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枷鎖”打開 多隻科創主題基金陸續開放日常申購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曾憑藉70億元的規模上限,撬動超1200億元資金追逐的首批科創主題基金,在科技熱潮以及科創板註冊制的持續升温下,備受市場歡迎,一度導致部分產品在監管要求的10億元的規模控制下,長期“閉門謝客”。不過,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12月22日,近期部分產品的規模“枷鎖”已開始鬆動,開放日常申購,甚至是取消規模上限等舉措相繼推出。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動作或源於監管部門的允許,未來有望推動更多青睞科技板塊的資金借道公募入市。

12月22日,博時基金髮布旗下博時科技創新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博時科技創新混合”)恢復大額申購業務、取消規模控制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自12月22日起,基金取消總規模上限為10億元的限制及單日每個基金賬户的申購累計金額不超過200萬元的限制,取消基金總規模控制並恢復辦理大額申購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是博時科技創新混合,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天內,首批7只以及後續成立的部分科創主題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中,也有至少6只產品相繼發佈開放日常申購、轉換和定投業務或宣佈取消規模上限的公告。

例如,12月19日,萬家科技創新混合就發佈公告稱,為滿足廣大投資者的需求,決定從12月21日起,取消對基金總規模上限10億元的規模控制。同時,易方達、華夏、嘉實、匯添富共4家基金公司旗下的首批科創主題基金,也在近期宣佈開放日常申購、轉換和定投業務。

此外,曾明確由於基金總規模達到設定10億元上限,而在今年6月暫停申購至今的富國科技創新靈活配置混合同樣表示,基金目前運作平穩,之前考慮限制申購和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的因素對基金投資運作的影響已消除,決定自12月17日起恢復申購和定投業務。

對於密集開放日常申購,甚至取消規模上限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與部分科創主題基金規模上限已經獲准放開有關。

某開放旗下科創主題基金規模限制的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坦言,“此前科創主題基金均設置10億元的規模上限,主要是按照監管方面的統一要求,如今公司旗下產品規模打開,同樣是得到了監管的許可。而且從開放申購的時間上來看,我公司已不是首家了,雖然其他機構的具體原因並不瞭解,但從市場表現來推斷,部分產品的規模上限要求應該已經逐步打開了”。

滬上某中型公募市場部人士則指出,“此前某大型公募在率先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後,公司方面也緊隨其後提出申請,目前瞭解到的是,當前產品的開放申購和規模限制解除仍處於‘一事一議’的狀態,即提交申請並獲監管審核後方可打開申購,並非是全部放開的狀態。”

回顧首批7只科技創新主題基金的發行盛況不難看出,伴隨着近兩年來科技板塊的迅速崛起,以及科創板開板、註冊制的逐步推行,主打科技創新的相關產品一度備受市場資金青睞。2019年4月起,7只科技創新主題基金在首募上限累計70億元的背景下,吸金超1200億元,平均配售比例不足6%。而後續發行的部分產品中,也頻現“日光基”,配售比例低於50%。

從科創主題基金的後續業績表現來看,確實不負眾望。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數據可統計的20只科創主題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的平均淨值增長率約為61.45%,最高的富國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混合的年內淨值增長率已達到88.81%,另有6只產品的年內收益率超過70%。若拉長時間至成立以來,更有8只產品已實現淨值翻倍。

展望未來,博時基金TMT(數字新媒體產業)投研小組負責人肖瑞瑾認為,未來影響中國科技行業的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將得到一定程度降低,外部因素不再是影響科技股風險偏好的主要因素。對科技公司的定價將遷移到公司所處行業的成長性,公司核心競爭力、經營質量和組織管理能力上來。2021年科技行業或具備顯著的風險收益比,需要關注的風險因素主要在於兩方面,外部主要關注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和市場流動性的邊際變化,內部主要關注企業技術週期、產品週期和經營週期的波動以及對公司估值的邊際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8 字。

轉載請註明: 規模“枷鎖”打開 多隻科創主題基金陸續開放日常申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