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訪凱美瑞德研發總監孟江華:銀行間市場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亟待加強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財經

【環球網 記者 田剛】近年來,關鍵行業的核心計算機軟件系統特別是底層核心軟件的自主可控,成為投資領域熱議的話題,同時也是資本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安全技術未來會越來越深入底層系統、深入底層代碼、深入‘0和1’的數字化世界,守衞數字網絡空間的安全穩定,構建網絡強國的堅實基礎。”

2020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從財税、研發、人才等八方面提出了37項舉措;《人民日報》也在2020年9月刊發了《操作系統加速實現自主可控》報道,提出“操作系統的自主發展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課題。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多方齊心合力、協同攻關,為創新創造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這都促使產業界逐漸改變“重硬輕軟”“以購代研”等狀況,逐步在國產操作系統的自主研發上下大力氣。

操作系統是一個定義非常寬泛的概念,涉及到諸多領域、眾多行業,每個行業在操作系統自主可控方面的基礎不同、需求不同,也使得不同行業的系統自主可控發展之路有所區別。為此,環球網財經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博士、凱美瑞德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孟江華先生,講述資金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自主可控的背景和最新發展。

金融運轉的“主動脈”

區別於大家熟知的現金存取、資金轉賬等面向個人的銀行櫃枱業務,資金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所服務的是更為底層的機構間交易市場,該市場與普通個人用户並無交集,但卻是非常重要且體量龐大的金融主幹市場。

孟江華博士向記者介紹到,銀行間市場是以銀行為代表的各類金融機構之間進行交易的市場,包括了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貴金屬市場等等,央行則是這一市場中居於中樞位置的管理者與參與者;銀行間市場有調節貨幣流通和貨幣供應量,調節銀行之間的貨幣餘缺以及金融機構貨幣保值增值的作用,它是整個社會貨幣供應的第一層分配平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如果把全社會的資金融通和交易比作是一個人的血液,像企業間支付結算、個人支付結算等活動,可以比作是一個人的毛細血管,滲透並支撐到整個機體每一部分的正常運轉;而銀行間市場就好比是主動脈,為這些毛細血管源源不斷地提供血液和養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孟江華博士如此比喻到。

銀行間市場有多龐大呢?據孟江華博士介紹,大家比較熟知的是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公司債券等等,大家通過這個市場進行投資理財,基金、信託等理財機構也通過資本市場來進行投資和交易,目前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在80萬億左右;而銀行間市場的整體規模,則是資本市場的3倍以上,存量就是百萬億級,交易總量更是達到千萬億的量級。

資金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便是各家金融機構用來參與銀行間市場的底層操作系統,直接影響到交易的安全性、及時性,以及交易數據的準確性,關乎到金融體系運行的安全性、平穩性和可持續性。孟江華博士稱:“以運輸行業做比喻,在銀行間市場中做交易,可以看做是遠距離貨物運輸,而資金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就好比是高速公路和貨運鐵路網,是金融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公路鐵路’修的安全不安全、便捷不便捷,對於市場運轉和金融機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金融交易的多樣性、複雜性和嚴格的管理要求,決定了這個系統具有極高的專業性和建設難度,截止到目前,國內大中型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絕大多數還都是採購了國外大型供應商的成熟產品。 “每一個系統幾乎都是投資過千萬乃至上億元的大工程,獲得的還只是產品幾年的使用授權,授權期滿就需再次購買,在系統使用過程中還要每年支付高昂的服務費。,”孟江華博士介紹到。目前全行業依賴國外系統管理的金融資產總量已高達上百萬億,可見研發國產的資金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科技定義銀行業務的邊界

國內大中型銀行普遍採用國外的底層交易管理系統,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從西方發達國家最先發展起來的全球金融市場起步更早、體量也更為龐大,不論是金融產品的種類規模及複雜性、參與交易的機構主體數量及類型,還是各種交易協議、市場規範和監管規則的複雜性和細緻程度都遠超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孟江華博士提到:“以美國公司為代表的行業軟件巨頭提供的底層操作系統,普遍經歷過數十年的市場檢驗,其成熟度、穩定性和擴展能力經過了大量客户長期使用的驗證,並經歷過多次重大市場事件的考驗,不論是‘布林頓森林體系終結’還是1989年的‘黑色星期五’,再到2008年次貸危機,在金融市場出現了極端交易情形下,底層交易系統仍然能夠穩定高效地運行。這種能覆蓋全球市場差異、在大時間跨度內持續擴展、有餘力應對極端情況的系統表現,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強大的技術保障能力,更要求系統設計者對於金融業務有很高層次的全局理解並對市場及業務未來發展具備戰略前瞻性。如何將繁若星辰的各種業務納入一個系統框架中,形成互洽協調的整體機制並長期保持穩定高效運行,還能夠隨需應變的實現功能進化和平滑擴展正是這一系統的核心技術和難點所在。”

不容迴避的是: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操作系統和數據的穩定性安全性則是金融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金融底層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是大家無法迴避的挑戰,同時也是國內金融操作系統供應商不懈努力的奮鬥方向。

