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財經訊 李禮 3月16日下午,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聯合主辦的“遠見 · 共贏”——2021中國房地產TOP500測評成果發佈會暨房地產高峯論壇於上海舉行。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任、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先生現場發佈2021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測評報告。恆大集團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先生現場演講《2021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政策展望》。
任澤平表示,中國在抗擊疫情已經恢復生產方面走在全球前面,展現了我們巨大的體制優勢和經濟韌性,去年把疫情恢復之後,中國經濟在快速增速,一季度是2.8,二季度3.2,年底恢復到4.5,今年我們知道增速是30%,很大一部分原因跟基數有關,但是客觀講中國經濟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這次兩會工作報告設定今年是6以上,其實6以上在今年是非常容易完成的,學界普遍預計今年是9到10個,一説9到10很多人很驚訝,中國多少年沒有見過兩位數的增長,自從08年經濟危機,07年增長是14%,一路從高速到高質量,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是6.1,去年是2左右,今年由於經濟恢復可能是在6以上,正常應該是9到10這麼一個概念,
1月分上旬隨着疫苗的普及,美國歐洲疫情都出現了拐點,包括一度反覆的日本拐點也開始出現,比較樂觀的意義上,因為這個需要科學家的計算,大致可能在今年2季度晚一點,或者3季度全球疫情進入尾聲,這是科學家的預測,我只是轉述。中國經濟在全球這麼大的疫情百年不遇,恢復是非常好的,6.5是什麼概念?中國經濟已經恢復到了正常的增長,未來就是5到6的增速,2014年當時講未來2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5%左右,我原來在國內發展中心的時候,當時我的團隊也有人説中國未來高增長,增長8%,當時我們提出中國的增速範圍,後來我提出了一些觀點。未來20年中國經濟發展增速,新的增長可能在5%左右,所以5到6,説明中國經濟已經恢復正常了。
我們來看生產,宏觀經濟我搞了20多年,其實並不複雜,最簡單的三駕馬車,消費支出,還有供給和需求,從生產角度,中國經濟生產恢復的非常快,從去年5月份,因為經濟恢復,生產恢復的比較快,所以去年5月份我們貨幣增長進入正常化,去年底今年初開始結構性收緊,從地方性債務,到銀行,包括房地產,三條紅線集中管理等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近這幾個月中國的廣義流動性拐點出現,這是為什麼這段時間股債市場都出現了調整,所有的資產價格,歸根到底都是通脹的問題,現在最基本的常識就是大河流水,水多了自然就漲,水少了水位就下降了。
去年5月份以後,去年下半年,包括今年,中國的工業生產都恢復到正常水平,尤其我們的投資,去年新基建,新重大工程,支撐了我們的發展,商品房去年銷售還是不錯的,去年局部熱點城市也出現了房價的異動,所以開發商包括大家加速歸盤,去年整個流動性相對比較寬鬆,但是今年可能對流動性的層面不能有過高的預期,其實任何的政策,因為我原來在宏觀經濟部,主要研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等公共政策,所有的政策其實都是幹什麼的?都是隨着經濟形勢而調整的,我們講相一抉擇,或者逆週期調整,這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中國經濟恢復相對比較好呢,一個是投資,另外一個是出口,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都不好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實現了2位數的增長,為什麼?主要是因為中國恢復了以後,對其他國家的作用,比如電子產品,居家辦公的產品,都是高達30%50%的出口,還有內出口是防疫物資,中國的口罩防護服洗手液,包括呼吸機,都是50%到100%的出口,世界上85%的口罩是中國生產的,為什麼中國可以打贏這場疫情的戰爭,除了強大的體制優勢之外,還有中國是世界製造業的中心,所以當我的同班同學在工信部工作,在去年大家還在過節的時候,大年初二已經上班了,要開工恢復生產,這是國家的政策,戴口罩,疫情為什麼下降,跟我們的體制和文化有關,在去年世界上討論一個問題,中國疫情這麼成功,我們套用中國的辦法不就完了嗎,實際上套用不了,因為文化不一樣。
