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而林草業也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那麼,應如何看待林草對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意義?又該如何推進林草業“提質增匯”?5月30日,在中關村論壇林草碳匯創新國際論壇上,與會多方以“推進林草碳匯創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為主題,圍繞鞏固提升林草碳匯能力、建設高質量森林碳庫,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開展研討。多位嘉賓強調,林草碳匯是國家實現碳中和工作的“壓艙石”,要充分發揮森林固碳增匯作用,提高碳匯潛力,以林草力量推動可持續發展。
減緩和適應
碳達峯和碳中和是順應綠色發展的時代潮流,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正在深刻影響着全球的價值體系。那林草碳匯與“雙碳”有何關係?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偉倫解釋,林草碳匯應對氣候變化作用體現在減緩和適應兩方面。
從減緩角度看,森林吸碳作用大、儲碳功能強、減碳效果好。森林被公認為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也是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碳庫。此外,濕地被譽為重要的“吸碳器”,草原土壤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忽視。
另從適應角度看,林草生態系統能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和維護生物多樣性,有利於增強環境穩定性,提高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業內認為,隨着國土綠化的大規模推進和林草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林草資源將為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壓艙石”。實現“雙碳”目標,一要減排二要增匯。其中,“增匯”便是要擴大林草面積、提升碳匯能力。
“林草業是沒有廢物的產業,未來能源,林草不可缺。”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顧問杜祥琬指出,林草業是推動人類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產業,對應的生物經濟將會成為高質量發展經濟的強勁動力。
杜祥琬介紹,工程院的課題估計,中國到2060年將會有26億噸温室氣體,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大約20億噸。碳匯和碳利用大約有26億噸,其中森林碳匯大約有15億噸,足見森林碳匯對總碳匯的貢獻,因此,這也是實現碳中和的“最後一公里”。
防止一刀切、簡單化
在向“雙碳”目標邁進的路上,同樣面臨着重重阻礙。
在杜祥琬看來,目前中國碳達峯、碳中和戰略面臨着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的困難和挑戰。據2020年的數據,中國温室氣體排放總量是13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佔全球27%。而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是116億噸,能源活動排放101億噸,佔全球能源活動排放二氧化碳的30%左右。“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高排放國家的行列,但還沒有達峯。”
杜祥琬認為,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綜合效率偏低,是實現“雙碳”目標面臨的最大問題。此外,從實現碳達峯到碳中和,中國只預留了30年左右的時間,明顯短於發達國家的50到70年。因此,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的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都必須有更大的加速度,相應挑戰就更加艱鉅。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科學的轉型過程,呼喚深度的管理創新、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和企業的參與。對此,杜祥琬提出,一方面要防止一刀切、簡單化的傾向,也要防止轉型無力帶來落後和無效投資。
具體到以林草碳匯創新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問題上,尹偉倫指出,林草碳匯在“雙碳”中意義的認識亟待提高。個別政府部門、業內專家、市場主體等各界對林草碳匯認知還存在誤讀,對“雙碳”背後的國際規則認識不足,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不夠,對其科學內涵尚缺乏全面深入把握。“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這一重要論斷還需深刻理解。”
近年來,各部門、各地區相繼出台一系列鼓勵生態系統碳匯建設和發展規劃政策,特別是林草局發佈《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穩步實施方案2021—2030年》,各地在創新林業碳匯交易模式、金融支持林業碳匯價值實現方式等方面開展有利的探索。
但同時,社會上的碳匯項目以及開發也出現了忽略科學規劃要求、科學開發風險,盲目圈佔林草資源等亂象,甚至還有企業藉助金融工具對不具備條件項目進行包裝,造成金融風險隱患。
加強管理機制、市場機制等
碳達峯、碳中和未來可期,更需要林草碳匯的支持。那麼,如何提升林草碳匯能力?
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指出,森林生態系統增匯減排需要有科技支撐,需要加強增匯減排理論、關鍵技術研究,還需要加強管理機制、市場機制以及未來潛力預測與分析,科學計量監測與報告等技術的研究、創新和應用推廣,科學評估森林生態系統增匯潛力,研發關鍵增匯技術,提出有效增匯措施,為持續高效增匯提供內生科技支持和動力。
保碳、擴碳、增碳和延碳,是國際林聯副主席、中國林科院原院長、首席科學家劉世榮提出的森林固碳增匯四大途徑。首先,提高森林質量和碳匯潛力。以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為引領,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繼續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士綠化,同時逐漸從擴大森林面積轉變為提高森林質量和碳匯潛力,協同碳儲與碳匯雙增、碳匯與木質產品碳庫雙增。
其次,實施森林碳匯精準提升工程,倡導森林多功能空間經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系統治理,構建森林-草地-濕地等多種生態系統自然鑲嵌的複合景觀體系,維持景觀生態系統服務和可持續性。
“提質增匯,雙贏促雙增,精準優化森林時空結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對我們下一步搞好碳匯工作和分析碳效益,統籌應對氣候變化、社區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家順提到。
尹偉倫進一步指出,林草發揮森林碳匯功能需要從自然與社會協同發力,從生物學和生態學角度考慮增強森林碳匯能力;在社會方面,以固碳增匯為目標的多目標經營與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
李高也談到,將進一步支持林草碳匯相關科學研究,大力開展鞏固提升碳匯的科學概念、強化林草碳匯數據核算與國家温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有效銜接,同時積極參與相關的國際規則制定,精準反映和掌握中國林草現狀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成效,鞏固提升林草碳匯的基礎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實習記者 董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