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文 | 節點財經,作者 | 七公

今年的“白馬股”貌似都很慘。慘到什麼程度?散户調侃説既然有茅指數,那以幾個行業龍頭為代表,也能出個“平指數”了。

“ST平安、ST萬科、ST牧原、ST順豐、ST三一、ST格力……”過去都是高高在上的“茅”標杆,但經過半年多時間陰跌,現在都已經淪為九級傷殘,只能躺平。

不過,矮子裏面拔高個,在跌無可跌、改革調整現階段成效、政策出利好、假日經濟等各種短期因素促動下,近期大部分“平指數”都迎來一波小漲勢。比如牧原股份,從底部算起,最高反彈超過50%,就連中國平安、萬科這等不大被資金擁躉的股票,也給投資者回血不少。

唯獨格力電器(000651.SZ)是個例外,仍然徘徊在自己的失意通道中,和其他“茅”們背道而馳;但另一邊,被譽為價值投資典範的高瓴資本卻堅定持有。

那麼,格力的問題出在哪裏?價值又在哪裏?

01 格力基本面辯證看

10月27日,在發佈三季報後的次個交易日,格力電器大跌5.7%,股價再創新低,較年初高點回撤48%,總市值蒸發超2000億元。

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圖源:WIND數據

都説股價是業績的晴雨表,業績是股價的支撐,我們不妨從三季報中尋找蛛絲馬跡。

財報顯示,2021年1-9月,格力電器營收為1395.5億元,同比增長9.48%,歸母淨利潤為156.5億元,同比增長14.21%,相比中報期,該增速分別為30%、48.6%。

單獨把第三季度拎出來,格力電器營收470.83億元,同比下降16.5%;歸母淨利潤59.7億元,同比下降9.34%。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上游原材料包括銅、鋼、塑料等大幅漲價且持續時間較長,關鍵零部件、芯片等缺貨,導致成本快速飆升。

這點從格力電器的預付款數據可見,其前三季度預付款項同比增加68.5%,側面印證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激烈程度,這也是整個家電行業都面臨的問題。

而在成本壓力下,企業消化不了,只能對產品提價,又讓終端市場受到負面衝擊,疊加房地產政策調控,大的需求環境疲軟,均影響了空調銷量。

據奧維雲網數據,三季度囿於汛情(天氣涼爽)和疫情反覆,國內空調零售較為冷淡,線上零售量和線下零售量均下降10%,今年1-9月,空調行業線下和線上零售量分別下滑9%和5%。

其次,由於2020年的突發事件,第一、二季度受到抑制的消費在第三季度爆發,導致本期同比基數較高,影響了增長率。節點財經計算,格力電器2020年第三季度收入佔全年收入比例為33%,遠高於其他年份正常29%左右的佔比。

好像硬幣的兩面,翻過來看,格力電器也有不少亮點,其空調基本盤仍然穩固。

節點財經查閲資料發現,2021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家用空調內銷出廠同比增加15%,增速快於行業(同比+8%),份額同比提升2.4%;其第三季度內銷量同比增加3%,略高於行業1%的水平。

受益於高水平管理、供應鏈管理等一系列的成本管控措施,公司前三季度銷售成本率和期間費用率分別同比減少0.87%、0.62%,以及適當提價,使得利潤增幅明顯好於營收增幅,毛利率和淨利率向上生長0.76%、0.4%。

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為24.9%,同比減少了1.24%,淨利率為13.17%,同比增加了0.11%。

總的來説,在今年成本急速上升且難以轉嫁,全行業盈利承壓的情況下,格力電器利潤率不降反升,説明其抗風險能力可圈可點,背後亦是內部管控和品牌實力的反映。

此外,報告期內,格力電器多年來被外界所“詬病”的線上渠道銷售有了一定改觀。

2021年1-9月,空調行業實現線上銷售678個億元,同比增長14%,格力電器以212億元,佔比31.2%,位列線上第一。其三季度漲幅達到了41%,同比2019增長了89%。

