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價阻礙世界經濟穩步復甦
翁東輝
近期國際油價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刺激下不斷上漲。未來幾十年,石油仍然不可或缺,但全球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結構性變革已在進行中。需要從能源轉型中找到供求平衡點,儘量避免嚴重的結構性供求矛盾,導致能源短缺現象出現。
當世界經濟承受通貨膨脹帶來的高昂成本壓力之時,國際油價也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刺激下不斷上漲,可謂雪上加霜。
週二(2月22日),受俄烏緊張局勢升温刺激,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盤中一度漲至99.50美元/桶,觸及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92.35美元/桶,漲幅1.4%。分析師預計,油價將很快升至100美元/桶的水平。
市場對於可能導致供應緊張的地緣政治事件高度敏感,是目前油價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的原因。不過,從目前市場投機情況看,預測原油價格短期走勢已不重要,關鍵是如何在高油價背景下保證經濟社會穩定復甦。
為什麼市場大都認為油價上漲是必然呢?原因很多,如近年來傳統領域的油氣勘探投資嚴重不足、主要產油國儲能下降、經濟復甦石油需求強勁回升、地緣政治衝突帶來的短期不確定性,等等。而一個更主要原因在於,疫情下全球“大放水”造成了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材料、大宗商品及上下游生產成本連連攀升。通貨膨脹與能源價格上漲疊加,又導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今年首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主要議題也是如何應對通貨膨脹,遏制價格過快上漲。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原油價格與通貨膨脹的關係不似以往那樣緊密,但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模型表明,每桶100美元的油價將使美國和歐洲的通脹率提高約0.5個百分點;而每桶價格如果達到150美元,會使通脹率飆升至7%以上,世界經濟也將停滯不前。
高油價帶來的物價上漲不容小覷。據統計,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在內的化石燃料共佔全球能源消費的80%,一籃子平均價格比一年前上漲50%以上。研究顯示,消費者對未來通脹的預期部分基於他們最近所經歷的實際價格上漲,其中燃料價格非常有代表性。美國勞工部公佈的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升至40年高位,美國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幾乎翻了一番,達到4.8%,而去年同期為2.6%。不斷上漲的石油價格已使美政府大傷腦筋,美聯儲加快加息步伐的預期不斷升温。
未來幾十年,石油仍然不可或缺。至今石油產品約佔全球GDP的3%,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但是,全球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結構性變革已在進行中,我們需要從能源轉型中找到供求平衡點,儘量避免嚴重的結構性供求矛盾,導致能源短缺現象出現。
在這個過程中,全球實現穩定石油供應或較低的能源價格,並間接控制通脹非常重要。美國已多次向沙特阿拉伯施壓要求增產,並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5000萬桶原油,而其他主要石油消費國也在採取措施平抑油價。美國國會甚至提案暫停徵收聯邦汽油税,以平息公眾對汽油價格高漲的不滿。國際能源署也再三呼籲“歐佩克+”為市場增加供給。“歐佩克+”產量與其生產配額之間的差距在1月份擴大到90萬桶/日,再加上世界原油庫存一直處於低位,原油價格波動將增大。
世界經濟社會格局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不會重演,人類歷史上“缺油”一頁已經翻過去了,取而代之的將是可持續、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加快能源轉型、追求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也是當今世界潮流。統計數字表明,2021年全球綠色能源投資支出同比增長27%,達到創紀錄的7550億美元。同時,相關綠色能源領域企業併購交易相當活躍,包括制氫項目、電動汽車和生物燃料等越來越多的新興能源行業受到關注。
預計油價仍將在相當長時期內波動,需求增加、供應緊張狀況很難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因此,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保障能源供應穩定,從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足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