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報道:全球海運業陷入混亂局面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25日報道,全球海運業的混亂程度有增無減。3月導致蘇伊士運河斷航近一週的巨型貨輪擱淺事故的餘波仍未平息,歐美和亞洲各地的港口都出現貨物滯留現象。集裝箱貨船的運費從3月底至今已經上漲一成,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貨主轉而尋求空運和鐵路運輸作為替代選項。
距離蘇伊士運河貨輪擱淺事故至今已過去了一個月時間。中國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實時合約價格顯示,美西航線40英尺標準集裝箱運價達到4189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本網注),美東航線更是高達5452美元,均比3月底上漲一成多,是200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值。
歐洲航線也漲價一成以上至每20英尺標準集裝箱4187美元。目前在歐洲第一大港荷蘭鹿特丹港有約100艘貨輪排隊等待進港。英國船舶價格評估公司分析師夏洛特·庫克説:“蘇伊士運河斷航導致大量船隻同時抵港,嚴重混亂或將持續到5月。”
報道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一度陷入停滯的製造業的復工復產和居家辦公需求激增,促使從亞洲前往美國的集裝箱運輸量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就在美國港口勞動力短缺導致貨物處理能力不足之時,又發生了蘇伊士運河斷航事件。被困的400多艘貨船同時駛向世界各地的港口,加劇了混亂程度。
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集團馬士基為避免此次擱淺事故導致的混亂,於3月31日暫停了大量現貨預訂和短期合同發貨,眼下仍有一些航線處於無法預約的狀態。據一家日本精密機械製造商説,居家辦公使其生產的打印機在美國銷售火爆,但到貨時間已延遲,導致當地庫存告急。
貨物激增也導致運費高企,海運公司開始投入資金採購新船。但是新船訂單距離交貨需要2到3年時間,並不能緩解眼下的需求緊張。
報道稱,蘇伊士運河斷航凸顯出運輸網絡過於集中的風險,人們開始將目光投向替代選項,其中最有希望的是鐵路運輸和空運。東洋埠頭公司旗下子公司Toyo Trans從今年1月起推出利用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向歐洲運輸貨物的服務,每月2到3班列車,承運機械零部件和化學制品。
就像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松田琢磨所説,疫情不結束航運業就很難恢復正常,貨主也開始使用航空運輸。據統計,3月日本始發的航空貨運出貨量(混裝貨物)同比增長63%,創29個月來的新高。
據報道,空運貨物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汽車零部件、半導體制造設備等,但運輸成本是海運的10倍以上,這會嚴重影響企業業績。將一部分車載揚聲器從海上集裝箱運輸改為空運的日本福斯特克斯公司由於運輸成本上升,預計2020財年營業利潤最多下降9億日元(約合830萬美元)。
曾擔任世界經濟論壇供應鏈和交通運輸業主管的沃爾夫岡·萊馬赫指出:“雖然費用會有所增加,但利用適當的路線組合和替代手段,也能強化供應網。”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