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經濟學,你會想到什麼?是金錢還是市場?是複雜的K線還是銀行裏的定期理財?
無論你想到的是什麼,大概率都有一個共性:經濟學是專家學者研究的東西,跟普通老百姓沒關係。
的確,經濟學裏面涉及的宏觀、微觀,各種流派,如行為經濟學、古典經濟學,還有無數的複雜概念、數學公式,怎麼看都和普通人搭不上邊。
那麼,經濟學對普通人來説是不是就一無是處呢?《鶴老師説經濟》這本書告訴你,非也,普通人一樣需要了解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只有這樣,普通人才能建立準確清晰的底層框架,才能在複雜表象中做出準確判斷,才能在人生的各種選擇中找準方向,從而實現階層躍遷、成為富人。
本書的作者鶴老師是全網擁有千萬粉絲的財經大V,他通過一個個簡短、生動的短視頻,告訴普通人如何通過經濟學避開身邊的坑、找到自己的財富之路。這本《鶴老師説經濟》正是他將過往的這些短視頻彙編而成,帶你看透事件背後的經濟邏輯,構築從認知到實操的經濟學知識體系。
那麼,究竟如何通過複雜的經濟學,看透普通人身邊的經濟邏輯?我將從3個方面為你介紹,分別是:普通人的財富思維、普通人的經濟學日常和普通人的金融防騙指南。
大多數人的財富思維是怎樣的?其實看看我們的父母就好了。
“他們幾十年來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最後只有一套單位的老房子。他們幹了一輩子,拿到的退休金甚至都沒有你工作五六年賺得多。”
所以,大多數人的財富思維是勤儉節約。
當然,這裏並不是説勤儉節約就不好。它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如果想要實現財富增長,特別是爆發式地增長,光靠勤儉節約是很難很難的。
那麼,普通人如何才能逆天改命、擺脱貧窮?鶴老師告訴你2個字:升階。
前面提到的勤儉節約,本質上是一種線性思維。説白了,大多數普通人都為了生活而奔波、為了未來而努力,彼此之間可能會有輕微的區別,比如月薪5000和月薪6000,但不可能造成數量級的差距,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50000。
只有徹底跳出當前的層級,達到升階的程度,才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這才是普通人應該擁抱的財富思維。怎樣才能踐行這種升階思維?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
第一,丟掉面子。
人是社會性動物,無可避免地要和他人產生聯繫,誰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
前陣子網上爆出的上海名媛拼單事件就是典型的面子問題。她們通過拼單,期望用華麗的外表、優美的姿態融入那個不屬於自己的領域——上流社會。
還有一些大學生,為了配上好手機、穿上好衣服,不惜通過裸貸來獲得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
問題是,光有面子,沒有裏子,那就只是一個空心的外殼而已。這種外殼當然會讓自己享受和舒服,但卻無法長遠。
鶴老師在書中提到,面子不是別人的,是自己給的,所謂“他看不起你”,實際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當你不夠強大的時候,一定不要過分在意你的自尊。找到你的人生目標,併為之努力,才是你當下最需要做的事。
丟掉面子,是你人生起航的第一步。
第二,學會思考。
人雖然有理性的一面,但往往容易陷入情緒化的狀態。比如網上一些曝光的社會事件、娛樂八卦,在最初階段總是有一方被網友怒罵。等到真相陸陸續續揭開後,才發現其實是錯怪了他們。
比如早些年的印小天插刀門事件,還有前陣子都美竹曝光吳亦凡,都證明了一個現象:眼見未必為實。
用鶴老師的話説,眼睛,只能看見當下;思考,才能看見未來。
第三,捨得投資。
這裏的投資,不是指狹義上的金錢投資,而是對未來的自我投資。
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在消費上大大方方,比如各種網購剁手,一個手指下去動輒幾百幾千就沒了。可是面對投資自己,比如買學習文具、報名知識付費課程,卻總是摳摳搜搜,甚至是不惜花大量時間找免費的資料。
有句老話説的好,免費的就是最貴的。
年輕的時候,錢很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時間才是年輕人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卻忽視了自我投資,又如何遇見美好的未來呢?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
所以,想要實現財務自由,你就必須懂得升階思維,懂得通過丟掉面子、學會思考和捨得投資來跳出當前的層級,探索更廣闊的天空。
前面提到,這本《鶴老師説經濟》講的其實就是跟普通人有關的經濟學知識。那麼,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會和經濟學掛鈎呢?給你介紹3個內容:
第一,鑽石的秘密。
鑽石象徵着美好的愛情,哪怕是很小的一顆也價格不菲,給我們的通常印象就是:鑽石很稀缺、很珍貴。
然而,這是全部的事實嗎?非也。鑽石的儲量很大——40年前就有5億克拉,但通過商人壟斷和限量供應,人為地創造出了稀缺價值,同時又被營銷界將它綁定了愛情,不斷地在廣告、雜誌中重複這種“綁定”。
終於,鑽石成為了愛情的象徵,鑽石的大小也成為了愛一個人多少的象徵,擁有鑽石成為了婚姻永恆的象徵。
所以,一切你認為正常的東西,都只不過是重複下來的結果。想想當年腦白金多火,你就知道了。
第二,亂扔垃圾與清潔工。
大家應該都曾經在網上看過這則笑話:遊客在景區裏亂扔垃圾被別人質疑後回應,要不是他亂扔垃圾,清潔工就失業了,不僅不能罵他,反而應該感謝他。
亂扔垃圾當然是錯誤的行為,但在這個笑話裏看上去似乎又特別合理。到底哪裏出錯了呢?這就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財富思維——學會思考。
景區裏的垃圾桶是為了給遊客扔垃圾的,這樣節約成本,也方便清理。可是總有人扔歪了、風颳倒了的情況,這些不可控的因素就需要人工進行處理。所以,清潔工的是為了解決這些不可控的因素,而不是給遊客提供一對一服務——你扔了垃圾,我跟在後面撿,你不扔,我就失業了。
因此,亂扔垃圾就是一種不文明行為,和清潔工失不失業,沒半點關係。
第三,直播帶貨到底帶的是什麼?