不僅如此,底層操作系統不同於功能性模塊,功能性模塊聚焦於某一局部的當下業務需求,未來進行替換的代價不大。而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底層操作系統是所有功能性模塊的基礎,替換基本意味着全局推倒重建,因此需要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對於金融機構未來業務發展方向和大的功能需求作出預判,並預留下足夠的架構擴展空間和調整自由度。“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術和系統已不僅是金融業務的跟隨者和服務者,在很多場景中已是業務的引領者。換個角度講,科技能力決定了業務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邊界,對很多業務創新而言,能不能做,能做到什麼規模和程度,是直接由技術能力和系統功能決定的;如果底層操作系統的設計欠佳、容納度不夠,必然會對銀行未來業務發展形成制約和掣肘。”孟江華特別指出。

以凱美瑞德公司為例,在為數不多的資金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國內供應商中,是僅有的兼具國際視野、有海外市場系統建設能力與經驗,並且具備多個萬億以上資產規模重型系統設計、研發及實施成功案例的本土供應商。服務的客户範圍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郵儲銀行、浦發銀行、寧波銀行、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債信用增進公司等在內的國內約70%的大中型金融機構。

2019年凱美瑞德與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組建專家團隊,攻關人民幣債券系統中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究成果獲得國開行科技進步二等獎(各項指標領先於國開行正在使用的國外系統),雙方計劃在合作研究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合作關係推動國開行金融市場條線IT系統的自主研發工作。

2020年度凱美瑞德的專家和研發團隊作為主要合作方參與了由建設銀行下屬的建信金科公司牽頭的藍芯運營平台的方案設計和項目建設工作,該項目旨在承接建行總行、自貿區分行、所有海外分行的資金後台業務運營平台的自主研發和外購系統替換。項目一期已於2021年4月成功上線(二期工作已同步展開),建行金融市場業務數萬億資產的後台業務運營支持已逐步擺脱對國外產品的依賴。

“凱美瑞德的操作系統及設計方案能夠獲得大型金融機構的認可,與凱美瑞德的團隊組成和發展歷史密不可分,公司團隊集中了國內最早一批從事資金交易與風險管理領域系統建設的行業頂級專家,包括:國外重型產品中國實施團隊的核心成員、國內市場基準建設團隊的核心骨幹、全球頂級金融數據服務商的資深專家等。從早在2001年起,凱美瑞德就與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主流產品供應商合作,深度參與了大部分大中型銀行的資金管理系統諮詢、建設、及長期維護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凱美瑞德不僅深刻理解了國外系統的架構思想、計算特點,也逐步聚攏和培養起自己的技術及業務團隊,再經過長期持續的研發工作和資源投入,才打造出行業領先的產品線和解決方案。”孟江華博士總結指出:“可以説,凱美瑞德的產品成長,是從‘巨人的肩膀上’出發的。”

2016年3月4日,由24家從事軟硬件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單位發起建立了名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 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2019年1月9日起,安全可靠技術和產業聯盟正式變更為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安全可靠工作委員會,簡稱“安可委員會”。凱美瑞德便是“安可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尊重銀行客户的差異化特點

必須認識到:資金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的自主可控,金融業底層交易系統的國產化替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仍有漫長且艱難的路要走。孟江華指出:“拋開研發工作不談,僅就銀行底層資金交易系統的切換動作而言,也是一件複雜、困難且高風險的系統工程,因為業務是不能停滯的,底層系統和大量周邊系統形成的系統羣時刻處於動態變化中,大量業務數據時刻在系統羣中刷新並流轉,要保證系統切換時業務流程、操作邏輯、數據內容及狀態在切換前後的無縫銜接、平滑過渡,其難度就好比為行駛中的高鐵列車更換髮動機,對系統供應商提出了極高的能力和經驗要求。”

在這一領域中,國內系統供應商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國外系統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突出體現在對於有中國特色的業務品種、市場規則以及金融機構內部的獨特管理文化的理解和功能支持不夠“接地氣”,以及對於國內不同類型、不同體量、不同地域的金融機構的需求差異化和價值認知理解不夠透徹,這都為本土系統供應商提供了彌補國際軟件巨頭“先天不足”的機會。

如何能夠把握住這樣的機會,加速該領域自主研發進程呢?對此,孟江華也提出了4點建議: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底層系統更換是一個影響到機構全局運行的系統性工程,這需要客户將當下需求和未來發展戰略進行深入分析,形成自主研發的長期全局規劃;

其次應充分借鑑國際軟件巨頭們的成功經驗,深刻剖析和學習理解國外成熟的底層操作系統,形成對此類系統的定位邊界、頂層邏輯、設計方法論等層面準確而全面的宏觀認知,避免戰略盲點,減少試錯成本。

第三是要注意對於國外成熟產品不能一味的簡單模仿,需要充分考慮中國市場和客户的業務特殊性和差異化需求,實現本土化應用的更優設計,這也是國內系統供應商相對於國際軟件巨頭們的最主要優勢。

最後是要注意新舊系統的銜接和融合,確保客户在系統更換過程中的平穩過渡,以及業務的連續性,這需要對運行中的國外系統的充分了解和經驗豐富的實施團隊。

最後,孟江華還提到,目前國內交易所市場的操作系統主流供應商如恆生、金正、贏時勝等均為上市公司,公司的發展得到資本市場很大的助力,不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公司的團隊規模、資金實力都得到了質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促進了IT系統的發展和成熟,因此國內交易所市場業務對國際系統供應商的依賴程度非常低,這也為銀行間系統國內供應商加快發展提供了一個可參照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