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購買九人都在罵,買保險前你需要搞清這些問題

保險查查APP平日在整理保險理賠案例時,見過五花八門的理賠糾紛,不論是保險公司找藉口不想賠,還是消費者隱瞞病情投保等原因,網友對保險的吐槽與批評卻是出奇地一致,可見在國人眼中,保險約等於騙子,口碑已經差到極點。

造成這種現狀,很大原因是在保險公司重銷售的大環境下, 保險銷售人員由於自身專業能力不足與業績壓力,常常為了賣出保險而“不擇手段”,不管消費者有無需求、符不符合投保要求,只要把保險賣出去就好。試想,消費者在購買保險之前,就出現了錯誤或者認知偏差,那麼購買後在續費、理賠時出現糾紛也就不足為奇。

互聯網保險的興起讓這種情況有所好轉,但保險產品信息不透明,以及代銷平台急功近利仍然沒有使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比如在網上我們經常能看到類似“XXXXXX花了XX萬元後,我勸你不要輕易買保險”標題的文章,看題目以為説的是避坑指南或者揭露保險黑幕,但實則這些文章大都是保險代理公司的營銷軟文,內容一般先是製造焦慮,然後再渲染購買保險的必要性,而最終落腳點則是把讀者引向其保險銷售的講座羣裏面。

所以在這裏,保險查查APP希望拋開一切銷售因素,通過眾多保險理賠案例,暢談一下買保險前的一些觀點與建議,希望對大家選擇保險提供一定的借鑑。

你真的需要商業保險嗎?

雖然開篇説了好多保險行業存在的問題,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離不開保險,比如參加工作都要上社保,有車子都要上交強險。這些強制的保險作用很大,但保障能力也相對有限,在重大疾病與事故面前理賠額度是不夠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很多人仍會選擇商業保險。

十人購買九人都在罵,買保險前你需要搞清這些問題

車險、重疾險、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理財險是我們最常見的商業保險,其中商業車險這裏就不多説了,普及率很高,許多車主都有購買。人身險購買價值也較高,特別是重疾險產品,因為我們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會患上惡性疾病。而理財型保險的購買價值相對不高,但卻是保險業務員最喜歡推銷的險種之一,也是最容易出現欺騙、最容易踩坑的高發區。

要想避免保險踩坑,首先一點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購買商業保險。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比如家庭非常富有,已經實現財富自由,那麼人身險就沒有必要購買,反正即便重病了也有的是錢看病,保險也就起不到分攤風險、防止因病返貧的作用。

相對地,窮人也沒有必要買理財險,錢都不夠花還理什麼財?不太適合貧困家庭的還有重疾險、壽險這些高保費的險種,如果日常生活開銷都緊巴巴的,再拿出很多錢去購買不見得用得上的商業保險,還不如拿這些錢提高家庭生活品質、改善孩子教育更為有用。

可見,保險主要適合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家庭購買,既不會明顯增加經濟負擔,也可以抵禦各種事故造成的經濟風險。如果確定需要保險,那麼就要考慮買什麼樣的保險,這也是因人而異。比如家庭中的經濟支柱,一般需要購買重疾險、壽險、意外險,這樣可以有效保障家庭支柱一旦生了重病或者出現意外,相當時間內家庭經濟不至於崩潰。而老人、兒童購買保險的用途就不那麼大,諸如給孩子買壽險,老人買理財險,多半會掉坑裏。關於保險產品的選購指南與建議,保險查查APP此前也有文章詳細闡述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閲。

其次,保險並非購買後一定會理賠。保險都是有合同條款的,裏面寫明瞭何種情況理賠,何種情況不賠,以及一些免責的情況。在購買保險時看清楚保險條款,讓我們做到心中有數。但也沒必要太懂,或者過於執泥某項條件,因為我們誰也無法預測我們未來會患上怎麼樣的疾病,會發生怎麼樣的意外,無法保證出現的情況一定符合理賠條件。

所以一定要認清這點,保險不是萬能的,並不是買了保險就一定會賠付,出現拒賠也是正常的,這並不是欺騙,購買前要做好心理準備。

不過退一步説,如果真的發生了拒賠,即便是知道自己的確不符合理賠條件,甚至存在錯誤,比如投保時隱瞞了病情。但作為消費者,其實我們還是可以放手一搏的,通過投訴、上訴法院等方式尋求理賠的可能。一般來説,保險公司在流程上多少會有一點點問題,比如對於免責條款沒有重點向消費者特別闡明,這些情況法院很多時候會站在消費者一邊。在保險查查APP整理的理賠案例中,就有不少法院判決保險公司需要理賠的例子。

