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一幾(ID:xinyiji90),作者:新一,題圖來源:日劇《凪的新生活》劇照
在今天的大環境下,裸辭不是一個理性的字眼,32歲的我更不好意思提起這段經歷,直到最近聽聞幾個朋友被動“畢業”,我非常感慨,如果早做些準備,其實能更加從容應對。如果你對未來職業發展有更高的期許,認真看完這篇文章,可能刷新你的一些認知。
一、不愁好工作的時代結束了
往前倒推五年,多數行業的基本面還比較樂觀,特別是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機會遍地,你不用擔心失業,萬一失業也馬上能找到下家。那時候大家討論的還是房子車子票子,誰跳槽去了更好的公司,誰漲薪多少多少。
以2022年為分水嶺,就業形勢發生了徹底扭轉,經濟轉型疊加疫情防控、國際衝突,企業經營壓力陡增,最好的公司都在裁員,更何況在生存階段掙扎的中小企業!
以前看到這樣的信息,我往往嗤之以鼻,覺得這是製造焦慮,但到了今天,即使沒有權威的數據統計,我們也應該認清一個現實——不愁工作(尤其是不愁好工作)的日子正在逝去。
我在綠色招聘軟件上投遞了無數封簡歷,得到最多的一個回覆類似“感謝大佬關注,這個職位暫不合適,後期有合適的機會第一時間通知您……”雖然我不缺餬口的營生,但找一份理想工作,難度比我預料的大很多。
二、主業賺錢養家,副業貌美如花
時至今日,我比較後悔的一件事,就是沒有及早嘗試副業,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直到有一天意識到行業已經見頂,往後不可避免地會下滑,原有的優勢技能逐漸老化,新的技能又沒有養成,工資上漲比蝸牛還慢。
裸辭之後,我成了一名“獨立記者”,經常接觸一些高收入女性,其中很多女生都是從副業走向創業/自由職業的模式,後來我意識到這是一種普遍規律,將其總結為“拆分策略”,即我們很難通過一份全職工作同時滿足熱愛、擅長又賺錢的訴求,但可以通過副業的方式實現我們在本職工作中未被滿足的訴求。
換句話説,主業賺錢養家,副業貌美如花。
安歆本職是一名HR,覺得工作重複枯燥,發揮“愛美”的愛好,在朋友圈經營時尚穿搭相關的副業,收入逐漸超主業,後來開了自己的服裝店,業務還拓展到了花藝培訓,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能維持不錯的收入水平。
陳雪,27歲,自由職業者,之前在一家名企做品牌公關,發現晉升遙遙無期,工資少得可憐,在朋友的啓發下開啓副業,做付費社羣,賺了第一桶金,買下人生第一套房。
樂樂,清華本科,和我同齡,是一家高學歷相親平台聯合創始人,剛畢業就在“兼職創業”,每天花兩三個小時經營紅娘事業,直到去年她和合夥人覺得時機成熟就決定獨立創業。
像這樣的例子,我能舉出很多,如果不是親耳聽到,我大概會覺得鼓吹副業的人都“非蠢即壞”。現在我明白,做副業不是讓我們怠慢本職工作,而是拿出業餘休閒時間,投入能創造價值的“第二工作”,讓自己的收入模式更加多元,應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風險,足夠幸運的話,開啓嶄新的適合自己個性的事業。
三、跳進人才/創業市場,才知自己幾斤幾兩
《組織行為學》有個概念叫“認知偏差”,即我們容易高估個人能力,而低估環境、運氣的作用。這點在大企業工作的人身上特別明顯,總覺得自己很值錢,配得上更高的職位和工資。
我原來也有這種“幻覺”,直到把自己扔進人才市場和創業市場,我才發現離開平台自己值多少錢、能賺多少錢,不是由主觀評價定的,也不是基於跟同行、朋友的比較,真正決定我們薪酬水平的,是下一個用人單位怎麼看我們。
有意思的是,不同用人單位對同一個人的評估,往往驚人地一致,如果你值月薪3萬~4萬,他們會像商量好了一樣給你這個區間,超出這個範圍就對不起了。
創業市場更殘酷,無論你在企業裏做什麼崗位什麼級別,打工期間培養的那點能力根本不夠用,因為創業要求你有極強的複合能力,戰略、營銷、融資、銷售、組織等都得粗通一些,更別提外部市場的波動影響。
