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新進展:外資開搶證券、期貨牌照

  外資機構佈局中國資本市場又有新動向。

  花旗近期宣佈,對其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但不涉及花旗在中國市場的企業和機構客户業務。同時,積極尋求和評估符合自身優勢和發展特點的新業務機會,包括尋求籌備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期貨公司。

  伴隨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我國資本市場已進入全面開放的新格局。目前,證券、基金、期貨三大機構的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外資全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公司順利落地,QFII、RQFII全面取消額度限制,推動了中國資本市場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多方式地開放。在開放政策的助力下,A股資產的長期配置價值也得到充分體現,加快佈局中國已成為外資的新一輪選擇。

  多位外資機構人士、首席專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提升,外資加快佈局中國已成為新趨勢。外資獨資的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紛紛設立,A股資產的長期配置價值凸顯;加快佈局中國市場,就是提升全球核心資產配置比重。”

  花旗瞄準證券期貨牌照

  花旗近期宣佈,將在包括中國市場的13個全球市場中退出個人業務,但會繼續在中國市場投入,積極尋求和評估符合自身優勢和發展特點的新業務機會,包括尋求籌備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期貨公司。

  花旗將對其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目標是將資源和投資聚焦於那些更具競爭優勢和規模效應的業務,為公司股東提高長期回報。據介紹,此次業務重組不涉及花旗在中國市場的企業和機構客户業務,表明中國市場仍然是花旗全球戰略和業務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兼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林鈺華表示,“企業機構客户業務是新發展階段的重點,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服務好客户,助力中國企業開拓全球市場和外資機構參與中國市場。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期待繼續與所有的利益相關方緊密合作,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過程中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2019年7月份,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佈《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將原定於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

  在此背景下,不少外資機構表達出積極參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與發展的意願。在證券公司方面,2020年6月份,瑞信集團宣佈,已完成對瑞信方正的增資,取得在華合資券商的控股權。同年10月份,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向中國證監會申請設立證券公司——渣打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瑞銀證券16%的股權在北交所官網掛牌轉讓,受讓方瑞銀集團將所持瑞銀證券的股份比例增持至67%。

  在公募基金方面,摩根資產管理與上海國際信託達成商業協議,擬收購雙方合資企業上投摩根100%股權。一旦獲批,摩根資產管理將成為首家全資收購公募基金的外資資管。另外,還有不少外資巨頭在積極申請中國公募基金牌照。截至目前,貝萊德、路博邁和富達等外資資管機構已正式遞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

  在期貨公司方面,2020年6月份,摩根大通宣佈,已獲得證監會核准,將公司在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至100%。至此,摩根大通期貨正式成為中國境內首家由外資獨資的期貨公司。

  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速的同時,券商、基金、期貨行業的開放步伐也在加速。截至目前,外資控股的券商已增至8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有1家,首家被外資100%控股的公募基金也已誕生,還有3家外資正在申請中國公募基金牌照。

  外資控股券商數量已達8家

  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外資機構准入大幅放寬的背景下,合資券商的獲批速度也在明顯加快。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外資控股券商數量為8家,分別是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星展證券、大和證券。

  粵開證券首席海外市場分析師、非銀金融負責人李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0年4月份證監會正式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後,外資控股的券商數量不斷增加,預計未來會有更多外資機構控股境內券商。一方面,目前中國證券業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在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註冊制的背景下,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主體將迅速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也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外資控股有助於加強其對證券公司的控制權,有利於與母公司開展更多業務協同,有利於減少因不同股東間存在分歧產生經營障礙。”

  外資機構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佈局有哪些特點?以高盛為例,其在重組進程中,除了發展並加強現有的A股上市、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國內金融顧問等本土傳統業務外,還計劃中長期發展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2020年,高盛研究部曾指出,中國券商行業投資機遇可觀,預計中國券商行業2026年收入將達到1160億美元,税後淨利潤470億美元,淨資產回報率可達9.4%。

  外資券商的加入,將如何影響國內證券業格局?對此,李興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外資券商處於發展初期,尚未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目前證監會核准批覆的外資控股券商共有8家,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其中5家已披露2019年年報,2019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5.62億元,合計實現淨利潤-1.06億元,其中有3家外資控股券商出現虧損。從資產規模來看,5家外資控股券商總資產為105.79億元,淨資產為69.55億元,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我們認為,外資券商的發展,主要受限於資本規模、業務牌照、網點數量等方面。”

  資本市場全面開放,在為證券公司帶來豐富業務資源的同時,也將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並將推動國內證券公司進一步發展國際業務。

  “中長期來看,部分外資券商在全球大類資產配置和衍生品業務等方面具備一定優勢,有利於提升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引入國際競爭,倒逼國內證券公司創新發展。在證券行業全面對外開放、開展公平競爭的同時,監管層有望進一步放寬國內券商的業務創新空間。前幾年的去槓桿、嚴監管,提高了證券業的規範化運營程度,也為創新政策進一步放開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未來幾年券商財富管理和投行業務將迎來加速發展,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李興進一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外資背景期貨公司現有2家

