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聯科技股東善資本運作,面臨內憂外患,短期償債風險奇高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時代商學院研究員 楊志鴻

一家靠經營刀叉勺、杯碗盤、吸管、航空餐飲等一次性低值易耗品的企業,能順利上市嗎?

寧波家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家聯科技”)是一家從事高端塑料製品及生物全降解制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自設立以來,該公司一直專注於新型塑料、全降解材料、高端塑料製品及全自動化生產等領域的研究、開發與技術改進,主要產品為餐飲具與家居用品。

近期,家聯科技上市申請已獲深交所受理。

家聯科技董事長早年曾是教師,後與2名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家聯科技,這兩名股東均為“偉星系”高管。2016年間,在報告期的前一年,股東張三雲通過低價轉讓股權引入了“資本老手”趙建光,下一步資本運作值得留意。另外,報告期內,家聯科技外銷收入達9成以上,嚴重依賴美國市場,面臨貿易摩擦的風險,再加上國內“限塑令”、財務風險奇高等影響,在內憂外患下,其業績恐遭嚴重不利影響。

9月24日,時代商學院就以上問題向家聯科技發函進行詢問,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一、“偉星系”股東,資本大佬趙建光入局

家聯科技的前身寧波家聯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王熊是第一大股東,持有55%的股份。幾經轉讓後,截至招股書籤署日,王熊與林慧勤直接及間接持有該公司61.25%的股份。

第一大股東王熊,最早時曾是教書育人的老師。1988—1997年間,王熊曾分別在臨海市白水洋雙婁中學、臨海市白水洋中學擔任教師。教師一職或許無法撐起他的野心與抱負,1997年8月,王熊揮別校園,進入由妹妹王玲擔任董事長的臨海市白水洋工藝木製品廠,擔任廠長一職。

7年後,有了豐富企業經歷的王熊卸任廠長一職,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與此同時,妻子林慧勤也辭去了臨海國税局穩定的工作,隨同其一起開啓了創業之路。夫妻二人創辦的第一家公司是寧波家聯塑料用品製造有限公司。

經過5年的打拼,王熊找到了更多的合作伙伴。2009年6月,王熊與張三雲、蔡禮永共同出資成立了寧波家聯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家聯科技的前身)。其中,張三雲、蔡禮永分別持有股份40%、5%。

值得一提的是,張三雲與蔡禮永均為偉星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偉星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及董事,兩人至今仍在“偉星系”任職。蔡禮永2017年7月開始同時在家聯科技任職董事,參與制定公司發展戰略。

另外,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在持有家聯科技5%以上的股份的股東名單中,投行大佬趙建光赫然在列。

家聯科技招股説明書顯示,2016年9月1日,家聯科技股東會決議,同意張三雲分別將其持有的475.71萬元和497.14萬元出資額轉讓給趙建光和鎮海金塑,轉讓價格均為3.50元/股出資額。

鎮海金塑為家聯科技的員工持股平台,張三雲將部分股權進行平價轉讓不難理解。但趙建光在這之前似乎從未與家聯科技有過實質性上的經營關係,張三雲低價轉讓家聯科技7.5%的股份給趙建光的原因是什麼呢?

據公開信息及相關媒體的報道,趙建光擁有10餘年的證券行業從業經驗,他曾任國信證券執行總裁,先後在南方證券和華夏證券任職,還曾在國家計劃委(現發改委)任職。如今,趙建光是建元天華投資的創始人,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不過,這位資本市場經驗豐富的老手在2018年5月時曾因為增持藥石科技股份達到5%時,未履行報告和信息披露義務,且在限制交易期內繼續增持,被江蘇證監局出具了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

“偉星系”高管組局“資本老油條”趙建光,幾人扎堆在一起,家聯科技下一步的資本運作,值得留意。

當然,董事長王熊也並不僅僅依靠家聯科技獲取收入。根據公開信息,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房地產業務。其控制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就有百色鼎盛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物業服務公司就有廣西巴馬維德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與百色鼎盛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二、依賴北美市場,產品門檻低或面臨行業政策抑制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家聯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0115.78萬元、94553.99萬元、101859.62萬元。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於塑料製品,包括餐飲具,耐用性家居用品等。

從家聯科技的收入來源看,報告期內,其外銷收入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8.33%、92.89%和89.15%,由出口產生的收入佔比達9成以上。尤其以出口北美的收入佔比最高,該市場產生的收入佔各期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8.81%、68.83%、65.03%。其中,出口美國的銷售收入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50%,可見,家聯科技嚴重依賴美國市場,若貿易摩擦升級,恐對家聯科技的業績造成巨大影響。

除此之外,家聯科技的產品生產還可能面臨着國內行業政策的影響。

2020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該文件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英國、法國、加拿大等部分發達國家及地區也出台政策,限制以一次性塑料袋為代表的傳統一次性塑料製品。

但家聯科技表示,自身首先不是原材料生產商,而是產品加工商,可根據政策和行業的變化靈活運用不同原材料生產同類產品;其次,公司在積極發展生物降解材料製品;最後,公司在國內市場中的主要產品為應用於外賣的一次性餐飲具及家居用品,與國家“限塑”政策中主要限制的堂食中的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重合範圍較小。

但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家聯科技由生物全降解材料製品產生的收入佔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0.75%、2.42%、3.55%。

時代商學院認為從銷售情況來看,生物全降解材料製品業務未見十分明顯的成效,且轉型需要時間與市場開拓,家聯科技未來產品收入成長面臨着考驗。

三、財務槓桿遠高於同行,短期財務風險巨大

2017—2019年,家聯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6.20%、66.12%、58.44%,而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值分別為11.05%、12.27%、13.45%,家聯科技的資產負債率遠遠高於同行,相差年均近50個百分點。

經研究發現,2019年家聯科技的短期借款已高達19191.65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000萬元,短期內,該公司需要償還的借款合計就高達2.12億元;另外,其長期借款也達到了7109.5萬元。

而2017—2019年度,家聯科技實現的淨利潤才分別為1793.7萬元、1054.62萬元和7482.49萬元,遠不能覆蓋短期借款餘額,再加上利息費用,可見,其財務風險已“高壓”狀態。

家聯科技稱,2017年末—2019年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於行業平均數,主要由公司的業務模式、所處發展階段和報告期內較大的資本性支出形成。公司生產具有高品質、先進製造的特點,相對重資產,且由於公司目前階段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以及生產不同類別產品對機器設備的要求,使得公司報告期前兩年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需求相對較高。公司的流動比率、速動比率低於同行業、資產負債率高於同行業,主要是公司快速發展期的階段性現象。

另外,2017—2019年,家聯科技的短期償債指標也不容樂觀,流動比率分別為0.65、0.69和0.75,速動比率分別為0.37、0.36和0.40,而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流動比率分別為7.34、5.62、3.96;速動比率分別為6.14、4.68、3.33。

家聯科技的短期償債能力遠低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2019年,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流動比率就是家聯科技的5倍,速動比率更是家聯科技的8倍。可見,家聯科技不僅僅存在着較高的財務風險,短期面臨的由營運資本不足帶來的經營風險也不甘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