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作者:劉碎平,編輯:王畢強,36氪經授權發佈。
過去一年,比特幣、白酒股、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生物醫藥概念股等股票走俏,讓無數人嚐到了暴富的滋味。
但在股市這個博弈場裏面,暴富和血虧是同時存在的,贏家和輸家也可能會在同一個人身上上演。不過,衡量贏家的標準是沒有爭議的,那就是把你的交易單打出來,讓大家瞧一瞧。
實體經濟受阻時,資本往往會進入股市等投機領域。在這個疫情年,這是顯而易見的,“股市”“基金”“黃金”等詞已是熱搜榜的常客,大量新人湧進了這些領域。中國結算統計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事實,2019年期末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數約為1.6億户,較2018年增加9.04%。截至2020年10月,滬深兩市股民總數約為1.75億户,比2019年底增加了1500萬户左右。
不僅僅是A股在瘋狂:美股市場,以特斯拉、蔚來為代表的新能源股票,股價已經翻了數倍,尤其是蔚來,增長了20多倍;港股市場,以美團為代表的互聯網股,更是接連創下歷史新高,美團一舉從年初的70港元,躥升突破300港元。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李奇霖對《鳳凰WEEKLY財經》表示,2020年,A股經歷了較大波動,但總體呈上漲趨勢,原因有三:疫情衝擊與基本面好轉;政策環境較好;中國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大量外資進入A股市場。
展望2021年,李奇霖認為,A股仍有結構性機會,指數大的趨勢是繼續向上的。不過,李奇霖談到,未來,中國股市整體的投資風格將越來越趨向價值投資,對於缺乏投研能力的個人投資者而言,直接參與股市的風險比較高。
已經到年底了,也是股民們亮出成績單的時候了。最近,《鳳凰WEEKLY財經》找到4位股民朋友,聊一聊這一年的經驗與教訓。
即將過去的2020年,有股民個人資產翻了幾倍,也有股民在股市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不過,賺錢並不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也有股民在別人賺大錢的時候,在股市虧了100萬元,因為覺得丟臉而不敢告訴家人。
“我承認今年被割韭菜了”人物檔案:赫先生,長住安徽合肥,90後,8年炒股經驗,年末賬户資金100萬元左右。
2020年盈虧情況:虧損100餘萬元
巴菲特説,沒有人想慢慢變富。
今年大多數人都在股市賺到錢的時候,我炒股還虧了100多萬元,主要是因為追概念股,想賺快錢。今年6、7月份,免税概念股很火,那時候“中國國旅”還沒有改名叫“中國中免”。我在幾隻股之間進行了短線操作,滿倉滿融,行情好的時候,一天浮盈二三十萬元,但經歷了幾次追漲、割肉再買進後,很快就輸光了。從高點算下來,其實輸了100多萬元。
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痛心疾首,其實我個人不應該犯這種錯誤的,但中國人有句古話叫“不見棺材不落淚”,也只有去試了,失敗了,才知道什麼是雷區不能踩。現在錢已經沒了,我覺得也是個很寶貴的經驗。我不能去管別人,對於我來説是肯定這輩子不會再做這種事了。
我現在得出的經驗就是:第一不要高頻交易,第二不要聽消息炒股,第三,融資槓桿要謹慎使用,第四還是要堅持長期的價值投資,這個是散户獲勝的唯一之道。
今年很多人都在股市賺到了錢,説沒有心理落差那是假的。到現在我都沒有告訴家人自己炒股虧損的事情,以後也不會告訴他們。
打個比方,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小孩,但你小時候總當過父母的子女,對吧?如果你考了100分,是不是會興高采烈地告訴爸媽,等於是説我現在考了四五十分,我總不能興高采烈吧。
我承認今年自己是一棵被割的韭菜。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是韭菜,但我虧了,這是事實,一個股民他要承認自己虧錢的事實才能進步,這也算是正確地認識自己,無論是炒股還是人生都是這樣,對吧?