問題來了,我這裏給大家講一個,就是全球這一輪,中國經濟抗擊疫情在先,經濟復甦在先,後面隨着美國歐洲的疫情的拐點出現,大家最近看到美國經濟也開始恢復,但是這一輪復甦有一個什麼特點?大家在新聞看到一個詞,叫K形復甦,很多朋友問我們聽説過U形復甦,V形復甦,什麼叫K形復甦,所謂的K形復甦就是表面上經濟復甦了,但是隻是少數人的狂奔,但是大部分人是下降的,在經濟總量復甦的背景下掩蓋了很多結構問題,一部分人改善了,比如他持有資產,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就業實際收入是下降的,這一輪的復甦是消費低迷,為什麼呈現K形復甦,這是全球大家討論最多的,原因是過多對貨幣的依賴,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持有資產,嚴格來講持有股票房子資產的人可能還是少數。所以這種復甦跟很多人沒有關係,資產價格的上漲通脹上漲導致很多人弱化了,看這次兩會提到了調節收入分配,包括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中國有一個好消息,中國在全球率先推動貨幣政策的調整,當時很多人在嚮往多大的A股流失的時候,當時我非常理性向市場講通脹預期會遇到拐點,所以這是這麼一個情況。
這就是我們現在總的來説經濟形勢在過去這一年,中國在抗擊疫情和恢復生產方面走在全球的前面,但是我們也存在一些問題,面臨這些問題,我們開始做一個政策的調整,比如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開始更多的調節收入分配的問題,包括所謂的擴張,更多強調高質量發展,都跟這個背景有關,所有的政策都是時代造就的,每一個政策都有時代的烙印,好像我們每個人的成功一樣,到最後都是時代的。
最近我們的廣義貨幣增速沒有像去年那麼高,增速有所放緩,但是兩會也講了,我的意見是為了避免經費的大起大落,我們這幾年宏觀調控的水平越來越高,越來越成熟。所以不會急轉的,不會像以前大家感受到宏觀調控的政策明顯的收和放,這個緊和松,這次宏觀調控包括貨幣政策可能是相對温和的。
給大家解讀一下2021年剛剛結束的我們盛大的兩會傳達的一些重要的政策信號,僅代表我個人的看法供大家參考,這次兩會有幾個要點,大家可能還要相對重視。第一個是對於目標,對於今年的增長目標,強調高質量發展,沒有把目標定的過高,其實今年把目標增速定到7以上8以上都可以完成,嚴格講從統計的角度還相對有餘力,因為去年增速全年只有2.3,為什麼定在6,而不是7以上8以上,是為了想在今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新舊動能的轉化,推動創新上,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今年的財政擴張力度可能有所下滑,去年發了很多專項債,抗疫國債,今年有所收縮,財政的擴張力度可能今年是有所放緩。
第三個貨幣政策,就是我講的要回歸正常,去年是松,今年現在談不上緊,叫中性適度,恢復到不鬆不緊的這樣一個貨幣金融環境裏面。
第三是擴大內需擴大消費,還有發力新基建,這是我在去年一直呼籲的事,去年我這篇文章在我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閲讀量400多萬,我有一個微信公眾號,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訂閲,在國內財政領域排名第四,還有就是今年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大家留意昨天我們財政工作會議講到這個話題,叫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的無序擴張,還有一個推動註冊制改革,在今年或者明年,註冊制在各個板全面推開。就是以後上市的門檻降低了,這是監管重心的後移,更加強調信息披露和嚴懲重罰,包括退市制度,這個對資本市場是一個重大的改變,未來資本市場會越來越多的好公司來到資本市場,不好的公司會大幅度降低,這是為什麼19年以來,尤其去年出現資本市場嚴重分化,跟我們的制度改革有關。那些小的沒有業績的,跌的一塌糊塗,過去兩年大家擁抱資本年和輕資產,跟我們的資本市場改革有很大的關係,過去我當券商研究所所長,在15年拿過大滿貫,當時説實話市場14、15年是炒新炒小,但是這一輪不存在這個概念了,因為註冊制,上市平台降低,大量的公司可以上市,所以核價值大幅度降低,以前價值幾十個億,現在幾個億,你來還不一定願意見,還有越來越注重價值投資的迴歸,都跟我們的制度改革有關係。