但這也並不是説我們就不需要去深入瞭解保險,不需要仔細閲讀合同條款。因為在相似的價格下,同一險種不同保險公司、不同版本的保險產品也會存在差異,選擇其中保障範圍廣、理賠條件寬泛的保險產品。或者根據自身健康,估測自己最可能患上的疾病,有針對性的挑選保險,比如心腦血管狀況不好,那麼就選擇對心腦血管疾病保障能力好,理賠條件相對寬鬆的保險產品,有助於提高後續理賠的概率。

投保前,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確定自己需要商業保險,在投保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最重要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要讀懂合同,知道保障什麼不保障什麼,理賠條件是怎麼樣的,保費交多少,保險期是多少年等等。其中最複雜的是人身險,投保前要弄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投保中要認真對待並如實填寫健康告知。

十人購買九人都在罵,買保險前你需要搞清這些問題

這裏有一個圖表,上面幾乎把投保前需要注意的事項寫全了,是否身體異常、患有某些疾病,是否長期服藥等等,在健康告知中大部分都會有提及。

需要注意的是,健康告知裏提到的問題要如實回答,沒有提到的一個字都不要説。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己沒有體檢或者沒有去醫院進行過診斷,自己也不知道到身體是否真的有異常,如果你確定此前沒有留下過醫院的診斷記錄或者體檢報告,那麼回答沒有是沒問題的。所以,除非保險公司特別要求,否則投保前可以不必專門去體檢,因為即便有異常但自己真的不知道,回答沒有也並不算隱瞞。

另外,如果投保後發現健康告知中某個情況,自己當時忘記了沒有回答,最好不要心存僥倖,建議及時告知保險公司並進行補充告知,如實告知情況,以免影響後面的理賠。

有些身體異常,保險公司會做一些特別的處理,比如加費、除外與延期。加費就是保險公司認為你的身體異常,會讓患病的幾率會大增,為了抵消理賠風險,保險公司要在正常保費的基礎上再提高費用,但保障依然是全面的;除外,就是你身體異常的部分,如果未來真的患上疾病,這些疾病是排除在外不保障的;延期則是過一段再看看你的身體狀況,如果異常痊癒了那麼保單生效,否則就退你錢保單不生效。這三種如何選擇,要看自己的訴求,一般來説為了全面的保障,選擇加費會好一些。

還有就要避免醫保卡外借,不少文章都科普過醫保卡外借的壞處。別人看病用你的醫保卡,那麼別人的疾病也會算在你頭上,進而影響保險投保與理賠。

十人購買九人都在罵,買保險前你需要搞清這些問題

然後是理財保險,這是保險查查APP遇到糾紛最多的險種,從案例看不少業務員,特別是進駐銀行的保險業務員,常常會以高收益為誘惑,推銷給年級大、辨別能力較低的老人。許多老人買了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説好的5年取本拿息,實際上可能要幾十年才能取出來,而那時自己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因此在購買理財型保險之前,一定要想明白它類似於強制存款,不到約定期限提取,會有較大的本金損失,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麼一份並不靈活、收益率不算高的理財產品。一般來説,為孩子存一份教育金,或者為自己存一份養老金這些情況可以考慮購買,但你如果只想找一個高收益的投資產品,理財保險基本無法滿足你的要求。

還要再重複的是,投保前一定要看清楚條款,保期到底是多久,不能業務員説是5年取本就認為是5年,因為年金險等理財型年限一般都很長在10年以上,甚至要等到投保人死掉後才能拿錢。

另外還要搞清楚收益到底如何計算,需要多久才開始有收益,綜合的年化收益是否比存銀行定期更有優勢等,不要只聽保險業務員口頭承諾的高收益。

最後,如果家裏有老人,如非有特別需求,儘可能避免老人購買理財型保險,老人去銀行存錢也要注意拿回來的到底是存款憑條,還是保險保單,因為在保險查查APP的案例庫中,有不少老人去銀行存錢,結果被業務員忽悠,稀裏糊塗買成了理財保險。

寫在最後

每次保險查查APP在發佈保險理賠糾紛內容時,下面評論裏總少不了對保險的嘲諷與謾罵,説“十買九坑”也並不誇張。究其根本很大原因在於當前保險行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即便有嚴格的監管與公司規章制度,但保險公司總是在“不經意”地製造認知偏差,而許多業務員為了生存為了賣出保險拿取佣金也會不遺餘力地忽悠消費者,最終形成“十買九騙”的不良現況。保險查查APP希望通過分享保險理賠案例,以及保險行業資訊與相關知識,能多少幫到大家認清保險,也希望能改變保險行業存在已久的一些弊病,讓商業保險迴歸它本來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35 字。

轉載請註明: 十人購買九人都在罵,買保險前你需要搞清這些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