  具有外資股東背景的期貨公司數量並不多,最多時達到3家,分別是銀河期貨、摩根大通期貨、中信新際期貨。2014年12月4日,中信證券的全資子公司中信期貨獲准吸收合併中信新際期貨。隨後,蘇格蘭皇家銀行退出銀河期貨。時至今日,真正具備外資股東背景的期貨公司只剩2家,分別是摩根大通期貨和瑞銀期貨。

  2020年6月份,在外資控股期貨公司比例限制放開169天后,摩根大通期貨成為首家全資控股的外資期貨公司。瑞銀期貨則是瑞銀證券全資控股子公司,瑞銀證券的股東分別為瑞士銀行、北京國資公司、廣東省交通集團和國家能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創新業務和市場規模得到長足發展,成為資本市場最具發展空間的行業,外資加快佈局期貨市場也在情理之中。同時,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大,國際化品種推出節奏不斷加快,也是吸引外資機構的一大主因。

  2018年5月份,中國鐵礦石期貨正式實施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作為我國首個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已上市期貨品種,鐵礦石期貨的國際化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一步,有利於構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新局面,也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實施。隨後,PTA期貨順利實現國際化,開啓了為全球聚酯企業服務的新徵程。此外,原油期貨、20號膠等也相繼成為國際化期貨品種。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期貨市場成交活躍,期貨市場客户保證金規模和成交量均在2020年創出歷史新高;期貨經紀業務大幅增長,合計實現手續費收入超200億元。2020年全年,149家期貨公司共實現淨利潤86.03億元,同比增長42.2%。從各項業務發展情況來看,風險管理和資管業務成為最具發展空間的期貨業務,經紀業務依然是國內期貨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來源。

  期貨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境外衍生品市場起步較早,外資金融機構的相關業務經驗和人才積累豐富,存在一定的資本優勢。與對經紀業務收入依賴較高的國內期貨公司相比,風險管理、供應鏈流程體系設計等多種服務已是部分外資機構的成熟業務,外資期貨公司進入後,將為中國期貨市場帶來更多的競爭壓力。

  外資更專注服務機構客户

  雖然外資機構均在不同程度地加快佈局中國市場,但在業務方向上仍以機構客户為服務的主要目標。

  摩根大通期貨首席執行官魏紅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摩根大通期貨作為中國首家由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其優勢在於專業化、差異化和國際化,專注於服務機構客户,不介入零售市場;針對機構客户,定製個性化服務。

  魏紅斌認為,隨着中國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中國期貨市場成長顯著,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會越來越大。中國市場具有充足的流動性和越來越多的獨有的衍生產品,值得全球投資者關注。公司的全球客户十分看好中國日益成熟的期貨市場。“全資控股一家期貨公司,為摩根大通提供了絕佳的投資機遇,有助於在期貨市場進一步夯實在岸業務,進一步加強在華平台,為中國和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解決方案。”魏紅斌如此表示。

  公開數據顯示,摩根大通期貨在多個期貨品種的持倉排名較為靠前。魏紅斌介紹説,“目前摩根大通期貨的客户結構中,外資背景的客户佔到大部分,也有一些國內上市公司的下屬企業及部分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在某些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期貨品種上,摩根大通期貨的客户交易比較活躍,持倉排名靠前。”

  如何看待中國期貨市場的未來發展?魏紅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期貨市場已推出七個國際化商品期貨品種,流動性和稀缺交易品種吸引了外資加速參與。外資機構同樣看重股指期貨,但在目前的股指期貨交易機制下,基金、保險等大型機構尚難充分參與進來,外資參與力度也有限。期待未來能夠進一步放開QFII的投資範圍。”

  魏紅斌向記者透露:“衍生品市場是中國金融市場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也是外資最具優勢的領域,未來將把量化研究、算法研究、衍生品交易技術等方面的全球優勢引入中國,為中國以及海外投資者佈局日益成熟的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更有效的渠道和流動性。”

  摩根大通還表示,旗下控股的證券公司在證券研究、投行服務、股票交易、經紀服務等業務領域進展良好,目前正在穩步引入更多客户,並完成多個投行產品的“第一單”。上投摩根承載摩根大通旗下資產管理業務,希望能夠在未來實現全資控股,以結合本地優勢和全球投資專長,更好地服務中國投資者。

  記者同時獲悉,今年恰逢摩根大通在中國運營一百週年,摩根大通除了已經全資擁有的本地法人銀行和期貨業務外,接下來希望逐步全資控股旗下券商等,也將繼續關注包括證券託管在內的新業務,並拓展摩根大通未來進一步覆蓋總部位於中國的中型企業。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52 字。

轉載請註明: 資本市場高質量對外開放新進展:外資開搶證券、期貨牌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