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能戰勝市場。戰勝市場,無非就是賺到錢。評判一個基金經理也好、散户也好,就是把你的賬户交割單打出來給大家觀摩一下,否則嘴上吹什麼牛都沒用。
其實我自認為還算一個合格的股民,如果中國只有5%的合格投資者,那我至少也是前面的10%。過去這些年,我也在股市賺了不少錢,比如2017年,買了一隻內房股,高點的時候翻了兩三倍,浮盈五六十萬元,但最終交割的時候,只有80%左右的盈利。
我第一次炒股是在2012年,當時還在上大學,因為我父親炒股,我從他那裏獲得了大概3萬元的資金,買的第一隻股票是寧波港,當時也沒有什麼投資方法,就是瞎買。這隻股票沒有拿住,最終是虧損離場了。
作為有8年投資經驗的股民,我走過很多彎路,比如,追漲殺跌、聽消息炒股等等,學費也交了不少,虧損達到80%的時候也有。我個人認為,在股市,只有經歷過很慘烈的失敗(幾乎全部輸光),才能明白很多東西。
今年行情確實不錯,比如A股的白酒、新能源汽車,包括港股、美股都表現不錯。但這些我都沒買,我個人反思是今年白酒股的市盈率太高了,另外白酒股在2019年已經表現得非常不錯了,但我沒有考慮到貨幣寬鬆的問題,這可能是一個失誤,但我確實認識不夠,我一直認為一個人賺多少錢和他的認知能力是匹配的。
我肯定也很後悔沒有買這些股票,畢竟少賺了不少錢。
目前我賬户裏面的資金還有100萬元左右,主要押注的是一些基建股。在我看來,它們屬於是破淨股(指股票的每股市場價格低於它每股淨資產價格),和個位數市盈率的股票,在未來幾年內,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今年的基建類股票確實表現很慘,但總會輪到的,對吧?
未來一段時間內,我也不會做太大的變動,因為你的東西沒漲,再割了去追別人是大忌。比如,現在我把手裏的股票賣了,再去買白酒股,就是追漲。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寧願當時沒有選擇進入股市。某種程度上,進股市就和吸毒一樣,會上癮,輸了錢,也會影響工作。我之前在股市裏面投入太多時間精力,也確實忽略了家庭,和一些其他的發展。所以,或許當時沒有進入股市會是更好的選擇。
“在股市,我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100萬”人物檔案:張女士,長住上海,1989年生人,股齡3年,年末賬户資金100萬元左右
2020年盈虧情況:浮盈23萬元,本金77萬元
今年在股市,我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元,同時我也有很強烈的預感,未來10到15年,自己會越來越有錢,可能會有個幾千萬元吧。到那一天,我也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年初的時候,我的股票賬户只有五六萬元的資金,陸陸續續追加後,到現在本金大概有77萬元,加上浮盈,賬户資金餘額現在有100萬元左右。
回過頭來看,我有兩次比較大額的加倉。
第一次是5月份,為了開通港股通,就直接把資金增加到50萬元,當時是想買國內一支頂級互聯網公司的股票,等到可以交易的時候,我就把錢全部投入了股市。
第二次是在“十一”放假前,我又往裏面放了27萬元,也全部買了股票。在這些資金裏面,有一半的資金買了一支國內頂級的互聯網公司,後面陸續又買了格力、萬科等,總共也就持有4只股票。
今年印象比較深刻的操作就是,我一直在買進,一股都沒賣過。實際上,今年以前,我在股市是虧損的,當時花了5萬元買到1只垃圾股,大概虧損了30%左右,在今年年初就直接割肉了。
買互聯網公司,我一直在追高,第一次買的時候,那支互聯網公司只有430港元,最高一次是526港元。我是價值投資的信奉者,準備長期持有它。
接觸炒股前,大概是在2016年的時候,我買了一隻股票基金,結果遇到熔斷,虧了很多錢,我就直接割掉了。當時就想,反正靠別人買也是虧,還不如把錢虧在自己手裏,然後就在2018年的時候開始自己買股票。
我父母都是十幾年的老股民,但都沒賺到什麼錢,到現在還被套了十幾萬元在裏面。
我在炒股前,也虧過一筆錢,2018年在P2P裏面虧了38萬元,那是我所有的積蓄,真的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但我可能一直很樂觀,覺得可以再賺回來,當時我的身邊知情的同事都很驚訝,説我怎麼可以這麼若無其事,他們甚至開玩笑説,我怎麼不去天台排隊什麼的。
今年加大資金的原因,完全是自我驅動的,因為我看了一些書,覺得掌握了一些比較好的方法,所以就比較有信心。碰巧,4、5月份的時候,股價也不貴,就開始買了。
説到學習,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是《價值投資實戰手冊》。我之前看的一些書都是國外的,就會產生一個認知,價值投資是不是隻有在國外才有效,但因為唐朝、段永平等這些人的存在,就會發現國內也有這麼一小部分人在走這條路,而且走得通。
價值投資理念其實大家説的都差不多,比如説,買股票就等於買公司,這一點對我觸動挺大的,就是如果是以公司的角度,我賺的錢並不是股價的錢,而是公司盈利增長的錢,我獲利的途徑才説得通,這也才是一個可以共贏的方式。