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圖源:WIND數據

對於該份成績單,券商紛紛給予“增持”或“買入評級”,但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外資(陸股通+QFII/RQFII)從去年12月的28%一路減倉至當前14.83%,不足1年時間砍倉近半;機構持股比例則從2020年初的60%下降至目前24%。

然而,與“大勢”有所不同,高瓴資本對格力電器的“厚愛”似從未改變,持股數量紋絲未變。

02 格力價值點辯證看

2019年,格力電器啓動混改,高瓴資本斥資416.62億元,以每股轉讓價格46.17元,受讓格力電器15%的股份,但在股價不斷下跌的過程中,高瓴資本即使算上至今總計三次分紅(每股總計分紅約5.2元/股),也已經從浮盈狀態逼近進駐時的成本線。

高瓴資本究竟看中格力的什麼?或者説格力電器有哪些價值點值得我們關注?

從技術上看,格力專注於空調幾十年,堅持專業化,研究更勝一籌,其掌握的“壓縮機、電控、電機”等空調核心零部件技術,在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含金量較高。

碳中和、碳達峯背景下,公司早前推出的光伏空調全新技術,切中清潔能源的趨勢,讓空調兼具發電功能,在用電的同時也利用太陽能發電,逐漸在國內推行開來。

截至2021年6月30日,格力電器共取得33項“國際領先”創新成果,諸如磁懸浮軸承、高速傳感器、軌道交通、通訊等多項商用空調技術位於世界前列。

從品牌看,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好空調,格力造”成為格力電器響噹噹的招牌。

可口可樂的傳奇總裁羅伯特•伍德魯夫曾説過,“即使可口可樂全部工廠都被大火燒掉,給我三個月時間,我就能重建完整的可口可樂。”

這就是品牌價值所在。而在消費者心中,只要説起空調,首先想到的就是格力。

並且因為強大的品牌效應,格力電器對線下經銷渠道保持了強有力的把控,現金流充沛,營銷成本相對較低。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高達1195.32億元,儲備非常雄厚;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智家三家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7%、9.3%、15.4%。

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從規模看,技術和品牌加持,格力電器多年來維持着國內空調市場老大的地位,呈現出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據《產業在線》的2020年空調品牌內銷銷量數據,格力電器以36.9%的份額排名第一,連續26年領跑;2021年上半年中央空調細分市場,格力電器憑藉30億+的銷售規模、16.2%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梯隊。

基於“技術+品牌+規模”打造的“護城河”,格力電器品牌溢價能力突出。體現在盈利能力能力上,公司毛利率常年維持在30%以上,甩開競爭對手7、8個百分點。

財報顯示,2012年-2018年間,除了2015年和2016年,格力電器在營收體量不及美的集團的情況下,利潤規模均在美的集團之上。

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然而,這種局面在電商平台井噴式發展、端對端物流崛起中遭遇危機。2019年,率先完成渠道變革的美的集團,依託渠道扁平化帶來的價格優勢,把空調線上份額擴大到31%,同期格力電器僅為18%。

於此同時,格力電器賴以創造巨大財富的經銷商模式也陷入維谷。過去,格力電器依靠傲人的品牌實力和市場地位,讓經銷商在空調淡季幫它囤貨,以此確保一年四季的銷量平穩。

但隨着電商浪潮洶湧而至,這種均衡能力被瓦解。尤其在空調市場步入存量主導期,美的集團珠玉在前,冬天時採取低價促銷的方式,以低於旺季價格幾百元的優惠吸引消費者,讓消費者幫忙囤庫存,相當於徹底顛覆格力電器的渠道模式,渠道商們為其高庫存“接盤”的意願下降,公司預收款項逐年萎縮。

再者,格力電器線下渠道的層層分銷體系,不僅與互聯網扁平化的特性相悖,似乎也並不適合在電商時代與對手進行價格競爭。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格力電器由技術、品牌、規模形成的基礎優勢並沒變,但由此衍生出來的市場優勢卻被摧枯拉朽的時代弱化了,禁錮了,也深刻改變了資本市場對格力電器的投資邏輯。而格力電器的問題也代表了中國很多製造企業面臨的困境。

為此,2019年11月開始,格力電器開啓了自己的渠道變革之路。

03 格力到底了嗎?

