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雲才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加減法”,都是令人關注的焦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加法”振奮人心,而“減法”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進一步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將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繼續推動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引導平台企業合理降低商户服務費……這樣的“減”字“降”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閃現,猶如一股股暖流湧向企業,湧向民生。
筆者由此想到,去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國內經濟一度按下“暫停鍵”,眾多行業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對此,國家採取了大規模減税降費等扶持舉措,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6萬億元,其中減免社保費1.7萬億元。這樣的“減法”立竿見影,中國的實體經濟實現了較快復甦。其中,長沙的復工復產更是部署早、行動快,為上半年GDP增速領跑“萬億俱樂部”奠定了良好基礎。可以説,“減法”就是企業輕裝上陣的推手,就是經濟復甦的催化劑,就是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提升的一個大閥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要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長沙更是抬高發展座標,設定了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的目標。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同時也要看到,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反覆,國際貿易的變量也並未消散。顯然,繼續推進減税降費舉措,為企業爬坡過坎雪中再送炭,是確保實現各項發展目標的關鍵所在。期待長沙各類市場主體搶抓發展機遇,用足用好“減法”帶來的政策大禮包,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添柴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