其實房地產一樣,我們是在去年出了一本書,叫全球房地產,把我們過去十年對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香港、英國等等代表性經濟的住房制度,以及跟市場的關係做了一個梳理,市場決定製度,那時候我們認認真真把這個做了一個嚴謹的書,可以推薦大家閲讀,我相信大家看了之後,對中國房地產的問題以及出路答案其實非常清楚,講到這裏比如這次又提出了要解決好住房問題,要搞租賃,其實我跟大家講,中國每隔一兩年都會出一個新政策,但是不解決問題,中國其實搞租賃不是不可以,但是中國人制度的基因我們過去20年並沒有出大的變革,經濟學的人知道經濟學有一個科叫制度經濟學,有一個著名的詞叫制度依賴,現在通俗地講是制度有強大的慣性和反哺,中國的住房制度就是這樣的,小修小補根本改變不了方向,這隻代表我個人的看法。
中國房地產如果要解決根本問題,要放眼全球,把所有的住房制度,因為98年房改,中國香港土地批註制度預算制度都在香港,你有制度,就有今天的市場,如果説你要改變現在這樣一個趨勢,或者是制度的依賴,那有必要改變它的基因,就是它的制度。比如説德國有德國的制度,就有了德國的住房市場,德國的制度是什麼?就是以租賃為主,土地租賃,在德國60%的人是租房,德國有一套的住房租賃的法案,比如房東不能隨意漲價,德國租賃價格有嚴格的控制等等一套的法律,不是簡單的建了租賃房就可以解決。
包括新加坡主屋制有一套覆蓋人羣的主屋制,這是要做詳細的研究的,當然新加坡德國在發展租賃方面非常成功,但也有失敗的,美國和日本在住房的保障方面,包括市場方面,都談不上成功,甚至付出沉重的代價,爆發了經濟危機,我們把教訓當經驗,中國的住房制度改革走到今天是有進步的,我這幾年一直呼籲,其實解決中國的住房制度改革長效機制就是八個字,世界上百年的住房制度的發展,我們城鎮化率60多,中國城鎮化還有20年,所以歷史還留給我們20年的時間窗口,讓我們把住房制度進行完善和改革。哪八個字?叫人地掛鈎和金融領域,什麼叫人地掛鈎,房地產長期看人口,週期看土地,人是需求,土地是需求,金融是飯碗,人口流動的地方你給他供地,人口源源不斷流入不給他供地,這就是深圳杭州不斷上演的故事。別的地方人都跑了,但是你要是振興它開發它,土地指標向它傾斜,就一定會做好,中國現在高房價,三四線高庫存,根本原因就是人地分離,一點不復雜,經濟學來看是最普通不過的常識,土地指標是服務於人的,社保土地等等,是服務於人的。人在源源不斷向都市圈和城市羣遷移,把指標配過來。
我們過去20年我覺得房地產最根本的就是人地脱鈎,要解決就是人地掛鈎,這還有一個認識的問題,好消息是經過幾年的呼籲,大家越來越認識到不可能均衡發展,產業也好人也好,是集聚的,所以十四五規劃包括這次兩會提出未來重點發展就是城市羣都市圈,可能很多沒有研究過,以前國土規劃有一個詞反覆出現,叫區域均衡化,重點發展小城鎮,控制大城市,這句話消失了,這就是我們認識改善了。當我們的認識開始尊重客觀規律,人口流動的規律的時候,政策就到位了,當然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一個過程。第二是金融穩定,這個不展開講了,這個展開講比較麻煩。
德國為什麼房價控制的好?不僅德國房價控制的好,德國通脹也控制的好,德國是世界上控制通脹最好的發達國家之一,這是為什麼在歐盟成立之前,整個歐洲把馬克作為貨幣,歐盟成立之後設在德國的法蘭克,所以是跟貨幣有關的,我們能不能把貨幣利用好,實現人地掛鈎,是中國住房制度的根本。其他的都是權宜之計,你發現根本不解決問題,還有紮實做好碳達峯和碳中和的各項工作,什麼叫碳達峯,在2035年實現中國碳排放開始下降,達到峯值開始下降,碳中和通過植物造林我們把碳排放可以吸收掉,碳中和是這樣的概念。
中國這幾年我覺得還是體現了在全球來説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擔當了責任,昨天北京爆發了20年以來,起來一看好像是霧霾,其實是沙塵暴,非常嚴重,但是據説這次沙塵暴不是我們自己刮的,是從外面來的,我是01年在北京上學,當時01年02年那時候沙塵暴習以為常,每年都有,但是為什麼這次來的之後,大家很驚訝,就是因為我們多年沒有發生了。14、15、16年在北京霧霾非常嚴重,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後來就南遷,要不搬家到上海,搬家到深圳,當時好像15還是16年,當時我都打算要舉家搬到上海,小孩的學校都找好了,但是後來難以想象,我們用三年的時間,迅速把霧霾治理好,所以我們國家有他的優勢,我是研究經濟學的,我們這幾年很多西方的經濟學家,包括我們自己留洋回來的經濟學家,經常唱衰自己的國家,但是這幾年我們國家蒸蒸日上,很多問題我們值得反思,中國的問題制度跟國外不一樣,過去這幾年我們這套是成功的,無論是霧霾還是這次抗擊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