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穎國
面對結構化行情空前的A股市場,一些能力出色的基金經理也能憑藉專業的投研能力,為投資者創造可觀回報。如華安基金的蔣璆,其管理的四隻基金中,有3只近一年收益率超75%、另1只成立於2月底的產品收益率也有近35%。如此出眾的管理能力,讓即將發行的由蔣璆管理的華安製造升級一年持有受到關注。
蔣璆3只產品近一年收益超75%
近年來,A股市場結構化行情空前。不過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中,部分實力出色的基金經理還是能憑藉專業的投研能力,為投資者創造了可觀的投資回報。如華安基金的蔣璆,銀河證券數據顯示,目前蔣璆共管理4只主動權益基金。截至10月31日,華安動態靈活配置、華安製造先鋒、華安創業板兩年近一年的收益率分別達為88.00%、89.18%、75.00%。
蔣璆長跑能力強也異常突出,他在上證指數5000點時管理“華安動態靈活配置”,歷經市場多輪牛熊轉換考驗。管理以來基金收益率為209.83%,而同期上證指數、滬深300的漲幅是-29.94%、-5.98%。在同類基金的排名上,華安動態過去一年4/130、過去三年3/112、過去五年5/100、過去七年1/97。
華安製造先鋒是華安基金在2018年末市場低點逆市發行的產品,成立於2018年12月25日。截至10年31日,成立以來收益達322.97%,對應年化65.73%。從年度收益來看,2019年74.28%;2020年53.51%;2021前10月58.05%。過去一年排名13/638,過去兩年排名27/476。值得一提的是,在震盪的行情中,華安製造先鋒最大回撤也僅25.82%。
華安創業板兩年定開則是2020年創業板轉為註冊制之後應運而生的產品,成立於2020年9月3日。截至10年31日,成立以來淨值增長率達70.99%。另一隻蔣璆管理的華安成長先鋒今年2月23日成立以來,截至10月31日收益率也達到了34.34%。
為何蔣璆能有如此出色的能力呢?或與其履歷及其所在華安基金的投研體系有關。記者留意到,他從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畢業後,曾在韓國浦項制鐵公司首爾總部工作3年,這段實業工作經驗使其擁有良好的實業視角,利於之後的投資研究工作。而正式進入金融行業後,蔣璆曾在券商機構擔任行業研究員,重點覆蓋製造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自2015年6月,蔣璆走上基金經理崗位,目前已是一位擁有6年多任職經驗的資深基金經理。
據悉,華安基金成立23年來,始終堅信基於深度研究的投資才能成功。目前,公司已打造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全覆蓋式的投研體系;建立了“宏觀策略—行業小組—行業—公司”四層研究架構。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截至今年9月30日,在過去3年、過去5年、過去7年、過去10年等各中長期維度下,華安基金的主動投資能力均躋身行業前10位。其中,過去5年華安基金的整體收益率為158.56%,同業中排名2/97。
華安製造升級一年持有即將發行
蔣璆出眾的管理能力,加之華安基金強而有力的投研體系,讓即將發行的由蔣璆管理的華安製造升級一年持有備受關注。華安製造升級一年持有(A類:014007;C類:014008)將於12月1日起發行。具體投資中,華安製造升級一年將延續蔣璆一貫的投資風格和投資理念,積極關注高景氣賽道,精選估值合理的優質公司佈局,為投資者把握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成果。
記者留意到,在管理基金的過程中,蔣璆整體投資風格偏價值型成長,善於挖掘高景氣賽道中具備合理估值的好公司。他注重“中長期戰略投資佈局+中短期戰術機會捕捉”構建投資組合,一方面是長期戰略性配置,主要選擇成長行業中的領跑型公司,這類公司有鋭氣,壁壘堅實;另一方面捕捉中短期戰術性機會,主要是成熟行業中的進取型公司,這類公司厚積薄發,成本領先。
據瞭解,華安製造升級一年持有股票資產投資比例為基金資產的60%-95%;投資於製造升級相關證券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港股通標的股票投資比例不超過全部股票資產的50%。而製造升級相關公司主要包括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受益於科技進步而產生的新興產業中,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產品創新能力強、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相關製造業企業。
具體的配置思路上,華安製造升級一年持有尋找政策和景氣的共振上行賽道進行佈局。一是,碳減排碳中和主線,包括能源供給端的可再生能源崛起(光伏、風電、水電等產業鏈),能源需求端的工業減排和電氣化(新能源汽車、節能等產業鏈等);二是,科技創新的半導體和高端製造,未來必爭的智能駕駛等產業鏈。
展望後市,蔣璆認為,市場整體維持震盪格局,以結構性行情為主。主要邏輯是有三點: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疊加能耗雙限政策的擾動,整體盈利增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二、穩增長預期下利率有望下行,但需耐心等待通脹回落;三、居民財富配置向資本市場轉移的趨勢不變,風險偏好處於長期上行通道。
市場風格方面,蔣璆認為成長優先。一方面,週期盈利的階段性高位已過,未來CPI與PPI的裂口將出現趨勢性收斂,盈利結構從上游向中下游轉移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以景氣度為錨,消費板塊雖然調整時間長,但盈利增速尚未觸底,估值中樞缺乏持續上行的基礎。比較而言,業績增速更快且更具持續性的成長板塊更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