可以這樣説,我幾乎所有的錢都在股市裏面。每次發完工資,我就會把錢留着,等到有合適時機的時候,再買入,幾乎都是全倉,到現在我已經習慣點擊“全倉”的按鍵了。
實不相瞞,這一年我一直在讓自己消費降 級,我以前就是被消費主義洗腦的那一類人,會覺得錢只有花掉才是自己的,但今年我沒有買過一件衣服,也沒有買過任何一件化妝品,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現在就想把錢存在來,然後去買好公司的股票。
其實,今年在股市賺到錢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我發現了一個讓我很感興趣的領域。原來我的生活,可能就是看劇、看小説、打遊戲,自從接觸價值投資以後,我戒掉了所有的遊戲、小説,除了工作、吃飯、睡覺,都用來看價值投資相關的書和公司年報。
可以説,我之前的興趣愛好完全被顛覆了,這確實是一個十分有益的興趣愛好。我之前很羨慕別人很專注一個東西,儘管我並不能完全理解那種投入和專注,但同時又覺得羨慕。我覺得,今年我找到了自己熱愛和專注的東西了。
今年9月份的時候,我在豆瓣上發帖子希望能攢到100萬元,結果沒想到這麼快就實現了。沒炒股之前,我沒有想過通過股市實現財務自由,但現在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確定的事情。
比如,我現在的資產是100萬元,如果每年的收益率能達到15%,那麼30年後,我能有多少錢?幾千萬元應該是有的吧。
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老了會很有錢,我身邊有一些單身的朋友,大家有時候説到養老,我就會開玩笑地説,沒事沒事,以後我出錢請你們去最好的養老院陪我。
至於明年在股市的期待,我希望能買到茅台,那家互聯網公司和茅台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兩家企業。以前茅台還在低點的時候,我還不太瞭解,但等到我懂的時候,它已經高不可攀了,所以我希望明年市場能給我一個買入茅台的機會。
“在股市裏面,上升通道是相對公平的”人物檔案:程先生,1994年生人,長住成都,股齡6年,目前專職炒股,年末股票賬户資金60萬元
2020年盈虧情況:浮盈50%+
我從小就喜歡去琢磨怎麼賺錢這件事,讀高中的時候就想去搞種植、養殖,最後上了一所農業大學,結果發現農業不是一般人能搞的,因為投入規模太大,週期太長,我就放棄了。
最早接觸股市是在2014年,那時候我20歲,可能在同齡人中,算比較早接觸股市的。但我現在比較後悔的是,沒能在2013年的時候,花幾十元人民幣去買比特幣(注:2020年12月16日,比特幣漲破2萬美元)。
目前我的賬户資金浮盈50%左右,股票賬户的錢,也幾乎是我全部的存款。我所有的錢都只押注了一隻股票,因為我覺得本來也沒有多少錢,肯定要“all in”。這一年的持倉,也沒有怎麼變動。我認為,不管資金多少,只要遵從的邏輯是正確的,肯定能賺到錢。
浮盈50%,對我來説,沒有太大的興奮感,過去6年,對股市的漲漲跌跌都已經習慣了。歸根結底還是交了不少學費,最多的一次是2015年,我還在上大學,當時虧了10萬元,錢是父母給的。
痛苦是肯定的。但我後來的理解是,萬物皆有周期,股市也不例外,但相比現實生活,股市的週期更高頻。
舉個列子,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從小到大,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挫折,但其實大的挫折是很少的。在股市就不一樣了,這種非常大的挫折,可能半年、一年就會經歷。所以,股市其實是一個非常有利於自我進化的地方,但進化的前提是你要願意去接受這種痛苦,如果逃避,就只能愚蠢而不能進化。
其實這10萬元的虧損帶來的痛苦,遠不能和我在肯德基打工賺來的錢,在5分鐘內虧了3000多相比。這件事發生在10萬元虧損之前,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在交易的世界裏,錢可以虧得如此之快。
大學畢業後,我在一家公司進行職業炒股,最多的時候,管理的資金賬户有幾千萬元。選擇職業炒股,可能與自己對自由,還有對未來的預期有關。
可能大多數人都喜歡去做一些比較大眾化的選擇,比如考公務員,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如果喜歡自由,就得去做一些看起來不怎麼穩定,但做好了就會非常穩定的選擇。在我看來,股市就是這樣的。
接觸股市這些年來,我認同一個觀念就是,股權投資是這個世界上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因為股市本身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系統,它並不是一個死板的系統,它永遠不會固化。
我記得之前看到一組數據,如果一個人要通過個人的努力獲得1000萬元,其中80%左右是通過做生意,10%來自炒房,5%來自股市。如果説一個人要追求富足的生活的話,這是必然的選擇。
