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全國兩會特稿】開放帶動發展實現新突破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在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經濟復甦前路坎坷的形勢下,我國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開放,在保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同時,也帶動國內發展實現新突破。
去年,我國堅持擴大開放,對外貿易再創新高,吸收外資快速增長,對外投資合作和對外援助執行平穩發展,多雙邊經貿關係取得新突破,特別是主動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為世界共享中國市場提供機遇。
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不斷推進
進出口規模接連邁上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大台階,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萬億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11.6萬億元,創8年來新高,《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如期達到生效門檻……這份沉甸甸的開放成績單成為我國去年對外開放的生動寫照。
“外貿數據是去年我國宏觀經濟的一大亮點,且整體遠超預期。”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這既得益於我國一系列穩外貿政策,也得益於嚴格防疫措施為經濟復甦營造了良好環境。
——一系列減税降費、融資信保支持政策陸續落地見效,同時研究出台《“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關於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開展跨週期調節穩外貿。
——我國產業體系門類齊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較強,能夠快速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增加供給。同時,我國與周邊國家在區域內供應鏈和產業鏈融合更加緊密。
——市場有需求,政策添活力。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有力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去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同比增長32.1%,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超1500家,海外倉數量超過2000個。
制度型開放是我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去年,我國繼續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放開汽車製造業外資股比限制,實現自貿試驗區製造業限制“清零”。我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持續釋放積極信號。
穩外資政策效應持續彰顯。制定穩外資22條措施,明確穩外資路徑。出台首份利用外資發展專項規劃,為“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發展指明瞭方向。去年的引資成績單表明,規模增長的同時,引資質量也在提升。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17.1%,佔比提升至30.2%。20個省份吸收外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外資向中西部地區投資和轉移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去年,我國全面清理與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不符的法規文件,制定、修訂和廢止500多件法規文件。同時,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在華德企對中國市場增長充滿信心,71%的企業計劃繼續增加在華投資。
開放平台示範效應持續彰顯
去年,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示範地區等開放平台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舉措持續出台,同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進一步發揮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示範引領作用。21個自貿試驗區吸收外資增長19%,海南自貿港引資實現翻番,“1+4”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示範地區服務業引資佔全國的33.4%,開放平台示範效應持續彰顯。
去年我國推出跨境服務貿易領域首張負面清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認為,海南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的出台,對於在更大範圍內擴大開放進行壓力測試,以及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都有重要意義。
為深化自貿試驗區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的集成創新,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自主權,去年9月份,關於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19條措施出台。去年10月份,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全國首個直接整合境外數據用以支持貿易真實性審核的輔助信息平台——離岸通,提升了離岸貿易便利化水平,釋放了新型貿易方式的潛力。
新一批18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全面推廣,涉及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國企改革、環保等領域,目前國家層面累計推廣制度創新成果278項,帶動了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開放提升金融國際競爭力
去年,外資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在年末站上4萬億元關口,全年加倉約7500億元、超千家國際投資者入市……外資流入中國債券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投資者正展現出強大吸引力。
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的強勢表現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密不可分,也離不開金融市場打下的堅實基礎。近年來,一系列舉措彰顯出我國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的堅定信心。2020年,國務院金融委公佈了11條金融改革措施,涉及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擴大外資評級機構在華展業等。去年6月,寶馬集團成為首家在中國市場公開發行“熊貓債”的歐洲企業。這些舉措展現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不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在債券通“北向通”平穩高效運行4年多後,去年9月,中央政府決定啓動“南向通”,便利內地機構“走出去”,高效投資香港及全球債券市場。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經驗表明,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是實現金融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和重要保障,是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舉措。”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説。
“開放是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疫後經濟復甦的關鍵。”中國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倡議,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鞏固供應鏈、產業鏈、數據鏈、人才鏈,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將堅持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支持銀行、證券、保險等外資機構參與境內金融發展,堅定保護在華外資機構合法權益,穩妥有序推進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經濟日報記者 馮其予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