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胥帥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一週年。遙想去年此時,科創板的開市萬眾矚目。
頂着“註冊制改革試驗田”的七彩祥雲,科創板被各方寄予厚望——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這一年,上市家數從0到1,再到100,科創板的新勢力日益壯大,制度創新愈發包容。市場形成價值發現的正反饋效應,中芯國際、寒武紀、君實生物等新興經濟龍頭紛至沓來。
這一年,科創板也在改變人們的認知和觀念。當科創板總市值逐步逼近3萬億元,人們也將視線從開市初期的資本造富轉移到“含科量”上。為此,每日經濟新聞和賽迪顧問聯合推出了《科創板上市公司科創能力研究白皮書》,榜單企業的研發水平、研發投入大大超出非科創企業。
這一年,科創板推行註冊制並不代表監管的放鬆,科創板的註冊制既有事前問詢,也有事後監管。容百科技收到科創板首份監管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不是説説而已。
這一年,科創板現首單重大資產重組,資產的市場化易手也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
這一年,科創板註冊制的經驗已被創業板、新三板精選層借鑑。從接收IPO材料、受理、問詢再到上會,時間縮短,效率改進,信息披露替代非市場化的行政主導。科創板極大豐富了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創新的想象力,註冊制的漸進式改革之路越走越寬。
這一年,我們見證了資本與科技的融合,科創板為中國經濟的科技勢力注入“活水”。有了資本市場的全力支持,高端科技企業就有了足夠的底氣和激情,在關鍵領域、產業鏈、“卡脖子”行業實現彎道超車。
科創板開市一週年,已完成築巢引鳳的使命。科創板需要孕育偉大企業,正如納斯達克的蘋果、港股的騰訊,花開便有蝶自來!
所以,我們對中芯國際、寒武紀等優質企業的上市抱以厚望。中芯國際披上了“最硬的鎧甲”,要極力追趕製程遠遠領先的台積電。
技術稟賦差異不同於要素稟賦,中芯國際的技術趕超要依靠企業家和高精尖人員的創新。這一切都需要行動激勵、制度吸引以及迂迴經濟結構的相互補足。當國內半導體產業被上游光刻機“卡脖子”,科創板的支持將不侷限於一企一地,而是對稀缺產業鏈的支持。
稀缺稟賦由高估值定價,從華興源創的百億估值到中芯國際超5000億市值,我們更應理性看待科創板的估值體系——對資本要素、勞動要素、人才要素、資產要素等的全要素生產能力評估。虧損的寒武紀能撐起千億估值,不可忽視中科院出身的陳天石等公司80後高管層的稀缺人才稟賦。
開市一週年之際,我們也需要警惕過度樂觀抑或悲觀的論調,前者將科創板上市視作成功光環,後者擔心下一個中石油的出現。
對於前者,筆者想説,企業家不要因高估值而志得意滿。高估值本身是新挑戰,企業要避免超額募資引發的資本內卷化——未投入再生產資本的無效率使用。更何況成為公眾公司本身會對企業形成約束,財税制度、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更要向現代公司貼近。
對於後者,筆者認為,這是輕佻浮躁的論調。中石油以超高發行價上市時,大宗原油市場已走向衰敗週期,資源要素稟賦優勢喪失殆盡,經營業績下滑,“戴維斯雙殺”造成中石油的估值崩塌。而在原油順週期,我們也見證了中石化2006年十倍股價漲幅的輝煌。
與其執拗於歷史的偏見,不如正視企業內生經營對估值支撐的經濟規律——科創板的資本供給彌補企業缺失的短板,注入要素提升整體的邊際生產效率。
當然,當企業因經營困境而喪失融資功能,市場出清將是維持市場良性運轉的關鍵。科創板的責任並不是為某一家企業硬性兜底,而是鼓勵更多優質企業良性競爭。一週年後,科創板的退市制度是否將發揮威力,這自然是新的挑戰。
2020年下半年科創板將迎來解禁高峯,預計共有5024.6億元市值的限售股陸續解禁。但解禁僅僅是股票資產處置權(賣出)的許可,減持行為並非一定會發生。有人願意賣出收穫一次性獲利,也有人願意長期投資分享企業成長的果實。無論投資者如何選擇,市場都應予以尊重。但需要提醒的是,偉大的企業從來不畏懼解禁減持,騰訊、阿里、格力電器等企業在減持後股價不斷創出新高就是明證。
科創板被置於更寬泛的改革範疇,一週年恰是新起點,未來,我們期待更市場化、創新性和想象力的舉措出台。
在今年的陸家嘴論壇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透露,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
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境內和境外資本之間的價格博弈將讓科創板公司估值更趨於均衡,科創板價格機制將更加市場化。做市商制度一直是全球資本市場的成熟制度,因為科創板企業的高科技屬性,其恰好能解決市場的信息費用、交易決策成本等問題。
毋庸置疑,一週年的科創板正朝着“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方向前行,這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風向。
我們有理由相信,全球只有一個納斯達克市場,同樣也只有一個愈發成熟的科創板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