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穩步”成2022關鍵詞 你的資產當放在哪個籃子

   股票市場 咬定風口不放鬆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熊子恆

   還有幾個交易日,2021年的股市行情即將收官。這一年中,A股行情在分化割裂中演繹,投資者如果選擇了新能源這一火熱賽道,大概率跑贏市場;可如果堅守醫藥、消費等大藍籌,則要忍受漫長下跌的煎熬。站在年末時點,又到了佈局來年股市的時候。

   A股過去一年中的243個交易日,有多達147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1萬億,活躍的交投環境已經成為股市新常態。在萬億成交的背後,股市已經是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渠道:“房住不炒”政策調控下各地住宅價格全面降温,居民購房意願的下降;利率中樞下行令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續走低,對資金投向產生重要影響。

   2022年的資本市場將如何演繹?明年的A股勢必將面臨不一樣的市場環境。一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註冊制改革從科創板、創業板邁向主板,IPO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另一方面,美聯儲步入加息週期,海外市場流動性邊際收緊將帶來新挑戰。

   記者連日來參加多家機構的投資策略會發現,過往那些旗幟鮮明喊“牛”的券商少了,“平衡”“穩步”成為了不少券商對於明年市場提出的關鍵詞。

   多數券商認為,新的一年內A股將呈現出寬幅震盪格局,投資機會以結構性或是波段性為主,並對明年上半年的行情寄予了期待。方正證券指出,2022年大盤走勢為先揚後抑,波動幅度遠超2021年,以結構行情為主系統行情為輔,防通縮的貨幣政策繼續釋放。

   在投資方向上,由於企業盈利增速的變化,行業配置重點也將發生改變,把握好風口才能取得超額收益。不少券商指出,明年的市場可能更加趨於平衡,今年的投資大熱門週期股將退居幕後,投資機會更多向中下游企業轉移,以“逆週期”“順科技”為主線。

   “茅指數”PK“寧組合”,到底哪個才是市場的主流賽道?從今年表現來看,“寧組合”表現明顯佔優,整個新能源上中下游產業鏈均有不俗回報,佔據投資風口;而代表傳統大藍籌“茅指數”歷經了足足8個月的下跌,直到12月份才略有“回血”,股價止跌回升。

   作為國家政策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新能源行業依然是機構們看好的風口,但隨着板塊估值迅速升温,投資佈局的難度將越來越大。申萬宏源指出,2022年的新能源板塊可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在新能源投資快馬加鞭,新能源仍是稀缺的高景氣方向,“敗”在板塊性價比偏低,進一步上漲有待基本面趨勢的驗證,板塊行情難以一枝獨秀。可見,即便是選擇風口投資,投資者也需仔細分析,僅僅依靠行業紅利,股價難以走得長遠,只有自身具備足夠成長性上市企業,才會有長期投資機會。

   招商證券認為,2022年的市場風格將偏向大盤但風格分化的程度會減弱。圍繞逆週期政策可佈局 “新基建”“穩地產”“促銷費”等方向。就產業端發展風口而言,以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孕育,工業互聯網等局部趨勢正在加速,這將在A股演繹出主線級別的行情,投資者可關注“元宇宙+VR”、智能駕駛+工業互聯網等科技領域的投資機會。

   公募基金 萬里挑一考眼力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欣)隨着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強大,基民投資收益戰勝股民已成大概率事件。對於2022年的投資,基金經理提醒投資者:降低收益預期,適時止盈,均衡配置,謹防追漲殺跌的衝動型操作。

   中國基金業協會近日公佈的2021年11月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25.32萬億元。這也是全行業規模首次突破25萬億,創歷史新高。

   相形之下,今年的股票投資市場是呈現鮮明的結構性特徵:新能源產業鏈、週期性板塊、芯片、軍工、消費、生物醫藥等很多行業都出現了幅度不小的投資機會,但除了新能源領域外,大部分投資機會都沒能延續很長時間。這種市場熱點快速輪動的格局,導致投資者的持續盈利能力明顯減弱。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2022年的基金投資又該採取怎樣的策略?全市場137家基金管理公司、逾萬隻公募基金產品、專業細分領域無數,投資者又該怎麼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資品種?怎麼才能未卜先知地抓到明年的爆款基金?