格力電器股價暴跌之後,估值區區只有9倍,但就價值投資而言,便宜並不是進入的核心邏輯,成長才是。

站在中長期視角上,渠道改革、多元化、走出去是格力電器提升估值的關鍵。

2020年至今,公司加速渠道變革。針對之前區域銷售公司、代理商等多個環節存在加價行為,執行現階段“全國統價、統倉、統配、統裝”,解決了線上線下價格差異化,各地區價格不統一的問題;優化層級,精簡出廠-銷售公司(加價)-代理商-經銷商的物流流程,砍掉省級銷售代理公司的加價權和多層代理商,商品直達經銷商;由總部或者是第三方的機構承擔倉儲物流以及安裝的職能,減輕經銷商的負擔。

此外,通過線上第三方電商平台、格力董明珠店與線下專賣店的深度融合,推進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新零售銷售模式。

目前,格力電器還處於渠道改革進行時中,雖然佈局線上、整頓線下有一定成效,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庫存增加有部分是因為對渠道壓貨減少,但公司整體對其龐大經銷商體系(27家銷售公司,超3萬家專賣店)的“刮骨療傷”還不徹底,業績釋放也沒有出現,這從機構對其的持倉變化上或可“一窺端倪”。

多元化方面,早在2013年,格力電器就意識到單一業務空調佔比過大,相繼進軍生活電器、智能裝備、通信設備、模具等領域。

2020年年報中,格力電器寫到,“關注產業變革,加快多元化佈局,培育新增長點”,具體涉及智能裝備板塊 、精密模具、再生資源、半導體、新能源、醫療健康六大板塊。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空調仍然是營收支柱,佔公司2020年上半年總營收的7成以上。

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數據來源:WIND數據

隨着白家電行業從成長期步入成熟期,疊加房地產走向下坡路,格力電器急需繪製出一條新的盈利曲線。但現在的情勢是,格力電器證明這種機會的力度還遠遠不夠,且過於分散,讓資本市場迷茫。

最後,放眼全球市場,無論是空調還是冰洗、小家電業務,就格力電器目前10%左右的外銷佔比而言,挖掘潛力很大,如果再做好品牌的高端化,抬高行業“天花板”不在話下。2020年,美的集團、海爾智家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2.38%、48.33%。

今年2月份,董明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下一步格力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場,不是用貼牌代工的方式,而是做格力自主品牌。”

海外創牌雖然前期投入較大,耗時較長,但最終會因為深度瞭解海外市場和海外消費者,本土化的產品創新及生產銷售,為企業打開另一扇成長天窗,其長線價值值得期待。

總的來説,格力電器目前的發力點沒錯,但相比海爾智家從家電品牌向交互場景品牌升級,美的集團致力於數字化、IoT化、全球突破和科技領先,格力電器的轉型之路總讓人感覺慢了一拍,還有點有心無力的感覺,達不到讓投資者看清的標準。

短期來看,按照格力電器於今年6月提出的員工持股計劃,第一個歸屬期的業績考核指標包括“2021年淨利潤較2020年增速不低於10%”,照此測算,2021年格力電器的淨利潤至少要達到243.93億元。

這意味着,格力電器在第四季度需要交出87.48億元的淨利潤才能實現考核目標。

縱觀其近五年業績,2016-2020年,格力電器第四季度淨利潤分別為41.92億元、69.41億元、50.84億元、25.79億元、84.76億元。

2020年四季度,格力電器營收同比微降1.83%,淨利潤大增225.2%,一是因為2019年四季度讓利促銷,二是營業成本同比減少15%。放到今年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的現實中,要挑戰新高壓力不小。

回到資本市場,説到底,成長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格力電器既需要抗住短期業績壓力,也需要就渠道改革何時見大的成效?多元化何時有起色?國際化何時能跑出來?給投資者一個較為明確的信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97 字。

轉載請註明: 市值蒸發2000億後,格力到底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