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首個交易周(1月4日-8日),白酒、新能源、光伏等大市值個股引領股指上漲。而接下來的一週(1月11日-15日),市場主線在白酒、軍工、券商、半導體之間不斷切換,前期抱團個股有鬆動跡象,股指震盪也隨之加劇。
開年以來10個交易日(1月4日-15日),上證指數漲幅為2.69%,深證成指漲幅為3.88%,創業板指漲幅為4.17%。滬深兩市成交額連續10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累計成交額達到11.64萬億元。市場仍然保持着熱度。
開年以來,北向資金延續淨流入態勢。Wind數據顯示,1月4日-14日,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362.85億元,其中滬股通過淨流入153.63億元,深股通淨流入209.22億元。
從行業板塊來看,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1月4日-14日,17個行業實現上漲,其中電子、建築材料、鋼鐵、機械設備行業領漲,9個交易日累計漲幅分別為 8.51%、5.42%、4.63%、2.83%;紡織服裝、綜合、商業貿易領跌,9個交易日累計跌幅分別為6.33%、4.73%、3.94%。
在連續的萬億元成交額背後,A股“二八分化”的特徵在年初的行情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個股方面漲少跌多,市場對抱團股的走勢和流動性存在分歧。
約1/4個股上漲
Wind數據顯示,剔除掉2020年四季度以來上市的新股,2021年開年以來,截至1月14日,在三大指數上漲的背景下,共有2980只個股下跌,佔比73.78%;有1035只個股上漲,佔比25.63%。
年內以來漲幅處於10%至20%之間的個股有205只,佔實現上漲個股總數的比重為19.81%;漲幅處於20%至30%之間的個股有51只,佔實現上漲個股總數的比重為4.93%;漲幅超過30%的個股有29只,佔實現上漲個股總數的比重為2.80%。
上述年內累計漲幅超過30%的29只個股中,宜賓紙業(600793.SH)漲幅最高,近乎翻倍。航天工程(603698.SH)、英科醫療(300677.SZ)、賽輪輪胎(601058.SH)緊隨其後,年內累計漲幅分別為48.07%、45.95%、45.36%。
在上述29只股票中,也不乏大市值股票的身影。比如總市值約為2000億元的“中字頭”的中國中車(601766.SH)年內累計漲幅為43.69%;總市值約為1800億元的藍思科技(300433.SZ)年內累計漲幅為30.94%。此外,還有天齊鋰業(002466.SZ)、東方盛虹(000301.SZ)、酒鬼酒(000799.SZ)等4只市值在600億-900億元的個股。
Wind數據顯示,開年以來短短的9個交易日,就有5只個股的股價已經腰斬;累計下跌幅度超過30%的個股有20只,其中ST股佔一半;累計下跌幅度在20%-30%的個股有157只,佔下跌個股總數的比重為5.27%;累計下跌幅度在10%-20%的個股有1093只,佔下跌個股總數的比重為36.68%。
上述年內累計跌幅超過30%的20只個股中,除了凱撒旅業(000796.SZ)之外,其餘19只個股均為市值低於50億元的小市值股。截至1月14日,市值最低的退市剛泰(600687.SH)和*ST富控(600634.SH)的市值已不足5億元。
逾7成千億市值股上漲
自去年12月以來,A股“以大為美”的風格演繹明顯加速。
Wind數據顯示,剔除掉2020年四季度以來上市的新股,截至1月14日,市值超過千億元的個股共有138只。其中,市值超萬億元的個股有7只;市值在5000億-萬億元之間的個股有11只;市值在3000億-5000億元之間的個股有24只;市值在1000億-3000億元之間的個股有96只。
這138只千億市值股中,年內以來共有102只實現上漲,佔比73.91%。其中年內累計漲幅超過15%的個股有28只,佔實現上漲個股總數的比重為27.45%;漲幅處於5%至15%之間的個股有40只,佔實現上漲個股總數的比重為39.22%。
上述年內累計漲幅超過15%的28只個股中,約三分之一屬於電子行業。除了上述提及的中國中車、藍思科技年內累計漲幅居千億市值股前兩位,萬泰生物(603392.SH)、TCL科技(000100.SZ)、三安光電(600703.SH)分列千億市值股漲幅榜第三、第四、第五位,漲幅分別為29.01%、28.53%、27.73%。
方正證券表示,當前A股“以大為美”的現象從2016年已經開始持續演繹,也是經濟逐步顯現出韌性、供給側改革和增量資金屬性變化三者合力的結果。短期“以大為美”的風格明顯加速,估值溢價擴大,但距離極限值還有一定距離。當前“以大為美”的趨勢還會延續,短期關注流動性的變化,中期需要關注基本面變化的性質,長期來看這一趨勢將延續。
仍有不少的千億市值股開年以來遭到市場拋棄,且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非銀金融、醫藥生物板塊,這跟近期的板塊急速輪動,前期抱團個股有鬆動跡象不無關係。
Wind數據顯示,年內累計跌幅超過10%的千億市值股共有5只,分別為康泰生物(300601.SZ)、廣汽集團(601238.SH)、中泰證券(600918.SH)、古井貢酒(000596.SZ)和洋河股份(002304.SZ)。
山西證券策略分析師麻文宇表示,近期板塊快速輪動行情持續,不建議投資者追漲操作,主線板塊內優質標或可有輪動上漲機會。
如何看待抱團?