   近日,螞蟻基金聯合43家基金公司發佈的《2021基金經理千次調研報告》顯示,75%的股票型基金經理認為,明年上半年A股市場會實現正收益,六成基金經理預計收益率區間會在0%至10%。

   更重要的是,對於基民的持基心態和投資行為,基金經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明年需要降低收益預期,樹立中長期持有的心態,進行均衡配置和定投,在達到投資目標後也可適當止盈。

   此外,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在2021年12月末正式結束,保本理財產品消失,全社會真實無風險利率下行,嗜好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者會進一步將自己的資產向公募基金中的低風險產品轉移,今年以來快速崛起的“固收+”基金可能會承接其中的大部分。投資者不妨深入瞭解一下公募基金中的“固收+”產品,以平衡自己資產配置中的風險收益狀況。

   華夏基金財富家則總結出了年底買基金的幾大雷區:不要只看短期排名買基金;不要盲目追熱點,頻繁贖舊買新;不要只看基金單位淨值高低買基金;不要滿倉操作,押注投資;不要買太多隻基金;不要總想着做波段;弱市中不要隨意中斷定投。

   銀行理財 規則有變細端詳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鄒媛)2021年臨近尾聲,也意味着資管新規過渡期進入倒計時階段。2021年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明顯改善,保本理財已基本不見身影。那麼在2022年,走出資管新規過渡期的銀行理財市場還會呈現怎樣的變化?投資者應如何在更為規範與標準的市場中作出更優的投資選擇?

   回看2021年,資管新規對理財產品的淨值化要求打破了剛性兑付預期,無風險、高收益理財的消失,降低了風險資產的機會成本,使風險資產定價重估。另一方面,更直觀地看,隨着保本保收益理財的減少,淨值型產品的普及,居民有望將更多長期資金配置於優質穩健的權益類資產。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之後,定期產品期限會拉長、開放式產品佔比將上升,2022年產品數量仍有可能會進一步小幅下降,但隨着產品真正進入全面淨值化時代,產品發行數量將趨於穩定。

   “由於銀行理財的客户大部分都是穩健型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不高,所以即使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固收類產品佔比仍然是最高的。”劉銀平表示,隨着投資者理財水平、風險防範意識逐漸提升,未來混合類及權益類理財產品佔比將有所上升。

   一般來説,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分為R1-R5,數字越高也就代表着風險越高,其分水嶺是R3,是一個較為適中的風險等級。實際上,對普通投資者而言,資管新規下,選擇購買R1和R2級別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影響並不大;此外,市民購買淨值型理財產品不能過於看重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而是應當結合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範圍、業績比較基準、歷史淨值走勢等綜合考察產品的風險因素。因此市民在選擇的時候,不購買超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也不要過於關注產品的短期淨值波動。

   黃金產品 加息週期需謹慎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鄒媛)2021年黃金價格總體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展望2022年,總體來看,新冠疫情的影響仍在繼續,但是隨着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的不斷提高,其致命性與傳染性都在下降,對經濟影響逐步邊際減弱。隨着各國央行開始迴歸正常化的貨幣政策,緊縮預期使得黃金走勢承壓。

   2022年黃金價格的主要運行邏輯仍然聚焦於隨着疫苗接種率提高,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經濟復甦預期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預期和加息路徑。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元實際利率是影響黃金價格長期走勢的核心因素,TIPS(美國通脹指數國債)被認為是反映美元資產實際利率的最佳參考指標之一。

   未來,隨着疫情的進一步好轉,TIPS利率有望止住下行趨勢,逐漸回升。同時,疫情好轉導致服務行業需求的上漲以及居民儲蓄的釋放也會成為實際利率向零軸上方反彈的一大因素。綜合看來,看好2022年實際利率上行,金價走低。

   除了分析宏觀層面因素對黃金價格的影響外,參考黃金ETF的持倉量變化對黃金價格的走勢的判斷也有一定參考意義。2013年,全球範圍內的ETF開始大幅減持黃金,其中2013年2月份淨流出黃金達到109.2噸,是近10年內來最大減持量,此後金價暴跌,直至2016年才逐漸恢復。2021年以來,ETF持倉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因此,預計2022年隨着疫情得到控制,以及市場對2022年加息預期,全球黃金ETF持倉量可能進一步減持,這可能預示金價在2022年會進一步走低。

   保險投資 降低風險巧配置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程)2022年,資管新規將正式實行,理財業務將全面貫徹“打破剛兑”理念,相對於淨值型產品,保險類的底層資本較為穩定,屬於中低風險類理財項目,仍是不少穩健型投資者的首選標的。同時近來“爆雷”事件不斷,為投資界敲響了警鐘,也使投資者在理財行為中更強調安全,穩健。

