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26天三次表態 更多長期資金入市可期
擇 遠
2月22日上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北京表示,鼓勵更多的保險、養老、銀行理財等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這是在短短的26天時間裏,監管層第三次就推動長期資金入市表態。此前兩次分別是1月28日召開的2021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和2月5日舉行的證監會新聞發佈會。
為何監管層反覆強調要推動長期資金入市?筆者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改善市場投資者結構,提升市場穩定性。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以中小投資者為主。根據中國結算公佈的數據,截至2020年年末,我國資本市場共有投資者17777.49萬,其中,自然人17735.77萬,非自然人41.72萬。這意味着,中小投資者佔比高達99.765%。他們“追漲殺跌”等較為情緒性的習慣,使得市場波動概率上升。而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往往更加註重上市公司基本面,能夠從長期的視角進行投資決策,更多的是追求長期、穩定的投資和回報,以實現預期的投資目標,所以他們的投資時限相對要更長,對維護市場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需要大力發展合格的機構投資者,讓他們更好地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幫助普通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
其次,疏導直接融資源頭活水,促進直接融資比重的提升。
易會滿曾撰文指出,長期資金佔比是影響資本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直接融資比重高低的核心變量之一。要加快構建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壯大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力量,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產品,持續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配置資本市場。
我國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直接融資功能發揮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並且在構建一個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方面推出了眾多舉措:把好“入口關”和“出口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市場的法治建設,打擊各類市場亂象,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説“不”……
這些都是維護市場穩定的重要舉措,是吸引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的必要條件。正因為如此,如今,越來越多的長期資金增加了對我國資本市場的配置。可以預期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長期資金紛至沓來。
第三,增強互動,發揮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作用。
近年來,各路長期資金“多箭齊發”,在投資A股範圍和規模上顯著提升。這要得益於資本市場各項基礎性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相關部門不斷暢通資金投資資本市場的渠道。比如,從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關於調整年金基金投資範圍的通知》明確,股票型養老金產品投資權益類資產佔產品資產淨值的比例下限由30%提高至40%,混合型養老金產品投資權益類資產佔產品資產淨值的比例上限由30%提高至40%。
這意味着養老保險體系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進一步加強,有利於拓寬年金基金投資渠道,提高投資效率,分散投資風險。同時,能使年金長期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成果,進一步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另外,據人社部此前介紹,自2014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企業年金基金股權和優先股投資試點的通知》發佈以來,試點項目均屬於比較優質的中長期限投資標的,不僅付息保障度高、風險低,而且企業年金基金需通過顯示投資方向的專項型養老金產品進行投資,有可行的退出機制作為保障,試點效果良好。
窺一斑而知全豹,讓更多的長期資金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保值升值,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大有裨益的。
總之,在筆者看來,監管層26天時間裏三次表態,傳遞的是積極的信號。可以預期的是,未來會有更多的長期資金入市,在降低市場波動性,增強市場價格發現和資源優化配置等功能方面發揮作用,助力市場實現長期健康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