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歐陽倩倩
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普及,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和治理)正成為政府、企業、投資者、金融機構等對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考量。
零售電商平台、金融機構對加快推進ESG意義重大。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唐大旻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電商平台幾乎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認為推動電商平台採取氣候行動,對影響全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極具意義。我們希望ESG的推廣和披露可以讓全球資金更多地流向一些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或領域上去。”
在投資領域,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袁媛表示,過去二十年,綠色金融在全球範圍內蓬勃發展,實現快速增長。無論是ESG、綠色金融還是可持續投資理念,都是當下比較受關注的議題。企業或投資者參與ESG,不僅能幫助企業規避氣候、法律、轉型等帶來的各種風險,還有助於企業一些非財務信息達到合規要求,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大企業ESG行為尤其重要
ESG在國內的發展還處早期階段,目前業內仍未出現行業認可的、統一遵循的行業分類標準。因此,此時國內各大企業的ESG行動尤為重要。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唐大旻 來源:受訪者
電商平台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哪些環節?
唐大旻介紹道,電商平台的碳排放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分別是自身運營的直接排放、自身運營的間接排放和上下游供應鏈的排放。其中供應鏈的排放是電商平台的主要排放來源,從環節上,運輸、包裝、倉儲、數據中心運營是電商企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此外,利用電商平台做生意和消費的商家、快遞公司和消費者的行為也會產生碳排放,平台企業如何帶動和影響這些主體共同減排,也是電商平台氣候行動的重要方面。
“減少這幾個環節的碳排放量是個系統工程。”唐大旻稱,比如減少數據中心運營的碳排放,企業可以購買綠電或投資光伏電廠,通過使用新能源降低污染;在運輸環節,企業可以改善運輸方式,如減少空運增加鐵路運輸、將燃油車換成電動車等。
在實際落地過程中,企業在面臨環境和效益雙重考量時,往往會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環境因素,放棄從ESG角度推行可持續發展思路。
對此,他認為企業應該把ESG看成機會,而不是負擔。唐大旻稱,ESG是一套積極、可持續的體系,它關乎到管理者對企業未來的規劃是否清晰,包括五年後要做什麼、十年後要做什麼。它不僅僅涉及到業務增長,也涉及到企業在整個社會體系運行中與相關利益方的良性互動,如果某企業的ESG做的很好,那麼它成功的可能性也將更大。
他進一步解釋,可將ESG 體系看成是一個風險和機會重疊的評價體系,企業可以利用這個評價體系為自己爭取更多機會,比如更高的 ESG 評級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客户。同時企業也可以利用它做風險規避,做好ESG可以幫助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避免陷入腐敗、勞資糾紛、社會醜聞等比較有爭議性的事件中。
投資者在ESG體系扮演重要角色
投資者在ESG體系也扮演重要角色,這也是近年綠色和平重點關注的另一領域——綠色金融。
袁媛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投資者參與ESG對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投資者可通過採用ESG投資策略發行名副其實的ESG產品,從投資者角度推動企業的ESG發展,減少“洗綠”風險;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發揮自身股東的積極所有權或受託責任對企業進行直接或間接的管理,加快企業朝提升ESG表現的方向運行。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袁媛 來源:受訪者
袁媛介紹,綠色金融含義廣泛,包括支持環境改善、減緩氣候變化、提高資源利用率及生物多樣性等的金融機制、體系、產品等,具體來看則主要包括綠色基金、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常見產品。
她進一步稱,相比較之下,綠色債券做得較好,監管部門目前給出的指引比較清晰。綠色債券之所以發展好,是因為政策監管的框架比較明確,管理機制相對健全。其他幾個領域的監管框架目前尚不算明晰,在信息披露上不具強制性,導致企業等參與主體缺乏ESG披露動力。隨着針對銀行保險業的綠色金融指引出台,綠色信貸和綠色保險也將進一步發展。
具體到國內機構,袁媛表示,從規模看,目前國內匯添富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做得比較好,ESG基金髮行規模比較大。
袁媛認為,海外投資者在參與企業ESG管理的歷史起步較早,對ESG的關注度也相對較高。在中外交流中,他們也能把更多經驗帶到中國,幫助中國投資者或企業加快ESG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