近期,機構抱團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該怎樣定義抱團?如何看待抱團取暖?
按照招商證券策略團隊的定義,抱團的意思是所有參與者不斷加倉某一個板塊,到後來集中持有某一個板塊,不輕易進行調倉換倉。以主動偏股公募基金作為代表描述,以持續加倉某一個板塊至接近或超過30%,並持續持有超過兩個季度以上,稱為“抱團”。由於機構分散投資的要求,持有一個板塊超過30%算是比較高的集中度。
根據中金公司測算,2003年底各類機構持股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約為4.6%,而截至2018年底,該數字上升至47.5%。2014年滬港通開通後,A股市場機構化更有提速跡象。其中,公募基金及外資作為較為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近年來持股市值持續提升,2016年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為1.59萬億元,於2020年二季度,公募持股市值上升至3.18萬億元。以QFII及陸股通為代表的外資機構,持股市值更是由2016年的0.26萬億元上升至2020年二季度的1.87萬億元。從佔A股總流通市值角度,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及外資佔流通市值比例相加已達18.36%。
中金公司分析了2010年-2020年二季度數據後指出,A股主動公募在近十年間持股佔比雖有下降,但是行業內個股更加集中。其指出,行業內,主動公募持股佔比更加向頭部公司集中,2010年二季度各行業內主動公募持股佔比超過均值的比例約為30%左右,而截至2020年二季度,該數字則下降至30%。以偏度衡量整體分佈,可以發現2020年二季度各行業偏度較2010年二季度有明顯下降。
分析“抱團龍頭股”概念的Wind“茅指數”可以看到,該指數的35只成分股數量不足A股總數量的1%,但其於2020全年的合計成交額佔A股總成交額約13.6%。高關注度和高成交額帶來了“茅指數”的結構性行情,其2020全年至2021年1月14日收盤的指數漲幅約為123%,這也助推其所佔權重較高的上證50指數、滬深300指數估值處於歷史高位。
如何看待抱團?開源證券認為,抱團行情背後的深層邏輯是主流投資者投資框架與評判標準在過去2年逐步形成共識,資產選擇的趨同只是一個結果,抱團並不是超額收益的根本原因。投資者應該平和看待抱團,更應該理解這個共識下並不應只有當前的核心資產一種答案,未來宏觀環境正在發生改變,疫情後世界理應進行更多價值發現,尋找未來市場“新共識”:答案就在全球復甦的供需錯配和中國製造業中。
平安證券認為,當前A股市場仍在波動上行的趨勢中,年末的系列利好將陸續進入實施階段;市場結構性行情的趨勢也將持續,但不單單僅侷限在頭部,更多在核心創新資產當中,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創新標的從中受益。
山西證券認為,展望後市,機構抱團或出現鬆動但不會輕易瓦解。部分超跌板塊業績轉暖,短期存在反彈機會。資金將在抱團板塊和超跌板塊中反覆切換,直至市場走出新主線。從基本面來看,抱團板塊的估值過高已是公認,投資者也認同需要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消化估值。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斌
內容來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