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 作者:馬慕傑
港交所迎來了“醫療AI第一股”。
2021年11月5日,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鷹瞳科技”)登陸港股。上市首日,鷹瞳科技開盤67.6港元/股,截至發稿前,市值達72.29億港元。
鷹瞳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中國首批提供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識別無創、快速、有效且可擴展的早期檢測、診斷及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公司之一。公司的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的首個版本Airdoc-AIFUNDU(1.0),為同類產品中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證書的醫療器械。
自成立以來,鷹瞳科技頗受資本市場的認可。IPO前,公司共獲得了7輪融資,背後雲集了眾多明星機構,包括搜狗、復星鋭正、平安創投、九合創投、智朗創投、開研投資、中航信託、海銀資本、中青實業集團、昇和資產、富匯創投、三生國健、北京中翔運達、禮來亞洲基金、清池資本、奧博資本等。
此次IPO,公司還引入了多名基石投資者,包括CloudAlpha、廣發基金、常春藤、Lake Bleu Prime 、LAV、LMR、OrbiMed及WT。
伴隨公司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即創始人張大磊也收穫了鉅額的個人財富。按照鷹瞳科技當前市值以及張大磊的持股比例,82年的張大磊身價約為15億港元(約合12億人民幣)。
拿下同類產品首證,成為“醫療AI第一股”
人們常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眼睛同時也是某些疾病的鏡子。所謂“眼底一張照,疾病早知道”,鷹瞳科技就是致力於通過視網膜影像識別技術將這種理念真正落地,轉化為現實。
根據招股書,鷹瞳科技是業內為數不多的將硬件、軟件、算法及服務集為一體的解決方案提供之一。公司的人工智能SaMD內置算法可實現高度適應性,可與市場上大多數眼底相機兼容。
目前,鷹瞳科技的核心產品為一款使用複雜深度學習算法的人工智能SaMD——Airdoc-AIFUNDUS。該產品獲批用於輔助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以協助醫生做醫療診斷,為同類產品中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第三類醫療器械證書的醫療器械。
在鷹瞳科技的產品組合中,Airdoc-AIFUNDUS共有三個版本,分別為Airdoc-AIFUNDUS(1.0)、Airdoc-AIFUNDUS(2.0)及Airdoc-AIFUNDUS(3.0)。其中,Airdoc-AIFUNDUS(1.0)已在2021年第一季度起開始產生收入。
招股書顯示,截止實際可行日期,鷹瞳科技已將Airdoc-AIFUNDUS(1.0)提供給中國23家醫院及3家社區診所,可以説率先佔領了市場。
Airdoc-AIFUNDUS(2.0)則旨在輔助診斷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irdoc-AIFUNDUS (3.0)旨在輔助診斷病理性近視及視網膜脱離。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沒有任何國家藥監局批准的產品與Airdoc-AIFUNDUS(2.0)、Airdoc-AIFUNDUS (3.0)類似。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正在準備Airdoc-AIFUNDUS(2.0)的臨牀試驗,預計2022年第二季度向國家藥監局申請新適應症的註冊批准。而一旦獲批,鷹瞳科技的Airdoc-AIFUNDUS(2.0)有望成為中國首個可覆蓋多種獲批適應症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SaMD。
除了Airdoc-AIFUNDUS這個主打產品外,鷹瞳科技的產品管線中還有一系列獨立產品,包括針對青光眼檢測SaMD、白內障檢測SaMD、以及其他用於檢測及診斷的SaMD,範圍涵蓋ICVD及ASCVD、妊娠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妊娠期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顱內高壓相關視乳頭水腫視網膜病變與貧血症等七款SaMD。
與此同時,鷹瞳科技還提供具有檢測健康風險指標能力的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以滿足更廣泛人羣的各種健康服務需求。目前,公司已經將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推廣給多種大健康服務場景的廣大客户,包括社區診所、體檢中心、保險公司、視光中心及藥房等。
此外,在硬件方面,公司還擁有三款自主研發的眼底相機(已獲得或預期獲得第二類醫療器械證書),該設備與輔助診斷SaMD和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兼容。
營收大幅增長,已建立世界最大的視網膜影響數據庫之一
憑藉多元化的產品組合與多渠道的商業化策略,鷹瞳科技的營收也保持着高速增長的態勢。
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3041.5萬元、4767.2萬元及4947.7萬元。可見,鷹瞳科技在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已超2020年全年。同時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53.0%、61.0%、64.1%。