話又説回來,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比起來,現在的機會只能説比以前更穩定,因為暴利的機會已經過去了,不管是股市,還是社會上的其他機會。現在任何行業都有巨頭,一般人再想憑個人的努力去做成什麼,幾乎不可能。這可能也是最近比較流行的內卷的另一種解釋吧。
雷軍曾説,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人要順應趨勢,其實今年炒股確實是一個趨勢,但如果一個人認知不夠的話,炒股也是會虧錢的。
包括今年比較熱的“殺豬盤”,也就是所謂的莊股,有很多人被騙,但大家只會相信自己相信的東西,誰也沒辦法讓所有人都能夠避開所有的坑。歸根到底你去買人工薦股人工控股,那就是你傻。
我還是希望能在股市賺到錢,但具體能賺到多少錢,沒辦法衡量,我希望首先的一個底線是能夠養家餬口,能夠讓自己和家人在四川過上一種比較富足的生活。滿足了這個需求之後,可能賺更多的錢帶來的幸福感就比較低了,其實人一輩子最終還是要找到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的事情。
“在股市,你不用很聰明”人物檔案:胭脂王,80後,職業投資者,長住上海,年末管理賬户資金5000萬-6000萬元
2020年盈虧情況:個人賬户翻了幾倍
目前,我總共管理的資產大概在5000多萬元,其中大約4000萬元是父母的,屬於我個人的大概有1000多萬元。家裏的資金大多在可轉債上面,最近跌了一些回去,但今年整體盈利在50%左右。
我個人的資金,加上幫助父母理財帶來的分紅,今年翻了幾倍。能有這樣的反饋,其實對我個人的成長還是蠻重要的一年。
今年,我陸續在股市投入了大約300萬元。目前,主要持有A股和港股,A股部分,主要重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底倉是一些白酒股;港股部分,主要是涉及港股打新和持有,其實港股部分的淨資產大概佔到我總資產的70%左右。上述部分今年帶來的收益都相當可觀。
我今年比較得意的操作,是在今年3月份。因為當時有兩家國內頂級互聯網公司股價非常低,我在把中國平安賣出後,用30%的倉位下注了他們的期權(港交所“渦輪”),這部分對我來説收穫頗豐。
另外一個比較得意的操作是,疫情期間,在高瓴資本對寧德時代定增的時候,我也加倉了部分,但我的成本比高瓴資本還要低30%左右。寧德市時代開盤第一天我就持有,今年疫情暴發的時候,特斯拉已經漲了非常多,有一天的市場行情是全部都在下跌,但寧德時代比較抗跌,之後,我又有陸續加倉。
當然,也有失誤的時候。因為我平時是一個比較宅的人,所以我對身邊的社會變化感受不是很深,比如拼多多、B站、特斯拉,也包括美團,也為此錯過了很多很好的機會。但我覺得我當時的認知就只能到那個地步,這不是我能賺到的錢,所以也不是特別後悔,我比較擅長原諒自己。
2019年發生了一件令我非常生氣的事情,我手裏持有新城控股,我覺得這是一家非常好的股票,但結果因為董事長出事了,我一年的浮盈就泡湯了。一般的虧損都會在自己的預料範圍內,但發生這種噁心的事情,就真的特別生氣。
我最早接觸股市是在2010年,那時候我考上了我們當地的公務員,因為同事年齡都比較大,我媽擔心我跟他們沒有共同話題,就説老同事肯定都炒股,但你要聊股票的話,還是得自己炒股,就給我了2萬塊錢炒股。我爸主要是做實業,父母都是幾十年的老股民,但他們沒在股市賺到什麼錢。
回過頭來看,2015年,真的是改變我人生的一年,這一年,我遇到了愛情,也在股市賺到了第一筆錢。
當時,所有的資產都在下跌,我注意到有一隻分級基金,三天後可以贖回,當時打九折,我就跟我爸説,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試一下。因為我當時也在跟他們説,我想離職,我爸就給了我200萬元,告訴我要是虧了就只能回去當公務員。結果是我賺了錢,200萬元在3天內賺了50多萬元。
因為賺到了錢,爸媽也不好説什麼,再加上女朋友想去上海發展,我就離職跟着她來了上海。這之後,就主要是進行個人投資。早幾年的時候,我爸媽老是勸導我回去當公務員,自己覺得比較欣慰的是,現在他們也慢慢打消了這種念頭。
接觸股市以來,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喬爾格·林布拉特的《股市天才》。因為它告訴我,在股市裏面,你不用很聰明地去做一些非常精準的分析,你只要發現一些方法,然後照着做就行了,有一些特殊事件是可以讓你賺到很多錢的。這本書其實影響了我整個的投資理念,和我目前的狀態也比較吻合。
我自己的投資理念或者説方法論就是槓鈴理論。我會佈局很多低風險的資產,然後用少部分的資產去博那種可能會跌30%,但是可能會翻幾倍的資產。其實正確率挺低的,大概在30%-40%,但你想想,賺的時候賺幾倍,虧的時候頂多就是虧完,所以這其實是一個很划算的數字。
幾年下來,我關於股市的認知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剛畢業那會兒,也不知道買什麼,就是亂買,覺得有錢了總想買點什麼。現在是等到市場有機會了,我再上。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