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果茅”——立訊精密,今年以來頻頻出手拓展橫向佈局。
4月22日,天眼查信息顯示,立訊精密於4月20日成立新能源公司立訊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8億元,登記地址為安徽省滁州市。
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劉月勝,經營範圍含: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製造;電力電子元器件製造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立訊精密工業(滁州)有限公司100%持股,由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持股。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該公司註冊所在地位於滁州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該地的主導產業之一便是汽車產業。
相關報道顯示,滁州先後引進安徽獵豹、永強汽車、達世汽配、勝華波、康達叉車、嘉遠電動汽車等一批投資規模較大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初步構建了以安徽獵豹新能源乘用車、揚子客車新能源城市客車、天康新能源專用車和低速電動汽車、嘉遠低速電動汽車、天康動力鋰電池為支撐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
而就在立訊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的註冊地附近,就坐落着獵豹汽車、永強汽車等公司。業內人士認為,結合新公司的經營範圍來看,不排除配套周邊汽車產業的可能性。
立訊精密新業務佈局加速
今年以來,立訊頻頻出手拓展橫向佈局,在汽車領域的業務佈局快速擴張。
今年2月,立訊精密發佈公告宣稱入局新能源汽車製造。公告表示,已與奇瑞旗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製造,併為立訊精密的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產平台及出海口,致力於實現其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 1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標。
同期,立訊精密發佈定增公告,擬非公開募資15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系統產品生產建設及5億元用於智能汽車連接系統產品生產線建設,以進一步在智能化及新能源賽道上進行領先佈局。
今年,立訊精密還斥資11億收購細分龍頭匯聚科技。年初,立訊精密曾公告表示,擬通過境外全資子公司,以每股港幣0.8元的價格,收購Datatech Investment Inc、Time Interconnect Holdings Limited兩家公司持有的港交所上市公司匯聚科技的13.8億股股份。
4月20日,公司公佈針對港股上市公司匯聚科技的要約結果:截至4月19日,立訊精密的境外全資子公司LUXSHARE PRECISION共持有匯聚科技13.81億股股份,約佔匯聚科技全部已發行股份的70.95%。此次收購完成後,匯聚科技將被納入立訊精密合並報表範圍。 立訊精密表示,針對匯聚科技的收購行動,旨在從產品、客户、市場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公司在通信、醫療、汽車、工業等領域的互聯產品戰略佈局。
資料顯示,匯聚科技是知名定製電線互連方案供貨商,擁有逾20年行業經驗,主要產品應用於電訊、數據中心、工業設備、醫療設備及網絡線纜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立訊此次收購的匯聚科技,恰巧在去年併購了GP工業的汽車配線製造業務,該公司是國內汽車配線市場主要生產商之一,具備配合日本、歐洲及美國汽車技術平台的實力。
浦銀國際發表研報指出,立訊當前不論是中短期在蘋果供應鏈、非手機等製造平台的穩步擴張,還是在汽車電子、汽車ODM等長期佈局,都有助於公司業績的遞增。此外,公司與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有望藉助汽車製造代工模式,為汽車品牌造好新能源汽車,並向頭部一級供應商方向發展。
頻頻出手,意欲何為?
作為蘋果供應鏈中的龍頭企業,在過去的幾年間,立訊精密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寵兒,2019年12月,公司市值首度突破2000億元;半年後,市值就從2000億元增長到3000億元。2020年7月,立訊精密成功打入iPhone代工產業鏈後,市值更是一度衝高至4500億元。而立訊精密背後的女老闆王來春,其從富士康“廠妹”一路逆襲為果鏈龍頭女掌門的勵志故事,更是家喻户曉。
然而,盛名之下,和蘋果公司深度綁定的陰影面也開始逐漸顯現:隨着手機市場需求低迷,大眾的換機週期變長,手機產業鏈並不如之前景氣。加上疫情的影響,果鏈代工廠出現停工的現象。蘋果為了應對產業鏈危機,開始將自己的部分生產線向印度轉移。
眾所周知,對抗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在疫情、成本上漲、“缺芯”等諸多壓力下,不少“果鏈”企業開啓了轉型之路,紛紛開始打造自己的第二條增長線”。智能汽車、智能穿戴等新興賽道逐漸成為各企業打造 “第二增長曲線”的突破口。
據悉,除了立訊精密,目前已有多家果鏈企業佈局造車。昔日果鏈企業歐菲光在最新的業績預告中表示,公司業績變化原因之一就在於公司在發展核心業務的同時積極拓展新業務,其中就包括佈局智能汽車、VR/AR、運動相機等新領域產品的光學光電業務;此外,富士康也聯手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成立合資企業,提供車載互聯技術。
新能源汽車,王來春能否講好新故事?
種種動向表明,曾經的“果鏈”巨頭們正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擺脱“蘋果依賴症”。那麼,王來春能講好新能源汽車這個新故事嗎?
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產業發展和城市規劃中心主任彭堅向南都灣財社記者分析,智能車製造還是有一定門檻的。老牌車企在行業內的技術積澱、人才積累、各種生產製造的合作體系以及龐大的產業鏈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建立。即使是造車新勢力,相比於電子製造企業也擁有諸多優勢。
因此,彭堅建議,電子製造企業想要轉入新興的細分賽道,要依託自身的優勢去尋找和智能車製造的契合點,依託自身的核心技術去和其中的某些點結合。“如果能扮演好智能車製造供應服務商的角色,是能在新興領域裏吃到紅利的”。
實際上,早在約十年前立訊精密就對汽車業務進行了佈局,其子公司立訊精密工業(崑山)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專注汽車精密連接業務,公司產品覆蓋連接器、線束、RSU、TCU等,並前瞻佈局了新能源及高速高壓領域,2020年立訊精密工業實現淨利潤1.43億元。
數據顯示,2021年立訊精密汽車業務雖然佔比小,但快速提升。
去年上半年,公司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營業收入同比增加38.99%,僅次於電腦互聯產品的增長率。而且在其餘產品毛利率均有不等幅度下降的情況下,汽車互聯產品的毛利有0.24%的微小幅度上升。
未來,立訊精密能否以造車作為轉型的突破口,打造“第二增長曲線”,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都市報、和訊網、金融八卦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