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糧食貿易“囚徒困境”加劇全球食品通脹
新華社曼谷5月13日電(記者王亞光)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迪蒂亞·馬圖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線上專訪時表示,在世界糧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不僅無助於緩解本國糧價,反而會進一步推高全球食品通脹,加劇部分糧食進口國面臨的危機。
這是5月7日在希臘雅典拍攝的烤制完成的披薩。新華社發(馬里奧斯·羅洛斯攝)
馬圖用“囚徒困境”形容當下糧食貿易局勢。他認為,部分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會引發更多國家為遏制國內糧價出台新管制措施,引發“乘數效應”,導致全球糧價進一步上漲,降低糧食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
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的數據,俄烏衝突爆發後,截至4月底,推行糧食出口管制措施的國家已由原先的3個增至23個。以卡路里計算,受限制產品在全球食品貿易中所佔比例為17%。
馬圖表示,經濟學原理和歷史經驗表明,限制措施不但毫無助益,反而會產生反作用,最終影響每個國家。在2008年和2011年全球糧食價格大漲時,多國推出了總計80多項糧食貿易干預措施,反而導致全球糧價進一步上漲13%至15%。
俄烏衝突爆發後,能源和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劇了此前已經顯現跡象的食品通脹,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挑戰。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俄羅斯和烏克蘭合計佔全球穀物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佔世界葵花籽油出口市場超過50%。很多北非、亞洲等地區的最不發達國家或低收入國家嚴重依賴從俄烏進口糧食。
馬圖指出,當前糧食價格上漲還緣於“短缺預期”,反映市場對今後一段時間全球糧食生產、貿易面臨風險的擔憂。
他説,部分高度依賴從俄烏進口糧食的國家出現供應困難,“如果農業生產持續受到干擾,或更多國家實行糧食貿易限制措施,情況會變得更糟。”
馬圖呼籲各國不要限制糧食出口。無論是應對全球糧食安全危機,還是支持疫後經濟復甦,保持貿易暢通都至關重要,“背離開放精神只會增加所有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