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輪機構調倉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6月至7月,從消費向景氣度更高的新能源和業績更亮眼的週期切換;第二個階段是近期,由於新能源等熱門賽道股價處於高位,從白馬藍籌股向高成長賽道的配置切換暫告一段落。基建產業鏈、金融地產鏈等低估值板塊進入機構的視野,調整後的消費醫藥等核心資產也迎來了部分資金的迴流。分化過後,市場風格進一步趨向均衡。
從7月21日到9月7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35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但在持續洶湧的成交量之下,大盤指數上漲無力,上述不尋常的現象引起了市場參與者的高度關注。是否有增量資金流入股市?洶湧的成交量背後誰是推手?市場對此眾説紛紜。
可以確定的是,當下各路資金正在尋找共識,新能源、消費、低估值藍籌等都已進入機構的“射程”範圍,一旦達成共識,或將決定接下來四個月甚至跨年度的行情。
三路增量資金流入
A股成交額快速攀升正引起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安信證券研報統計數據顯示,上週A股市場日均成交金額已超1.55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市場交易熱度的上升是在各大主要指數並未創出新高的背景下出現的。
市場是否有增量資金流入?對此,多位業內人士給予了肯定的回答。拆解增量資金的來源,業內人士認為北向資金、樓市資金和理財資金等均有貢獻。
統計數據顯示,北向資金近期加倉意願較為明顯,近10個交易日呈連續淨買入狀態。上週合計淨買入279.27億元,為近14周來最高水平;近期部分一線城市的房貸收緊也讓一定規模的炒房資金流入股市;而隨着今年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銀行理財產品加速向淨值化轉型,流向公募的配置資金不斷增多。
對於市場成交量的放大,機構普遍認為,量化投資和機構調倉是兩個主要原因,相比之下,量化投資對交易量的推動作用更大些。
“量化策略引發市場波動和鉅額交易。”某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高頻量化交易規模越來越大,追漲殺跌、助推趨勢的作用越來越顯著。相比之下,機構調倉的量並不大。”
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也認為,如果説去年大量發行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是市場最重要的驅動力,那麼今年以來市場的主導資金從主動管理型基金變成了量化交易產品。
海通證券認為,成交量放大是市場向上突破的特徵之一。海通證券研報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股市資金淨流入已超1.4萬億元,預計全年有望達到1.92萬億,而去年股市資金淨流入額為1.8萬億元,前年不到9000億元,因此今年股市微觀流動性更為充裕。
調倉劍指何方?
在這一個多月的天量成交中,機構都做了哪些調倉?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輪機構調倉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6月至7月,從消費向景氣度更高的新能源和業績更亮眼的週期切換;第二個階段是近期,由於新能源等熱門賽道股價處於高位,從白馬藍籌股向高成長賽道的配置切換暫告一段落。基建產業鏈、金融地產鏈等低估值板塊進入機構的視野,調整後的消費醫藥等核心資產也迎來了部分資金的迴流。分化過後,市場風格進一步趨向均衡。
華夏基金認為,A股定價機制的特點是“不過正無以矯枉”,前期風格呈現極端演繹,主要原因在於對新能源車等成長風格長期增長共識的不斷強化,以及對消費等行業基本面的持續擔憂。但極度分化的結構會帶來短期風險的累積,一旦出現催化因素,資金將流向低估值板塊,從而帶來風格上的劇烈變化。
“最近機構持倉調整幅度挺大的,主要是從消費調到新能源、週期品以及中小市值公司。”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多空分歧較大,尤其是熱門板塊,機構有進有出,所以成交量明顯放大。“我認為現在消費的機會比較好。這一輪下跌幅度挺大的,與其花那麼多精力去找新能源上游的小金屬或者化學品,還不如把這些跌下來的消費品好好篩選一遍。”
近期以白酒為代表的消費股有所反彈,不少機構對白酒股後市依然看好。東方基金權益研究部總經理王然認為,近期白酒股上漲可以從基本面和估值兩方面來看。從基本面看,消費還處在恢復階段,盈利模式並沒發生改變;從估值看,經過前期大幅調整,主要消費品行業的估值已逐步進入合理區間。“伴隨科技成長股的不斷上漲,消費和科技成長的估值性價比正在提升,展望四季度及2022年,我認為對消費板塊沒必要那麼悲觀了。”
不過,新能源光伏依然是市場上“最靚的仔”。某新能源主題基金經理表示:“持續猛漲也不是個辦法,調整一下是釋放壓力的好方式。只要基本面強勁,股價最終一定會跟上基本面的。説實話,調一調,心裏反而安穩不少。”
另一位績優基金經理也表示,新能源板塊的資金並沒有流出,甚至還有很多資金流入,但內部的結構有些變化,正從中游往上游轉。
賽道投資不再躺贏
鵬華外延成長基金經理陳璇淼在半年報中寫道:“會盡力拋棄此前的舒適區,勤勉盡職,買入當下時代最具成長性的資產。”當前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認識到,“躺贏”賽道的優勢正在減弱。
除了年初資金追捧的核心資產,有基金經理認為,今年主題基金追求極致的類指數化配置也是一種“躺贏”模式。然而,某類投資方法一旦沒有了超額收益,會很快被投資人拋棄。未來唯有加深研究力度,自下而上尋找具有真實價值和預期差的品種,才能獲得“市場的獎勵”。
銀華智薈內在價值基金經理方建並不認同“茅指數”和“寧指數”存在所謂的對擂。他認為市場之所以出現分化,主要是因為大部分公司的估值都偏貴,因此誰的業績增速確定性能夠消化估值壓力,市場就去配置誰。
值得注意的是,半年報顯示,不少專注消費的基金經理持倉品種從消費切換到了新能源,但在市場分化趨向極致的同時,部分資金迴流的動作也很快。業內人士表示,在量化投資的助推下,投資機會變現的速度越來越快。“過去能夠延續一兩個月的行情,現在往往一兩週就走完了,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有效。”
“越是在市場情緒浮躁的時候,越是應該將目光投向遠方,以戰略的眼光佈局長期。”北京某資深基金經理表示,市場節奏的加快有時讓基金經理也無所適從,但其中的風險在於,如果跟隨市場的節奏去調倉,很可能在快速輪動的市場中迷失方向。相比之下,做好中長期的佈局並堅守,往往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
記者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