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同城上市首日破發 即時配送還是不是好生意?
財聯社 | 新消費日報(記者 李丹昱)訊,獨立化、公司化運作短短2年多,順豐同城成功登陸港交所,成就了創始人王衞第四個IPO。
但佔據市場份額11%的順豐同城並沒能擺脱港股的“破發魔咒”。12月14日,順豐同城(09699.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開盤破發。
截至收盤,順豐同城報14.90港元,跌9.26%,總市值139.09億港元。實際上,2020年登陸納斯達克的達達集團(DADA.NASDAQ)也遭遇了上市首日破發,一度跌近30%。
過去5年,即時配送迎來高速增長期,產值已超千億。無論是菜鳥網絡收購點我達、餓了麼推出蜂鳥配送,還是達達、順豐同城先後登陸資本市場,都讓即時配送成為快遞物流市場中最耀眼的賽道。
然而,順豐同城與達達的連續虧損,也讓業內不斷質疑即時配送行業的盈利能力。
“即時配送的成本主要在人力,中國經濟發展區域不平衡,決定了企業需要一些靈活的價格機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對新消費日報記者表示,從整體來看,資本市場相對謹慎,是因為即時配送行業尚未進入成熟期。預計3-5年的時間,即時物流市場才會真正成熟,企業必須具備強大的數據技術支撐、精細化運營和足夠的資金實力才能成為標杆。
行業流血前行,是人力成本高企所致?
近年來,本地消費的發展,推動了多元化、個性化的全新消費模式不斷產生,並催生出大量即時配送服務需求,即時配送行業在過去5年迎來高速增長期,發展成一個產值超千億並向萬億市場規模邁進的產業。
艾瑞諮詢報告顯示,即時配送服務行業的年訂單量從2016年的46億單增至2020年的210億單,複合年增長率為46.0%,並預測到2025年將增至795億單。
但對於即時配送這個新興賽道而言,最大的爭議就是持續虧損的業績。
根據順豐同城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順豐同城淨虧損分別為3.28億、4.70億、7.58億;同期,達達集團淨虧損為18.78億、16.7億、17.05億。截至2021年5月的前五個月,順豐同城淨虧損3.58億;今年三季度,達達淨虧損錄得5.427億。
與之相對,順豐同城在2018年-2020年訂單複合年增長率達208.61%。高速增長的單量導致虧損不斷放大,成為行業共同問題。
目前,即時配送行業的成本主要集中在配送員等人力成本。
據新消費日報記者瞭解,即時配送行業的騎手主要分為加盟騎手和眾包騎手,加盟騎手為平台將配送業務外包給合作商,由合作商統一管理和支付薪資的騎手,是專業配送人員,配送服務和效率都有較高保障;眾包騎手為靈活自主就業人員,時間自由,自主進出平台。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順豐同城有約280萬騎手,主要為外包模式,且其前五大供應商均是提供勞工外包服務的企業。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5月31日前五個月,順豐同城向五大供應商作出的採購額分別佔同期採購總額的39.2%、51.2%、80.2%及86.3%。
達達也不例外,過去幾年,達達騎手支付成本也在不斷增長:2017-2020年,分別支出15.27億、19.18億、26.79億和47.2億;今年第三季度,達達的經營支出成本為12億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0億。美團財報亦顯示,截至今年6月,美團日均活躍騎手超過100萬人,二季度騎手成本支出155億元,同比增長53%。
不過,雖然各大平台均要求外包服務商保障騎手五險一金等待遇,但執行效果不一。順豐同城方面也提示到,監管騎手的法律法規可能會因為當局的變動及作出不同詮釋而變化,故其面臨不確定性。
除人力成本面臨的不確定性外,行業內的“補貼戰”也讓即使配送品牌成本壓力不小。
據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行業在B端的競爭愈發激烈,補貼也就成為普遍現象,但這種客户往往不具備穩定性,追隨補貼更多的品牌。
據閃送相關工作人員分析,在B2C市場下,B端市場以成本為導向,商户優先考慮的的是成本。但在C2C市場下的同城即時配送領域,當消費者面對“急、忙、懶、難”的需求場景時,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
在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已經佔據絕大多數流量的背景下,補貼戰可以爭取的商家空間較為有限。據國海證券研報顯示,目前蜂鳥、美團、達達市佔已經超過70%。
巨頭環伺即時配送賽道
儘管即時配送仍然在發展初期,但巨頭已經早早佈局。
招股書中,順豐同城將其定位於第三方即使配送服務商,而將美團、阿里旗下的蜂鳥、達達等劃分為中心化平台。
單從數據來看,餐飲外賣仍是目前即時配送領域的主要流量來源,美團以及餓了麼旗下的蜂鳥仍佔據行業內大部分流量。