具體到收入結構,當前,鷹瞳科技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提供基於人工智能的軟件解決方案。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該部分收入所佔公司同期收入的71.8%、89.9%及86.1%。
由於公司多個產品仍處研發階段,研發投入巨大,鷹瞳科技目前仍尚未盈利。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鷹瞳科技分別虧損8713.9萬元、7962.6萬元、3749.0萬元。不過,相比2020年上半年4877.5萬元的虧損額,2021上半年,鷹瞳科技虧損同比有所收窄。
同時期內,鷹瞳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4120萬元、4230萬元及2400萬元,佔總收入的135.5%、88.8%及48.5%。
正是基於持續不斷的創新研發,鷹瞳科技已經建立了極高的護城河。眾所周知,高質量的數據是AI的基礎。而通過研究合作及為中國各地的廣泛客户提供服務,鷹瞳科技已建立世界最大的視網膜影像數據庫之一。並且,其數據多樣性行業領先,已成為競爭對手的關鍵准入壁壘。
招股書顯示,鷹瞳科技已建立多樣化的客户羣。自2019年至2020年,公司的客户數量由46名增長至85名。通過服務廣大羣體,鷹瞳科技亦可擴大公司的真實用户數據,創建反饋循環,從而進一步優化公司的深度學習算法。
“我們認為我們的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識別技術平台對我們未來的增長至關重要,這使我們有別於競爭對手。“鷹瞳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公司將繼續投資於技術研發,以改善其深度學習算法、數據能力及服務可擴展性,成為全球提供人工智能視網膜影像識別的早期檢測、診斷及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先驅。
本次募資,相關資金也將主要用於核心產品Airdoc-AIFUNDUS的持續優化、開發和商業化;資助硬設備的研發和生產;資助正在進行的及未來的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研發等。
6年7輪融資,創始人是程序員出身
作為醫療AI領域的領先玩家,鷹瞳科技也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得到了眾多知名機構的加持。
招股書顯示,鷹瞳科技在IPO前共獲得了7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九合創投、智朗創投、搜狗、復星鋭正、中信資本、平安創投、開研投資、中航信託、海銀資本、中青實業集團、昇和資產、富匯創投、三生國健、北京中翔運達、禮來亞洲基金、清池資本、奧博資本等。
作為鷹瞳科技的早期投資人,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與鷹瞳科技創始人張大磊相識於一場聚會。在王嘯眼中,就創業而言,張大磊是個靠譜的人。“他(張大磊)看上去有點憨厚,但很聰明,背後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
而且,王嘯也十分認可鷹瞳科技用數據和算法解決醫療資源難題的底層邏輯。
一方面,從社會價值角度,中國醫生資源緊缺,醫生培養週期長,加之當時視覺識別技術逐漸成熟,用機器算法的方式提高醫生效率、補充稀缺的醫療資源本身意義巨大;另一方面,從未來商業化上,鷹瞳科技聚焦的視網膜影像能夠篩查多個病種,面向的客户羣體更廣泛,落地場景也更加多樣化。而且,視網膜影像檢測在醫院體系中屬於增量項目,在醫院推廣時不需要重構診療路徑,在醫院系統的推廣成本更低,更容易落地。
這種對人的篤定與對事的共識,促使王嘯在與張大磊初次見面後,很快就投資了鷹瞳科技,並持續陪跑多年。
經過這幾輪融資,鷹瞳科技的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在第一輪Pre-A輪時,鷹瞳科技的估值為3000萬元,而在上市前最後一輪即D輪融資時,公司的估值已經到了49.55億元,對比翻了100多倍。
IPO前,公司創始人張大磊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1.22%;復星國際通過亞東北辰持股12.64%、中國平安保險通過平安醫療科技持股8.82%,搜狗通過世紀思速持股7.31%,九合創投持股3.58%。
在創立鷹瞳科技之前,張大磊曾在PPTV、新浪等互聯網公司擔任高管。從中學開始,張大磊就開始學習編程,雖然大學是在第二軍醫大學學醫,但畢業之後還是進入了IT行業,做起了程序員。
一次“意外”,讓張大磊的職業生涯轉了彎。“我的家人被誤診了,經歷了當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生死考驗,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意義的理解和認知。”張大磊曾在採訪中表示。
從此,張大磊便投身醫療AI賽道,決心用餘生服務於人類健康事業。在張大磊看來,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身體處於什麼狀態、有什麼問題,這是天賦人權。他的創業初衷就是可以讓每個人都能隨時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幫助自己做決定。
談及行業競爭,張大磊每每都表現的十分坦然。他深諳,醫療AI是場長跑,企業需要更關注自身突破而非同行。
“大多數人低估了這件事的時間維度。大家都在談什麼是壁壘,什麼是競爭力。我覺得一個團隊真的願意花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才是競爭力。如果這是一場馬拉松,前三步跑成啥樣重要嗎?”張大磊曾在採訪中直言,鷹瞳科技還是個創業公司,處於“專心練劍”階段。
而要把持續檢測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變成一件臨牀人人都需要且可持續的事,為每一個人的全生命週期服務。“我認為這也可能是50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