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報告:今年全球風險表現在十個方面

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2021年度國際問題研討會暨《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形勢報告(2021)》發佈會在京舉行。《報告》認為,2021年全球風險表現在疫情失控造成“大流行”升級等十個方面。《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主編。

《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形勢總體表現出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競爭性態勢更加顯著、安全化傾向更加突出、集團化現象更加鮮明等特徵。2021年,全球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十個方面:疫情失控等造成“大流行”升級,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盪,國家恐怖主義升級加劇中東緊張局勢,美國在亞太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引發區域對抗,“顏色革命”活動重新抬頭,大國圍繞地區熱點的摩擦失控,美國糾集盟友多邊規鎖中國,互聯網及數據安全遭遇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裂重組,大宗商品供求異變引發能源、礦產、糧食危機。

在分析研判後兩個方面的風險時,《報告》認為,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的供應鏈客觀斷裂,讓某些國家的政府和市場主體的政策調整可能發生“超調”,即不僅考慮未來再次出現疫情等非人為因素造成的供應鏈客觀斷裂,還要考慮其他國家蓄意造成的供應鏈主觀斷裂,進而在產業鏈供應鏈重構過程中,過多加入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等非市場因素的考量,人為造成產業鏈供應鏈“壁壘化”的“自我實現”。特別是在醫藥衞生、糧食安全、重要能源資源、先進技術、高端製造等與國家安全和發展潛力高度相關的敏感領域或行業,更容易發生主觀斷裂或“脱鈎”的情況。在全球產業鏈客觀斷裂和主觀斷裂的共同作用下,各國形成兩個乃至多個平行體系的景象正變得愈發清晰,這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風險。

在全球大宗商品領域,供求方面的異常變化造成價格大幅波動的不確定性值得關注。金屬、礦產、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既可能在亞洲之外地區跟隨亞洲復甦的需求推動進一步上行,也可能由於疫情變異升級需求重新受到抑制而重回大幅下跌狀態,還可能由於疫情或人們對疫情的預期發生反覆而大漲大跌交替。即便中國這樣的國內疫情控制較好的製造業大國,也可能面臨礦石、能源等大宗商品由“買不起”的價格風險轉向與“買不到”“運不回”的供應鏈風險交織的複雜局面。與此同時,糧食類大宗商品還可能因為供給方面的因素髮生危機。聯合國警告稱,世界正處於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的邊緣,預計死於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營養不良及其衍生疾病的人數將超過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特別是對那些需要匯款來解決食物的人來説形勢更加嚴峻,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匯款損失可能會使其業務所在國面臨飢餓風險的人數增加3300萬人。

《報告》指出,有十項全球性趨勢值得高度關注,這十項趨勢是:世界經濟啓動恢復性增長,中美經濟規模差距進一步縮小,世界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一些國家內部政治極化、社會分化趨勢加劇,國際互動中以意識形態劃界的觀念沉渣泛起,美國挑起的大國博弈由對抗為主轉向競爭與合作並舉,國際治理由區域一體化為主轉向多邊與區域並行,技術進步及其運用範圍拓展影響國家安全,全球供應鏈向安全化、彈性化方向調整,極端天氣等氣候變化後果造成自然災害頻發。

研討會上,謝伏瞻做了題為“全球形勢與展望”的演講,張宇燕、孫壯志、田德文、李新烽、柴瑜、李向陽、袁徵、楊伯江分別做專題報告。會議由社科院科研局、國際研究學部、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理事會主辦,中國社會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承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樊江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8 字。

轉載請註明: 社科院報告:今年全球風險表現在十個方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