我在企業擔任中層時,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曾經沾沾自喜,直到把自己扔進真正的市場才發現自己有幾斤幾兩,個體創業遠比預料的困難。
進展不順時,我就對自己説,因為有了更接近客觀的認知,對未來的發展就有了更清晰的路線規劃,也算有失有得,不枉折騰一番。
四、降低慾望以退為進也是一種智慧
以前覺得職場逆襲的故事很爽,看到熟識的朋友跳槽去大廠,薪資翻倍,也會跟着羨慕,但這兩年我發現,職業生涯不止這種模式,主動降低慾望,選擇更適合自己個性的生活,即使收入比原來低一些,但整個人狀態更好,這樣的模式也很贊。
Tiff辭去創業公司高薪職位,放棄股票套現的機會,給自己一年賦閒時間,做熱愛的陶藝。
Lynn是金融白領,單親媽媽,離開一線城市,和孩子定居成都,機會少了,但生活節奏更自如,生活質量更高,她最近在學習滑雪,週末享受露營生活。
小愈,90後女孩,五年不上班,靠自媒體收入過得很自在,去年還結了婚,她的“秘訣”是降低物質慾望實現財務相對自由。
我用這些灑脱的故事,藉以勉勵自己:除了日復一日上班,枯燥受限不自在,被房貸車貸育兒壓得喘不過氣,偶爾停下來、慢下來遵從內心以退為進也是人生大智慧。
五、你積累的能力、資源和人品,才是你最大的底氣
待業300多天,我難免陷入焦慮,特別是在現金流入不敷出投簡歷又石沉大海的時候,之所以能挺到現在,還得感謝上一份工作的積累。
待業過程中,我接到的多數機會,無論兼職還是全職——其中有些收入還不錯——都跟我在上家單位的歷練有關。所以我很慶幸27歲~30歲那幾年沒有虛度,雖然苦點累點,但是給了我現在緩口氣的時間。
我更加意識到,今天我們的所作所為,不只決定當下的狀態,還會相當程度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狀態。無論你現在是什麼職業,都要有一種“為自己工作”的心態,力所能及提升專業,積攢資源和口碑,三年後的你肯定會感謝現在你的努力。
六、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靠近那樣的人
裸辭之後我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就是訪談了大量自由職業者和創業者,得知一些“咦!我原來怎麼不知道”的信息。
這些信息,如果你身邊都是按部就班上班的同事,你很難獲得。
不是説按部就班不好,而是説路線不一樣。如果你不想按部就班,我建議你儘早主動結交能折騰的朋友,瞭解他們那個圈子怎麼玩的,耳濡目染你會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新商業模式。
如果朋友圈暫時沒有這樣的人,你可以先讀他們的書、通個間接方式學習,時刻讓自己保持“雷達狀態”,這樣紅利來了,你大概率是最早抓住機會的那批人。
七、寫在最後
6月1日上海解封之後,慢慢恢復如常。看到商學院同學吐槽自己宅久了不想上班,我其實蠻羨慕的,羨慕他們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同時我也清楚,未來沒有“穩定”可言,不是我們不想穩定,而是環境變化太快。
最近有位讀者留言給我點贊“疫情期間一直堅持努力拼搏向上的你”。其實我也想偷懶啊,可是條件不允許。
很多時候,之所以逼着自己往前走,不是前面的風景迷人,而是身後的現實很殘酷。
願我們都能無懼變化、充實自己,邁向更有掌控感的人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一幾(ID:xinyiji90),作者:新一(TEDx受邀講者;曾訪談上百位商業領袖,現在專注於個體發展研究和教育)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email protected]End
想去東南亞淘金,面對複雜的市場卻一頭霧水?6月,虎嗅發起“出海同行”線上分享會,將對大家最關切的問題進行一次集中解答。報名通道已開啓,歡迎掃碼瞭解詳情,溝通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