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基金二季報披露完畢,公募基金總規模再創新高,達到27.65萬億,其中股票類ETF的數據格外耀眼。與此同時,各大基金公司“搶位”佈局ETF,ETF市場上呈現出“贏者通吃、強者恆強”的特點。
7月26日,從中基協官網得知,上半年公募基金規模合計約27.65萬億元,其中ETF基金成為公募基金規模增長的“新利器”。股票類ETF規模從2022年末的1.07萬億元增長至1.24萬億元,二季度淨申購達1766.34億份。
而各大基金公司也加速佈局股票類ETF市場,僅二季度,市場上就成立了25只股票類ETF基金。其中基金公司對海外市場ETF與央企ETF“搶位”明顯。
相比較之下,頭部基金公司認可度、知名度高,首發規模大,可投入資源多,且在資源的支持下,產品流動性相對更好。
ETF成為公募的一抹亮色
2023年上半年,資金持續淨流入公募基金市場,居民提升公募基金資產配置的趨勢並未被打破,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場公募基金所有基金規模合計約27.65萬億元,相比與2022年末的26.09萬億規模,增長約5.96%,創歷史新高。
從基金的申贖來看,“固收”類產品仍是投資人的“心頭好”,而權益類產品則出現結構性分化。
具體來看,債券型基金二季度淨申購達4830.47億份,貨幣型基金二季度淨申購達4922.95億份,混合型基金二季度淨贖回達1571.99億份,股票型基金二季度淨申購達2091.69億份。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型基金的申購主要來源於ETF基金,在股票型基金淨申購的2091.69億份中,股票ETF基金淨申購達1766.34億份。其中有3只產品淨申購額超百億,即華寶中證醫療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期內淨申購額分別為153.85億份、140.85億份和127.59億份。
與此同時,各大基金公司也在加速發行相關產品。僅二季度,市場上就成立了25只股票ETF基金,此外,在二季度還有51只股票ETF基金的申請材料被接收,待後發行。
在令諸多投資者折腰的同時,股票類ETF基金資產規模也一路水漲船高。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股票類ETF基金資產規模約為12825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700億元。
可以説,整體來看股票ETF基金已經成為各家基金公司擴充規模的“新利器”。截至二季度末,股票型ETF規模已經從2022年末的1.07萬億元增長至1.24萬億元,約佔股票型基金增長量的84.45%。
具體到單獨的基金公司上,國泰基金甚至憑藉着ETF基金成功在今年二季度實現權益規模的逆勢上漲。
為什麼基金公司“搶位”ETF產品?
“需求決定供給”,基金公司加快佈局ETF基金與其持續增長的需求有關。
首先,隨着投資者教育的深入,投資者對指數型產品的理解程度在加深,也越來越認可這類產品。尤其是基金銷售渠道多元化以及各大基金公司以“降費率”的方式來攬客之後,參與ETF市場的投資者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也逐漸願意配置ETF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ETF基金也被稱為“專業買手”的FOF基金青睞,以華夏優選配置為例,二季度重倉國泰中證全指通信設備ETF、國泰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廣發中證傳媒ETF等,在公佈的前十大重倉基金當中,全部均為ETF基金。
在FOF持有的ETF基金中,中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新進為FOF持有市值最高的產品,達5.16億元,合計持倉份額為4.15億份,較一季度末增持了4424.78萬份,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維持重倉指數產品的第二位。
最後,股票類ETF需求增加或與主動權益型基金的賺錢能力不佳有關。二季度末,全部主動權益基金二季度收益率均值為-5.24%,偏股混合、普通股票、靈活配置基金季度收益均值分別為-7.44%、-5.18%和-3.11%。
儘管股票類ETF基金的需求持續增加,但基金公司間的競爭卻更加激烈,基金產品的需求説到底是與收益相關,只有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才能吸收更多資金流入,對於股票類ETF產品而言,收益更多是指數變動帶來的,而非主動管理,所以ETF只有立足帶來“超額”收益的主題才能“活的好”。
從今年新成立的股票類ETF來看,公募基金佈局熱點主題,搶佔市場份額的動作明顯。具體來看,稀有金屬、綠色電力、信息安全、半導體材料設備、軟件服務等創新類領域成為ETF佈局的重點方向。
尤其是與“中特估”相關的ETF受基金公司格外關注,搶位明顯。今年以來,易方達、南方、銀華上報了跟蹤“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的ETF;廣發、匯添富、招商上報了跟蹤“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指數”的ETF;工銀瑞信、博時、嘉實上報了跟蹤“中證國新央企現代能源指數”的ETF。
此外,今年海外股市大漲,投資海外市場的跨境ETF收益頗豐,跨境ETF受到資金廣泛追捧,據統計,年內共成立了9只跨境ETF,包括納斯達克100ETF、標普500ETF、恆生ETF等。
圍繞ETF基金的“排名戰”
圍繞ETF的排名戰仍在繼續,其中搶首發成為眾多公募的慣用手段,據瞭解,ETF基金存在明顯的“佔位效應”。
ETF基金的“佔位效應”是指一旦基金公司實現佔位後,先發優勢非常明顯,後續或能夠實現“躺贏”。數據顯示,同質化產品中,“首發”的兩隻產品規模佔比平均為67%,規模最大的兩隻ETF規模佔比平均為74%。
從公開資料來看,2023年6月28日,富國、易方達、廣發、華夏共同申報了半導體材料設備主題ETF。2023年5月23日,富國、博時等8家基金均申報了中證算力基礎設施主題ETF。2023年5月5日,南方、富國、博時均申報了中證全球半導體產業ETF,都在搶首發。
除了搶首發外,當下,ETF市場馬太效應十分鮮明,中小公司或者後來者的機會不多。在相同主題下,投資者更傾向於交易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ETF,導致同類型ETF規模分化越來越明顯。
從當前的ETF基金產品規模變化來看,ETF市場呈現“贏者通吃、強者恆強”的特點,其中權益類ETF規模最大的是華泰柏瑞的滬深300ETF,淨值約806億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和華夏上證50ETF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規模分別達到725億元、550億元。
與之相反的是,今年以來,全市場共有147只基金清盤,其中權益ETF或ETF聯接產品清盤數量達25只,較去年同期的11只大幅增加。
此外,頭部基金公司認可度、知名度高,首發規模大,可投入資源多,且在資源的支持下,產品流動性相對更好,因此更具競爭力。
從當前佈局ETF基金的競爭格局來看,公募基金行業前三分別是華夏、易方達和華寶,其中華夏基金的ETF佔公司總淨值的比例最高,達到了27.25%,資產淨值從3001.66億元增長到3255.39億元,易方達持有ETF基金資產淨值從1980.03億元增長至2127.51億元,華寶持有ETF淨值從1765.01億元增長至1764.4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對比海外經驗,國內ETF基金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從美國ETF基金的規模變化來看,近年來,美國公募基金的主動基金向ETF等指數產品結構性轉移趨勢明顯,2021年,投資者向美國ETF投入了創紀錄的9350億美元的新資金,推動ETF總規模達到7.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