持有話題多、交易活躍、實際業績並不盡如人意的股票,就要提醒自己注意風險了。
陳志武:如何選擇最優組合?
陳志武,著名經濟學家、香港大學馮氏基金講席教授與亞洲經濟環球研究所所長、原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曾獲得默頓·米勒獎。
到底是主動型基金更好,還是被動型基金更優呢?主動管理是否真能帶來差別呢?陳志武在《陳志武金融投資課》裏曾説:對於很多人來説,這似乎是一個傻問題,乍看起來當然是主動管理的基金更好,股價漲漲跌跌,怎麼能不把控規律,通過買進賣出來賺錢呢?
傳統的指數基金雖然對於缺乏信息優勢的普通投資者是成本低、透明度高的理想工具,但有一個關鍵缺陷:被炒作得越厲害、漲得越瘋的股票,其權重就會越高,基金就要不斷增持;而被投資者非理性拋售得越厲害、股價跌得越多的股票,就要不斷減持。這種指數基金促成“瞎跟風”、反價值投資。
基本面指數基金則完全迴避股價,由基本面決定個股的權重。基本面相對於其他公司越好的股票,在基本面指數的權重越高。這種指數既帶來被動投資的低成本,又帶來價值投資。
基本面指數基金已經在美國應用了十幾年,在2009年進入中國。總體實戰結果跟基於歷史數據的模擬結果一致,業績高於傳統指數基金。
度量金融產品的維度除了風險和收益之外,還有流動性。兩種金融產品即使風險相同,但如果流動性各異,一般而言,流動性高的價格也會高,未來預期收益更低。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慎良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