   記者瞭解到,着眼於鎖定長期利率作為穩健資產,不少投資者將目光瞄向了增額終身壽險,這一險種也悄然成為不少銀行理財經理的首選推薦。

   一位壽險業人士告訴記者,增額終身壽險可以理解為一個“儲蓄賬户”,可以鎖定最高為3.5%的終身複利,這不因市場波動而受到影響。雖然初始保額較低,保障作用較低,但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增值性和抗通脹性。“增額終身壽險還具有取用靈活的優勢,投資者後期可以從賬户裏領錢出來,還可以自由決定什麼時候領、領多少,可根據投資者需要來靈活規劃資金用途。”

   不過,部分熱衷於在互聯網平台上買保險的消費者要注意了。根據監管新規,1月1日後,能夠在線上賣理財儲蓄險的中小型保險公司將大幅減少,這類產品將轉為線下購買,經營成本的提升,或意味着理財類保險產品的收益可能出現下降。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與公私募基金的收益率相比,投資者購買理財類保險產品不應追求過高收益,因為保險公司的首要職責仍然是保險保障。如果投資者對這類理財的收益率要求過高,可能會削弱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加大保險公司投資風險。

   鄭磊提醒投資者,購買險資的理財產品和購買保險本身應該區別對待,投資者做保險類投資的話,仍要綜合考慮企業品牌、規模、投研能力和過往業績等因素。“應重點考慮風險管理能力強,業績穩定的公司產品。”

   私募股權 羣雄競逐機會顯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王欣)如果你能輕鬆接受百萬起點的私募基金,如果你對芯片、生物醫藥等硬科技領域有着異乎尋常的興趣,如果你想抓住企業成長之路上“百裏挑一”的機會,那麼,2022年的私募股權基金可能會進入你的“壕眼”。

   信息註冊制的試行和推廣,推動2021年A股市場新股發行數量井噴。創紀錄的IPO融資數據背後,是股權投資基金上市退出渠道的明顯拓展,基金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股權投資基金迅速受到各路機構資金的積極追捧。近幾個月以來,銀行、保險等機構資金不加掩飾地向股權投資基金頻頻“示好”。

   12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發文允許保險資金投資由非保險類金融機構實際控制的股權投資基金,取消保險資金投資單隻創業投資基金的募集規模不超過5億元的限制;允許保險私募基金的發起人及其關聯保險機構根據投資策略自主選擇投資比例。這意味着險資投資PE/VC門檻大大降低。

   12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意見,支持商業銀行子公司、保險機構、信託公司等出資創業投資基金。11月30日,證監會批覆同意上海開展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12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在2022年全國外匯管理工作會議上提出,推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

   天風證券分析師夏昌盛認為,近期各項利好政策直擊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募資端與退出端痛點。私募股權基金行業頻迎利好。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等特點,與私募股權投資理念最為匹配,險資釋放將助力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快速與高質量發展。

   據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透露,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創投領域的募資和投資都超過了萬億規模,募資規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投資增長超過70%。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有望成為2022年的又一投資富礦。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門檻更高,信息披露、投資回報、退出方式等均與普通投資者熟悉的公募基金有較大區別,投資者需要有更全面的研究分析能力,需要對基金投研團隊有更深入的瞭解,方能更好地駕馭。

   頭部券商2022年行業配置觀點

   中信證券:

   高端裝備、泛新能源、科技、大消費、金融。

   中金公司:

   新能源車產業鏈、科技、大消費。

   中信建投:

   軍工、泛新能源、醫藥、大消費。

   華泰證券:

   “泛電力鏈”、新能源、科技、大消費。

   廣發證券:

   新能源車產業鏈、科技、大消費。

   海通證券:

   新能源產業鏈、科技、大消費、金融。

   國泰君安:

   新能源細分賽道、科技、大消費、金融。

   光大證券:

   泛新能源、醫藥、航空、大消費。

   招商證券:

   泛新能源、軍工、科技、大消費、金融。

   中銀證券:

   新能源、科技、專精特新制造業、大消費。

   頭部券商2022年A股方向預測

   中信證券:

   上半年機會較多,下半年相對平淡。

   招商證券:

   市場將呈現“前穩後升”的態勢。

   中金公司:

   中性偏積極,指數偏平淡,重結構。

   廣發證券:

   股市下行壓力增大,表現類似2021年。

   中信建投:

   與2021年市場表現類似,寬幅震盪。

   華泰證券:

   預計A股全年度收益為正。

   海通證券:

   延續震盪,難言系統性大機會。

   國泰君安:

   3300-3700區間震盪,先進後守。

   光大證券:

   股指將震盪偏弱,前高後低。

   中銀證券:

   結構性行情,U型走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763 字。

轉載請註明: “平衡”“穩步”成2022關鍵詞 你的資產當放在哪個籃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