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交易,市值一度突破200億元。記者12月21日獲悉,其採用了中科院的DMTO等技術,是國內首套採用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噸級DMTO和烯烴分離一體化裝置,為推動我國新材料科技成果轉化起到作用。
事實上,來自聯想控股和中科院科技資本投資運營平台國科控股的資金支持,正是中科院大批科研成果產業化落地的重要推手。如今從中科院科研成果產業化中成長起的企業已超過2000家,包括43家在境內外上市的大型企業。自去年科創板推出以來,還有7家公司在科創板成功上市,國科控股等助推科技企業的成長速度不斷加快。
中科院技術資金助力企業成長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報國的必由之路,國內企業每年申請的專利技術很多,研發成果也不少,但能形成產業化,真正在世界上叫得上號的成果依然鳳毛麟角。科技成果究竟該怎樣轉化,是擺在中科院面前的一道重要題目。
背靠國科控股與聯想控股,聯泓新科既有明顯的中科院基因,更有產業報國情懷。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告訴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以乙烯等為代表的烯烴正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
烯烴作為重要原材料,已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工業生產等眾多領域。可以説,不管是人們的生活,還是各類工業生產都離不開烯烴。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DMTO技術,正是以甲醇為原料製取烯烴,對於貧油、少氣、富煤的我國來説具有重要意義。
十年磨一劍,通過甲醇制烯烴深加工產業鏈,如今聯泓新科已成長為年銷售額近60億元的現代化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國科控股是聯想控股第一大股東,而聯想控股持有附屬公司聯泓新科股權比例為51.77%。聯泓新科的成功上市,正是國科控股與聯想控股以產業投資助推中科院前沿科技產業化的最新成果。
扶持初創企業促科技成果轉化
事實上,多年來聯想控股始終在推動國內科技產業加速向前疾行,並不斷改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的生態環境。
聯想控股董事長寧旻向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介紹,十年前,聯想控股投資星恆電源,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試的實驗成果轉化為企業,現在星恆電源已經是中國最大的電動自行車新能源鋰電池的供應商。
與此同時,聯想控股通過風險投資與天使投資,也扶植了大量創業企業,助推各種高科技成果實現落地轉化。2001年聯想控股旗下君聯資本投資的科大訊飛已成為國內最好的語音識別公司之一,聯想之星投資的研發癌症早篩的燃石醫學今年則在納斯達克上市,而研發人工智能的曠視科技,同樣是聯想之星投資結出的碩果。
記者還注意到,高端新材料自給率很低,絕大部分依賴進口。為了不讓國外扼住我國產業發展的命門,以聯泓新科為代表的的一批中企正面向高地發起衝鋒。
統計顯示,伴隨着國內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落地水平不斷提升,從2015年到今年,我國自研化工新材料產值佔國內化工總產值的比例,已經足足提升了3倍多。
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不僅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持久戰。有統計發現,自“十二五”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從2011年的0.8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57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發展到8萬億元。在各路資金的扶持下,國內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正不斷提速。
與北京互動重大項目頻繁落地
“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走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產業發展之路。企業要實現產業報國,必須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實力,特別是要具有相對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和創新價值鏈,能形成優勢產業或核心競爭力。”國科控股董事長索繼栓説,“只有這樣中國企業才能在全球的高端產業中發出自己的聲音,成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進而帶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
索繼栓披露,經中科院黨組批准,國科控股已制定了《“聯動創新”綱要》,推動打造創新鏈、資本鏈和產業鏈的聯動體系,打通從IP(知識海洋)到IPO(資本海洋)的“運河體系”,構建起從實驗室科技成果到最終商品化、規模化、產業化的全流程、全體系,更好地服務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來,國科控股通過與北京科創母基金等的頻繁互動,推動了不少孵化器、創新項目和產業化項目集中落地北京。”索繼栓説,“來自中科院的技術,正在北京構建起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
就在今年5月,國科控股還與懷柔區政府展開“懷柔儀器”戰略合作,即在懷柔科學城打造尖端科學儀器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孵化和產業化基地及園區,建立扶持產業發展的科技金融體系、科創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體系,加速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打造懷柔科學儀器產業新高地,引導和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中國科學儀器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户端| 記者 趙鵬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