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出售Arm的資產交易在週末落下一錘。
9月14日,軟銀集團宣佈,計劃將集團投資子公司和願景基金所持的全部Arm股權,以最高4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英偉達。目前,軟銀集團、願景基金和英偉達已就該交易簽訂最終協議。
業內人士稱,這既是英偉達的進階之路,也是軟銀2020年的“大救贖”。
軟銀四年收益率30%
其實,當初軟銀獲得Arm時的價格就不低。
2016年9月,軟銀集團以310億美元的價格將Arm私有化,後者成為軟銀的全資子公司。如今,400億美元出售,軟銀獲利相當於四年時間收益率為29%。放在投資機構中,這個收益率並不高。
不過,好在Arm此次的400億美元對價安排中,215億美元為英偉達股票,120億美元為現金,另有50億美元將視Arm的表現,以現金或英偉達股票的方式支付。也就是説,未來英偉達收購後二級市場的表現,軟銀也能分得一杯羹。
軟銀集團當然也早就打好了小算盤,畢竟四年30%收益率並不算什麼。軟銀表示,當初同時在考慮將Arm單獨上市以及與英偉達合併兩種選項,但覺得後者更能激發Arm的潛在價值,從而進一步提升軟銀所持股票的股東價值。
業內強烈反對
不過,這一併購雖然在軟銀看來利好重重,但外界卻頗為怨聲載道。
抵抗最為強烈的便是ARM的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 Hauser)。他對外表示,軟銀將Arm作價400億美元售予英偉達的交易是一場“災難”,將摧毀其商業模式。在其看來,Arm的商業模式是半導體行業的瑞士,與500多個被授權方打交道,其中大多數是英偉達的競爭對手。
簡言之,ARM的商業模式是賣IP。ARM專注於芯片的設計,並將一系列設計的產物賣給合作伙伴,本身並不做芯片的生產,Apple、高通、海思、三星等都是其大客户。而收購方英偉達是一家美國企業,如果交易完成後,Arm無疑將受制於英偉達這一美國公司,在如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地緣政治背景下,這對於英偉達對手顯然“頭痛不已”。
為了打消市場顧慮,英偉達表示,將繼續保持Arm的開放許可模式和客户中立原則,並拓展Arm的IP授權公司名單。不過,考慮在當前相關政治力量阻撓加強,此類措辭在市場看來並不能打消其疑慮。
軟銀不得已
不過,儘管外界阻撓聲音很強,但對於軟銀而言,出售Arm可以解決其資金的燃眉之急。
外界雖然熟知軟銀在阿里賺得盆滿缽滿,但近些年軟銀的投資成績卻不盡人意。神話也逐漸隕落。無論是Wework這一獨角獸,還是Uber這一出行巨頭,都在近些年的消耗中估值打折。
為了挽救鉅額虧損、緩解債務危機,3月23日,軟銀宣佈,在未來一年內出售至多4.5萬億日元(約42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2.5萬億日元用於股票回購,剩餘2萬億日元將用於債務贖回、債券回購和增加現金儲備。
有媒體統計,截至8月初,軟銀已經出售價值4.3萬億日元的資產,其中包括出售和質押合併後的全球最大運營商公司之一T-Mobile股權獲得的2.4萬億日元現金、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帶來1.6萬億日元、通信子公司股權帶來的3000億日元收入。
Arm股權正是其出售子股權的下一目標,市場可以將其理解其為一種迫不得已,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早已規劃好的出售計劃,總歸一旦經過各國監管層同意,這一世紀級別的芯片併購將一錘落地。
英偉達再迎利好
以過去20年來看,英偉達已令投資者們賺得盆滿缽滿。
從1999-2019年20個財年的表現來看,英偉達收入從2億美元增長到117億美元,年複合增速24%,淨利潤從0.04億美元增長到3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41%。在其二級市場上,業內統計,如果20年內堅持持有英偉達,年複合收益率可高達40%。
如今,英偉達收購Arm,也被市場公認是英偉達的又一次“逆戰”。 二級市場商來看,英偉達盤前走高至6%。
天眼查APP顯示,英偉達是一家圖形芯片製造商,基於視覺計算技術以及圖形處理器技術,所開發的產品可應用於視頻遊戲、電影製作、產品設計、醫學診斷、科學研究以及無人車駕駛等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英偉達本身也是一家IC設計廠商,不過其商業模式重於Arm。收購Arm後,英偉達有望將其模式變輕;另一方面,收購Arm將為其生態鏈再度補上重要一環,在雲端,亞馬遜AWS、華為等都是基於Arm架構設計的CPU服務器芯片。憑藉此次收購,英偉達將能衝擊英特爾最核心的業務板塊,更好深入競爭者腹地。
這樣一來,可以看出,軟銀和英偉達WIN-WIN實現,而其他廠商能做的只有適應變局,不過一切的前提還是這一併購受到多國監管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