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再“染紅” 華融證券109億易主國新資本

券商再“染紅” 華融證券109億易主國新資本

作者丨王迪

出品丨焦點財經

新時代證券被央企中國誠通納入麾下之後,又一券商“央企化”步伐落定。

6月23日,時隔5個月,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佈關於華融證券股權轉讓相關事宜收到中國證監會核准的公告,核准國新資本成為華融證券主要股東,核准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華融證券實際控制人。

公告顯示,中國華融向國新資本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有的華融證券約42.05億股股份(71.99%股權),國資委旗下國新資本109億拿下華融證券控制權。

轉讓完成後,中國華融將不再擁有華融證券任何權益,且華融證券不再為中國華融的附屬公司以及不再於中國華融及其附屬公司的綜合財務報表綜合入賬。經此調整,華融證券正式成為央企旗下子公司。

自賴小民事件後,華融證券先後經歷人事動盪、年報難產、股權易主等發展困境。因中國華融被監管要求聚焦主業,2021年12月初旗下子公司華融證券於被擺上“貨架”,今年1月27日,買家現身,國新資本與華融證簽署國有產權交易合同。

同樣面對易主的還有6月2日完成更名為誠通證券的新時代證券,其新控股股東變為央企中國誠通。

雙佰投資(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投資官劉策在接受焦點財經採訪時表示:“金融一直有很高的准入門檻,早些年,安邦系等險資通過層層槓桿互相關聯,迅速將企業做成上萬億資本集團出現過很多問題,國家現在非常警惕,希望以國有資本為主。針對民營企業進軍金融領域,國家加強了監管及限制,後續股東要求有自有資金、信譽要好。未來民營企業參與此種金融機構的機會不會太多,規範也將趨嚴。”

擁抱央企“新靠山”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向焦點財經透露,未來中國金融就將被國有控制,這是國家安全的需要,也是未來趨勢。更根本的原因是,在賬面上保持國有資產的賬面保值,而華融證券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一般民企不會買。

“賣得便宜將來當事人有責任,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買得貴現在民企也不會買,也不敢買。因此這種情形下肯定在國有平台之間轉來轉去,這樣國有資產面上的賬還能平,拿出去還能好看些。”

作為華融證券的“新主”國新控股則表示,將把證券業務作為更好發揮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的重要抓手,通過與基金投資、資產管理、股權運作等現有業務協同,助力中央企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資本流動性和提高回報。

公開資料顯示,國新控股的實控人為國務院,國新資本成立於 2014 年 8 月 20 日,註冊地北京,經營範圍包括股權投資、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投資諮詢。2016年,國新資本被明確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正按照國新控股的統一部署打造為央企金融服務平台,形成與資本運營相互支撐的金融產業體系。

目前,國新資本旗下包含國新商業保理、國新融資租賃、國新匯通保險、南湖金交所等公司,拿下華融證券將完善金融業務牌照,優化業務佈局。截至2021年底,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資產總額超過6700億元,淨利潤突破200億元。

事實上,在券商白熱化競爭下,股東及自身實力的多重背書成為競爭力的體現。背靠央企控股股東,國新資本為華融證券注入紅色基因的同時,也將為其提供更多資源背書,雙方也將在券商牌照價值吸引下,實現業務互補及整合。

以誠通證券來看,它是一家專業化、全國性的綜合類全牌照券商,所持有的60%股份融通基金,擁有公募基金牌照,涵蓋主動權益類基金、被動投資類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等。中國誠通主營業務為基金投資、股權運作、資產管理、金融服務,以及綜合物流服務、林漿紙生產開發及利用、新能源電池等。

官網顯示,中國誠通由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是國資委首批建設規範董事會試點企業和首家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試點企業,其成立於1992年,曾一度在國民經濟中發揮流通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

誠通證券入駐中國誠通,也將彌補其業務短板,推動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增強國有資本流動性,實現優勢互補。

“問題學生”謀新路

焦點財經梳理發現,被納入央企陣營的華融證券及誠通證券,都有被監管及業績堪憂的現狀。

誠通證券因隱瞞實控人和持股比例等問題,被證監會接管近兩年時間,而華融證券此次易主也是因為按監管要求逐步退出非主。如今,兩位“問題學生”都迎來了新控股股東。

聚焦不良資產主業,中國華融轉讓金融牌照子公司,清倉華融證券股權是既定動作之一。

對於此次轉讓,中國華融表示,有助於中國華融堅持迴歸本源、迴歸主業,確保可持續經營發展,符合監管機構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業的要求。此次交易所得的轉讓所得款項將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和一般營運資金。

事實上,安邦等金控公司曾經歷經野蠻生長,引發利用關聯交易隱蔽輸送利益、套取金融機構資金等亂象。

2018年,一行兩會聯合發佈《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行為,強化對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的監管。金融管理部門處置明天系、安邦系和華信系等具有金融控股公司特徵的企業,通過瘦身、糾偏、穩步推動引戰重組,實現正常經營。

作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四大AMC之一,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華融從最初主要負責收購和處置大型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到集各類金融牌照於一身。自原董事長賴小民案發以來,中國華融按照監管要求迴歸主業,積極推進機構“瘦身”,除此次實現股權專訪華融證券外,被掛牌轉讓的金融資產還包括華融信託、華融金融租賃、華融湘江銀行等。

從業績來看,受母公司拖累,華融證券2020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11.86億元和-82.36億元,分別同比下滑63.66%和-17767.01%。淨利潤驟降主要是公司計提了55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用於出清風險,2021 年華融證券實現扭虧為盈。

就行業排名來看,根據中證協近期披露的 2021 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106 家券商中,華融證券以 395.32 億元的總資產排名第 54 位;按營收和淨利潤排名,華融證券分別位列 88 名和 74 名。華融證券是中證協今年新增納入業績統計的4家券商之一。

新時代證券(現為誠通證券)業務收益表現因為很一般,且在業內排名靠後。

2021年年報顯示,新時代證券實現淨利潤為3.39億元,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為2.51億元。截至2021年年末,新時代證券總資產約為193億元。其中,新時代證券實現營收18.03億元。

事實上,自2018年華融原董事長貪腐風波後,“華融系”公司變動不斷。去年年底,中國華融引戰敲定,中信等五大機構出資420億華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今年3月,中國華融公告稱,中信集團將以26.46%的持股比例成為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也順勢拿下全國性AMC牌照。

曾經的“問題學生”華融證券與誠通證券與原東家實現剝離,擁抱“紅色”新主,又將迎來怎樣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7 字。

轉載請註明: 券商再“染紅” 華融證券109億易主國新資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