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得到百億家產,他不惜將弟弟送入監獄,弟弟出獄後他已不在人世
中國有句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往今來,數不清的例子告訴我們,親友為了金錢可能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嚴重的還會互相陷害實在悲哀。三國時期,曹操的兩個兒子就上演了一場兄弟鬩牆的故事,曹丕在眾目睽睽之下,逼着弟弟曹植在堂前作詩,本想讓弟弟出醜,自己獲得表揚,沒成想,優秀的曹植即興來了一首《七步詩》,吟得曹丕臉紅心跳、羞愧萬分。
而現代,這類事例也不少,在燈紅酒綠到處都是機會的香港,有不少多金的家族。如何鴻燊家族、李嘉誠家族及林百欣家族等,這些家族家大業大,有幾千億的資產,每個家族兒孫滿堂,想必對於家產的紛爭,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今天咱們要説的這個家族的家產紛爭尤為引人注目,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美好的開始
這個家族就是郭得勝家族。勤勞能幹、聰明踏實的郭得勝,妻子是鄺肖卿,他們育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老大郭炳湘很小就跟着郭得勝做生意,在生意場上經驗豐富,老二郭炳江非常不幸,出生的時候雙耳失聰,不過他卻非常聰明,充滿智慧,通過努力,考取了倫敦大學且獲得了碩士學位,老三郭炳聯是家中幼子,受寵最多,不過也早早的跟着郭得勝歷練。
早年,郭得勝與好友李兆基、馮景禧一起創立了新鴻基,後來,李兆基和馮景禧自立門户獨立了出來,新鴻基集團唯一的掌舵者變成了郭得勝。雖然從三個人變成了一人,但郭得勝大展拳腳,使得新鴻基發展飛快,沒多久便將僅有2億市值的新鴻基打造成了資產超過200億的地產王國。
後來郭得勝因病去世,新鴻基的產業隨即由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三兄弟來管理,這個三個兒子最初並沒有讓他失望,他們接手家族產業後,公司運轉順利且快速發展,每年的營業額不斷增長,每年的利潤最高達到過160億。如果事情能一直這麼發展下去也不失為一段佳話。可往往都事與願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時間使一切罪惡原形畢露。隨着家族財產日益增多,郭炳湘便動起了家族資產的心思,由於父親郭得勝立下家規,家族資產全部歸屬於家族信託基金,家族任何人無權對其進行支配,只能每年從中獲得分紅。而郭炳湘此時認為自己的貢獻最多,應該得到更多的資產。日子久了兄弟之間便生出了一些間隙,不過,一切要從老大郭炳湘被綁匪綁架説起。
話説當時郭炳湘被綁架,綁匪開出10億元的贖金才肯將郭炳湘放出,收到消息後,老二和老三自然很着急,但他們卻一拖再拖,讓郭炳湘感覺沒有一點誠意。幸虧郭炳湘的妻子出手與綁匪談判,最終通過6億才將郭炳湘贖回來。雖然郭炳湘平安回來,但從此件事的態度上,他知道兩個弟弟對他這個大哥並沒有多在乎,郭炳湘甚至從這個時候起,便在內心恨起了他們。
此後,郭炳湘在打理生意的同時,也開始認真蒐集郭炳江和郭炳聯貪污賄賂的證據,待證據確鑿後,他便將兩個弟弟告上了法庭。最後,法院判老二有期徒刑5年,老三比較幸運,他被無罪釋放。為此,他們的母親鄺肖卿嚴厲斥責郭炳湘,認為他不該害弟弟於不義,但郭炳湘自認為受了委屈,便要與母親斷絕關係,事情越鬧越僵。
郭得勝去世的時候除了留了新鴻基,還有2000億的資產。這早已讓三個兒子覬覦已久,各分多少他們誰也不知。最先問母親鄺肖卿要資產的是郭炳湘,起初母親是不同意的,當時他們已經鬧得極不愉快,對於分家產事宜其母對其嚴厲訓斥,郭炳湘只能失望離開。老二入獄後不久,郭炳湘又來找母親,要求分財產,一家人經過協商,郭炳湘分得了700億的資產,不過前提是他得永遠離開新鴻基,郭炳湘答應了這個要求。老二和老三也分了700億和400億的資產。
後來,郭炳湘拿着這700億開了自己的公司,名字叫帝國集團。不過不論公司的成敗,自那以後,郭炳湘再也沒有快樂過,因為他的過激做法,與母親、兄弟反目成仇,因此,內心一直很愧疚。
不幸的是,郭炳湘年紀輕輕,便突然中風住進醫院,在獄中的郭炳江得知後,便申請臨時出獄去醫院探望,到了後他發現哥哥的病情尤為嚴重。兄弟二人緊握雙手,哭泣難掩,這麼多年的恩怨,在這次探望中全部化解了,但郭炳湘沒多久便離世,年僅68歲。
郭炳江刑滿釋放的時候,郭炳聯去迎接他,當郭炳聯看到哥哥年紀輕輕,卻因在獄中長期遭受痛苦頭髮花白的時候,不禁潸然淚下。兄弟二人緊緊相擁,互嘆:自由真好,活着真好。雖沒有説太多話,但他們內心一定不謀而合:眼前這樣的幸福一定要珍惜,失去了再懂得就為時已晚了。
是啊,如果他們沒有把金錢看得太過重要,如果拋棄各種誘惑、一些雞毛蒜皮的小誤會,説不定他們兄弟三人早已將新鴻基發展成世界地王了。可惜破鏡再也無法重圓。就像當年生病住院的劉鑾雄,他年輕時花錢如流水,花天酒地揮霍無數,住院後才知道,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想要的健康,再大的產業也換不來長命百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老祖先悟出來的流傳幾千年的觀點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生而為人,是否也應有所衡量,畢竟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所有的有錢人都過着幸福的日子。反而,家人和睦兄弟團結子女孝順夫妻恩愛,哪怕錢少一些、資產小一些,幸福也許會多一些,這些道理,你怎麼看?
文/李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