如今,直播帶貨幾乎在各大視頻平台都火爆異常,李佳琦、薇婭這種頂流帶貨主播就不説了,很多明星、品牌、草根都在踏足帶貨行業。
有些人會奇怪,這個直播帶貨有什麼好?我去某寶、某東買不香嗎,為什麼非要花這麼多時間看他直播?
你也可能會説,直播間裏的價格全網最低,當然是衝着便宜去的。
其實,價格只是表象,直播帶貨,帶的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想想你去直播間買東西,價格當然會是一個很大的因素,但同樣的低價其他平台也有。關鍵在於你對他們的信任——他們知道你的痛點,他們長期深耕這個領域,他們能詳細描述產品的賣點,而這些都是你需要的。
所以,你自然而然地對他們產生了信任。有了信任,才有了直播帶貨的火爆。
不要以為經濟學離普通人很遙遠,其實這門學科的應用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電信詐騙、金融詐騙如今算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頻發現象了。就上當受騙這個事,還存在一些老觀念,以為被騙的大多都是老年人,和年輕人無關;以為自己窮,肯定不會被騙。
然而,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受騙用户年齡集中在90後,佔比63.7%,其次是80後19.6%。而00後受騙用户佔比甚至高於60後的中老年人。
所以,每個普通人都要明確一點——你目前還沒被騙,並不是因為你多聰明,也不是因為你沒錢。如今是定製化詐騙的時代,你沒有被騙,僅僅是因為還沒有適合你的劇本,你還不是詐騙集團的目標“客户”而已。
那麼,作為普通人,究竟如何防騙呢?鶴老師針對金融詐騙在書中提供了一個簡單的3步驟。
第一步,搜關鍵詞。
把“品牌”和“騙局”這2個關鍵詞放在一起搜,看看有哪些負面新聞?
記得當初我一個親戚也是被一個叫“善心匯”的騙局所吸引。當時我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關鍵詞,果然有“傳銷”的負面新聞。為了避免被踢出“相親相愛一家人”,就讓我爸給親戚轉發過去了。後來,這個牌子的領導人張天明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依法處置。
第二步,邏輯分析。
作為普通人,其實只要牢記經濟學的一條基本鐵律就行:流動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不可兼得。比如,放銀行的定期理財,安全性夠高,但流動性和收益性較差;炒外匯的流動性和收益性較高,但安全性就很低。
所以,如果一個理財產品宣稱自己無風險、高收益、可隨時取出、穩賺不賠,那就要當心騙局了。想想前2年的P2P,多少人掉進坑裏爬不出來......
第三步,核查資料。
可以通過天眼查、企查查等多種途徑查詢品牌的註冊信息、營業執照等,看看有沒有金融牌照或者金融部門的批准。如果有,不代表一定能賺錢;但如果沒有,千萬別去碰。
總之,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多搜索、多分析,也可以聽聽身邊人,特別是專業人士,如銀行員工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才能盡最大可能防止自己掉進騙局之中。
每個人都是市場的一部分,經濟學也會應用在每個人的身上,作為普通人,不要再認為經濟學和自己無關——有時候無關,只是我們不願意去想、去接觸、去認識而已。
換句話説,你以為自己和經濟學存在極大的鴻溝,其實它就在你身邊。矇蔽雙眼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用心思考才是。
最後,用《鶴老師説經濟》這本書的話結束,“人生是一場魔術秀,看錶演和做演出是兩個世界。很多人想破腦袋,都不明白硬幣到底是怎麼穿過玻璃的。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告訴你——他手心還藏着另外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