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面實施註冊制,退市制度是註冊製成功實施的必要配套制度,只有優勝劣汰,才能發揮註冊制優化標的質量結構的作用,實現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形成資本市場健康的內生循環,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環節。年報季節結束,公司的退出次數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截止到五月六日,已有42個企業達到了強制退市的條件,比2021年增加了50%。
究竟上市公司什麼條件才會觸及退市?退市制度完善對市場是否構成利好?本文將重點分析以上問題。
2022年迎退市常態化
目前,滬深市場股票退市制度優化了退市標準和退市流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目前退市主要分為四類:
1、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違規行為,包括違規信披、上市公司造假、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
2、財務指標不達標將退市,包括 A)上市公司連續兩年淨利潤為負數,且營業收入低於一億元時,將終止上市。B)日總市值低於3億元的上市公司,也將被強制退市;
3、股票價格低於1元退市,在連續20個交易日內股價低於面值1元時,將強制退市;
4、如果年報出現重大異常,包括超過一半的董事認為年報數據不可信,會計師事務所拒絕出具審計意見,或者其他無法評估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都有可能觸發退市。綜上所述,退市類型優化為四大類:財務類、交易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特別是財務類指標交叉適用;進一步量化財務造假指標;取消暫停上市、恢復上市,退市整理期由過去30天縮短到15天,退市流程大幅縮短,退市效率顯著提高。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退市的上市公司有20家,較2019年的退出數量增加了近一倍。在20家退市企業中,有3家是吸收合併,6家股價低於面值,7家是財務退市指標。總體而言,今年強制退市企業數量創歷年新高,退市機制形成常態化,逐步形成了“應退盡退”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種進出出、優勝劣汰的新市場生態。退市新規對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震懾作用,有利於激勵上市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實現穩健經營。總體而言,退市新規實施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進一步淨化了資本市場的環境。
根據《退市條例》,被退市警示的 ST公司,若在2021年年報中繼續觸及退市指標,將被終止上市。據 Wind數據顯示,ST類上市公司共有106家。28家公司2020年年報被審計,其中43家2020年淨利潤低於1億元,101家2020年扣非後淨利潤為負。以美國股市為例,1990-2000年間,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共有6500家上市公司,其中1180家在2020年仍存活,其中退市的企業有5300家,整體退市率高達82%,而退市的公司中,有25.7%是因為財務問題、流動性差、破產清算等原因而被迫退市。港交所對退市並不以經營業績為標準,相對於A股和美股而言,退市制度更為寬鬆。
目前42家上市公司面臨強制退市
到目前為止,已有42家上市公司面臨強制退市,其中18家在滬深上市,24家上市。超過九成的公司,都是因為觸碰到了財務退市指標。滬市18家退市公司中,* ST新億因連續多年財務造假被證監會行政處罰,涉嫌重大違法退市,其餘17家公司均觸及財務退市,其中* ST中房、* ST昌魚、* ST廈華、* ST綠庭、* ST遊久等五家公司因營收低於1億、扣非淨利潤為負數而面臨退市風險;*ST西水、* ST海醫、* ST海創,因會計師出具的非標審計意見,導致財務類退市。
* ST拉夏,* ST易見,* ST中天,由於2021年基本面沒有改善,淨資產繼續為負,會計師出具了非標審計意見;*ST明科,* ST羅頓,* ST金泰,不僅營收低於1億元,扣非淨利潤為負。* ST中新連續兩年出現三項財務指標,導致其持續經營能力下降,自2020年初以來,一直處於停產狀態。
深市24家觸及退市企業,其中9家因會計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而觸及退市;2家上市公司因扣非淨利潤為負值、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而面臨退市風險。*ST華訊、* ST長動因三項指標被退市,即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意見,扣非後淨利潤為負值,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期末淨資產為負值。下列表為小編整理的部分觸及退市條件的公司信息。
總結來看,這些公司多是因為基本面未有改善或是因為財報不符合標準的情況下面臨退市。行情不好的時候,ST板塊常有行情,很多投資者也很熱衷於玩ST板塊。ST板塊也有很大的風險,有人説, ST股要麼吃虧,要麼吃大虧!這倒也是!因為參與的人少,所以一漲就會連板,一跌就會持續跌停,想跑都跑不掉!之前的妖股* ST中天,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從一塊錢漲到了四塊多,現在又跌回了一塊多,風險太大了!投資者對此一定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