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聯儲加速縮減購債已成定局 對我國金融市場影響有限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財經

美聯儲加速縮減購債塵埃落定。美東時間12月15日下午,美聯儲結束了本年最重要的一次貨幣政策會議。美聯儲宣佈決定將縮減購債的速度提高一倍,即從2022年1月份開始,將減少每月購買2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100億美元的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如果美國經濟前景發生變化,美聯儲也將做好調整資產購買速度的準備。

同時,為實現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兩大目標,美聯儲決定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零至0.25%之間,符合市場預期。

在會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已經處於2022年3月中旬結束縮減購債的正軌之上,將比之前的計劃要提前幾個月時間。

“加速縮減購債”如期而至

事實上,市場對於加速縮減購債已有充分預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1月30日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時便直言,鑑於目前美國通脹壓力高企,討論美聯儲是否應當以更快的速度完成縮減購債將是“合適的”。同時,預計美聯儲將在12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下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如今,加速縮減購債已明確敲定。根據聲明,美聯儲將從明年1月份開始將資產購買計劃每月削減的速度翻倍至300億美元,此前為每月減少150億美元。由此,美聯儲的縮減購債能夠在明年3月份完成,而不是原計劃的6月份。

“由於美國通脹水平持續上漲,本次議息會前夕發佈的美國1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6.8%,創近40年來最大漲幅,11月份PPI同比漲幅也從10月份的8.8%升至9.6%,創有記錄以來最大漲幅,市場對美聯儲將加速縮減購債已經形成充分預期。”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美聯儲在沒有引發市場恐慌的情況下,成功地將貨幣政策前景從寬鬆轉向了緊縮。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聲明中通脹表述發生明顯變化,“暫時性”的説法被徹底摒棄。此前多次議息會議聲明對於通脹的表述均是“由於通脹持續低於這一較長期目標,委員會的目標是在一段時間內實現適度高於2%的通脹,以便隨着時間的推移平均通脹率達到2%,而長期通脹預期仍能很好地錨定在2%”。而此次議息會議聲明中,關於通脹的論述變為“由於通脹已超過2%一段時間,委員會預計維持利率在零到0.25%目標範圍是合適的,直到勞動力市場狀況達到與委員會對最大就業的評估一致的水平”。

“12月份的經濟預測中,美聯儲對於PCE(個人消費支出數據)和核心PCE的預測均較此前大幅提高,2022年的PCE和核心PCE增速分別達到2.6%和2.7%。”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會議聲明中通脹表述的變化以及美聯儲對於通脹預測的大幅調高,顯示美聯儲對於通脹的擔憂增加。

不會在完成縮減購債前

開始加息

縮減購債提速落地後,貨幣政策關注點開始轉向何時實現充分就業與何時加息。針對充分就業的問題,鮑威爾表示,美國經濟在實現最大化就業方面正迅速取得進展,預計明年將實現充分就業。

針對加息時點,本次會議公佈的利率點陣圖顯示出,所有委員均預計美聯儲將在2022年開始加息,具體為2022年和2023年分別加息3次。委員們對政策舉措持鷹派態度,堅定地傾向於加息。在18名FOMC委員中,12名委員認為明年至少將加息3次,6名預計明年加息不到3次,沒有任何委員看到明年利率保持當前近零水平。

不過,鮑威爾表示,不會在完成縮減購債之前就開始加息,且尚未針對完成縮減購債與開始加息的時間間隔做決定。

“預計美聯儲明年首次加息時間或在年中左右。”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談到,美聯儲加息最大制約因素是美國就業恢復不及預期。截至11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口距離疫前水平尚有390萬的缺口,按近三個月月均新增約40萬人推算,其恢復至疫前水平還需近10個月的時間。若未來新冠變異病毒進一步蔓延,導致美國經濟和就業恢復面臨更大的困難,不排除美聯儲調整加息安排。此外,若2022年通脹大幅下行也會導致加息時間有所後移。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美聯儲政策確定轉向,但明年加息的節奏仍有變數。美聯儲面臨持續的通脹、不暢的供給體系、蔓延且不斷變異的疫情三大風險。

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認為,從此次會議做出的鋪墊來看,2022年上半年若經濟延續當前的修復進度不出現超預期衰退,2022年6月份開始首次加息的概率不低,不過是否加息3次仍需觀察就業市場恢復情況。另外,儘管鮑威爾表態加息一定會在縮減購債完成後進行,但加息與縮表可以同時進行,給出潛在的縮表信號,或引起2022年市場關於縮表預期的升温。

對我國金融市場

影響相對有限

加速縮減購債落地、加息也“在路上”,美國的貨幣政策動向對我國金融市場影響幾何?

伍超明認為,美聯儲縮減購債升級和2022加息預期升温,不可避免會引發全球資產價格波動,尤其是可能通過利率、匯率、跨境資本流動等渠道對新興經濟體產生溢出影響,但因為本次美聯儲收緊,市場早有預期,整體帶來的衝擊或小於2013年。

“近兩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持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加之我國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匯率市場對外部衝擊的吸收能力增強。”伍超明預計,美聯儲貨幣收緊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但短期內不排除會加大我國股、債、匯市的波動,特別是後兩者。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白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中美經濟修復節奏、物價走勢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更加強調“自主性”。因此,無論美聯儲明年加息節奏如何,都不會對國內貨幣政策取向帶來實質性影響,2022年國內貨幣政策仍將“以我為主”。

“由於國內貨幣政策不會跟進收緊,美聯儲加速收緊以及美債收益率上行走勢對國內債市的影響將較為有限。從利差角度來看,截至12月15日,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仍處於138個基點的水平,明顯高於80個基點至100個基點的舒適區間,中國債市對外資來説仍有吸引力。”白雪認為,後續來看,即使明年上半年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至2.0%左右的高點,中美利差大概率仍將保持在80個基點左右,利差安全墊仍然較厚,加之中國國債已正式納入富時羅素全球政府債券指數,境外機構配置盤加倉能夠對沖部分交易盤潛在資金流出帶來的短期壓力,由此預計美聯儲加速減碼對國內債市的影響相對有限,但可能會因風險情緒共振引發國內債市短線下跌。從中期看,明年上半年國內貨幣政策邊際向寬,利率仍有進一步下行空間。

本報記者 劉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