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綠色金融更普惠,讓普惠金融更綠色?這場論壇上有答案
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碩)6月30日,“2022中國社會責任投資高峯論壇”的首場主題討論正式開始。這場討論以“綠色金融如何與普惠金融融合發展”為主題,重點關注在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融合的過程中,綠色信貸不僅支持基建、環保等大型項目,也能逐步開發出支持普惠羣體的綠色金融產品;同時專注於普惠金融的機構也能逐步提升綠色信貸的佔比。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主任紀敏在發言中表示,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一致性在於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雖然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主體下,兩者對於經濟發展和環境友好兩個方面各有側重,但兩者長期、根本目標一致。兩者的融合程度依賴於環境價值的轉化,下一步要儘量通過完善政策、健全基礎設施、創新金融產品,將環境正外部性轉化為市場主體收益,推進供應鏈上的大企業帶動作用,引領小微企業納入綠色供應鏈中。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介紹説,我國綠色金融在人民銀行的牽頭推動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框架;同時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蓋率、滿意度也不斷上升,但在實踐中也存在着綠色金融不夠普惠、普惠金融不夠綠色的現象。未來要逐漸完善認定標準,做好政策激勵,讓兩者更好地融合,最終實現二者協同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研究員朱賀天戈則結合調研中的觀察進行分析,認為從三個方面能夠看出綠色金融的包容性不夠。一是綠色信貸,以服務小微和脆弱人羣為主的城商行、農商行等小型銀行的綠色水平總體來看很低;二是綠色債券,雖然發行速度逐年增加,但其發行主體民營企業佔比很低;三是綠色保險,我國目前主要集中在環境責任性和巨災保險,對於中小微弱羣體保障作用有限。而新興的綠色保險依舊規模較小、水平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