根據公開信息,2020年,美團配送日均訂單數2780萬,蜂鳥即配日均訂單數達到450萬,達達日均訂單數達到290萬,順豐同城日均訂單超過270萬。
然而,與美團、餓了麼、達達相比,順豐同城缺少流量入口,主要採取通過服務第三方商家建立B2C模式獲客。
據新消費日報瞭解,在餐飲外賣場景中,其客户包括喜茶、奈雪的茶、老孃舅等;近場電商場景中,主要包括綾致時裝、小米等。
雖然順豐無法為順豐同城帶來客流,但從招股書可以看出,其在最後一公里服務中不斷為順豐同城“引流”2018年-2020年,來自順豐控股的收入佔比分別為2.9%、13.1%、33.6%,其中,主要收入來自最後一公里服務,分別佔2.0%、8.3%、32.6%,來自順豐控股的收入增速較快。
值得注意的是,順豐同城為解決流量問題,開始向此前“有過節”的阿里靠近。
赴港上市前,哈囉出行和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出現在順豐同城基石投資者名單中,並分別與順豐同城簽訂了業務合作框架協議。
其中,順豐同城與淘寶中國將在市場營銷、供應鏈、物流及配送服務以及軟件技術的領域建立並開展業務合作;順豐同城與哈囉出行將在硬件及設備領域建立並開展業務合作,主要集中在換電領域。
“相比菜鳥直送於阿里、達達集團於京東,順豐同城急送有明顯第三方特點,不過菜鳥直送和達達集團也不完全服務關聯公司,都在搭建開放性平台,因此最終的競爭還是靠服務。”楊達卿認為,淘寶是開放性平台,隨着天貓,淘寶直播等多元營銷發展,不少高附加值產品也需要即時配送,這是蜂鳥和順豐同城的機會。
走獨立第三方定位的順豐同城,能走出差異化之路嗎?
除美團、餓了麼在餐飲外賣業務的絕對話語權外,達達也在京東到家業務的引流下迅速擴張,後者已經成為達達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隨着以美團、餓了麼、達達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行業的頭部效應日益加劇,對於第二梯隊的玩家而言,愈發需要加速搶佔市場。
因此,各家都需要儘快尋找差異化生存的道路。
從此次IPO釋放的信息看,順豐同城方面認為,在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憑藉公平、創新及開放的特點,符合更多正在建立自己專有獲客渠道的商家需要。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從需求端看,第三方平台的順豐同城可以將服務定義權交還給商家,同時以更高端專業的服務標準滿足商家需求,特別是重視服務品質與體驗的高客單價商家需求。
另一方面,無論是抖音、快手等流量巨頭,還是商超到家、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平台,都需要一個脱離流量競爭關係的獨立第三方配送平台的支持;甚至是美團、餓了麼這類外賣平台,在高峯時段也需要第三方平台進行運力補充。
除此之外,從順豐同城近日選擇蘇炳添做品牌代言人、徐志勝做首席Win健官,亦可窺見其正加碼C端市場,並推動B端和C端業務融合的構想。
事實上,順豐同城的佈局不無道理。“順豐同城在近場電商領域失去了社區團購的機會,所以開始不斷在小B、C端發力。”業內人士透露。
據申萬宏源測算,雖然全網快遞依然有較高的履約效率和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長期來看,即時配送的物流形式替代全網快遞的比例大約會在15%-25%之間;而在一二線城市中,替代比例會達到近50%。
在一線城市,閃送、uu跑腿在小B、C端市場已經佔據一定份額。據閃送工作人員介紹,在同城即時速遞行業,閃送在北京等一線城市佔據領先地位。“閃送在C端的業務已經覆蓋應用場景,出現了許多情感訂單,例如提供陪伴,喂貓、遛狗、修水管,撬生蠔等。”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對小B和C端的爭奪已經逐漸走出一線城市,進入下沉市場。
據閃送工作人員透露,品牌在2020年進入下沉市場後,由於閃送的價格由勞動力成本決定,三、四線城市價格明顯低於一、二線城市,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起步價在8元左右,只有一二線城市價格的一半。
“與一線城市資源集中相比,二、三線城市小B商家缺少完善B2C鏈條的能力,市場相對廣闊,但下沉市場C端用户價格更為敏感,也讓企業成本承壓。”物流行業專家解筱聞認為。
實際上,順豐同城方面認為,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憑藉公平、創新及開放的特點,符合更多正在建立自己專有獲客渠道的商家需要。
成功登陸港股後,順豐同城方面介紹,預計收取的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約為20.31億港元,其中約35%或7.453億港元用於研發及技術基礎設施,約20%或4.259億港元用於擴大服務覆蓋範圍(主要是下沉市場)以及擴大運力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