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互聯網+醫療”光環的浙江太美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美科技”),於近日更新了財務資料,上交所恢復其發行上市審核。太美科技擬在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20億元,保薦機構為華泰聯合證券。
但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太美科技成立9年仍未盈利,三年半虧損超過12.5億,而其本次IPO卻要衝擊百億市值。此外,圍繞太美科技募資7億買樓、頭頂近億元商譽,以及估值增長過快的質疑聲,也從未間斷。
三年半虧損12.5億
高管總年薪1500萬
太美科技是一家生命科學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和服務覆蓋臨牀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環節。目前,公司主要銷售自主研發的臨牀研究、藥物警戒、醫藥市場營銷等領域的SaaS(軟件即服務)產品,同時提供相關領域的專業服務。
據瞭解,SaaS概念是近年來興起的軟件應用模式。SaaS平台供應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屬於自己的服務器,客户根據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訂購所需軟件服務,按訂購服務多少和時長支付費用,並通過互聯網獲得Saas平台供應商提供增值服務。
踩中SaaS概念風口,太美科技也迎來了業績的快速增長。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報告期),太美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5997.43萬元、1.87億元、3.03億元和1.88億元。
但在營業收入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太美科技不僅沒實現盈利,虧損還在逐步擴大。報告期內,其淨利潤分別為-1.83億元、-3.89億元、-5.24億元及-1.58億元,累計虧損12.5億元。截至2021年上半年,太美科技合併層面累計未彌補虧損額4.64億元。
對此,太美科技表示,高額的研發費用、股份支付費用及人工成本使得公司截至目前仍處於持續虧損狀態。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2018年-2020年,太美科技管理費用佔總營收的比重均在130%以上,即使剔除股份支付費用,公司的管理費用率仍達到35%,大幅超過同行可比上市公司。
此外,其銷售費用率常年維持在30%以上,2018年達到50%,研發費用率也常年超過35%,均高於可比公司的平均值。
在“增收不增利”愈發嚴重的情況下,太美科技高管們的薪酬頗受人非議。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高管薪酬總額分別為950.39萬元、938.51萬元、1450.6萬元和737.23萬元。
其中,2020年,太美科技董事長、總經理趙璐的薪酬為182.3萬元,董事馬東的薪酬為125.24萬元,董事張宏偉的薪酬為174.27萬元,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倪曉梅的薪酬為148.6萬元,上述四人的薪酬合計超過600萬元。
8輪融資近30億,騰訊、高瓴站台
目標衝擊百億市值
但連年高額虧損,並沒有影響到機構追捧太美科技的熱情。
天眼查APP顯示,自成立以來,太美科技共先後經歷8輪融資,融資總金額接近30億元,其中最近一輪F輪融資吸金超12億元,吸引了雲鋒基金、軟銀中國、高瓴、騰訊投資、經緯創投等眾多機構入局。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太美科技股東共計46名,其中自然人股東3名,機構股東多達43家。機構股東中,已備案的私募投資基金股東達29家,不屬於私募投資基金監督、備案規定的私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管理人股東14家。
報告期內,太美科技先後進行了多次增資和股權轉讓,公司估值迅速擴大。
2018年4月,太美科技報告期內第一次增資,將註冊資本由857.84萬元增加至902.99萬元,新增註冊資本45.15萬元由新股東新餘浩霖以1元/出資額的價格認繳,沒有任何溢價。
而到了2020年9月,太美科技報告期內第七次股權轉讓,南京凱元將太美有限1%的股權(出資額14.47萬元)以7000萬元價格轉讓給林芝騰訊,此時太美科技的每股出資額價格已高達483.63元,對應市值高達48億元。
2021年9月,變更為股份公司的太美科技再次進行股份轉讓,此次的估值已經來到了80億元。其估值就已經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實控人持股數量低(17.24%),太美科技採用表決權差異安排,即實控人趙璐所持太美科技股份設置為特別表決權股份(“A類股份”),剩餘股東所持公司股份為普通股份(“B類股份”),每一A類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是每一B類股份擁有表決權數量的8倍。因此,趙璐直接持有太美科技62.50%的表決權,並通過9家持股平台合計直接及間接控制公司69.78%的表決權。
根據《科創板上市規則》第2.1.4條標準,“發行人具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市值及財務指標應當至少符合下列標準中的一項:(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二)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2020年,太美科技營業收入為3.03億元,低於5億元。因此,太美科技只能選擇“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作為上市標準。
有市場聲音認為,太美科技報告期內估值快速增長,或是在進行資本運作,以迎合“市值不低於100億元”的上市標準。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一點是,若太美科技初步詢價後計算出的發行後總市值低於100億元,則存在發行被中止的風險。此外,招股書也提示了可能存在本次發行認購不足的風險。
頭頂近億元商譽
募資7億買樓遭質疑
太美科技的鉅額虧損,還與其商譽減值有關。
2019年,太美科技因收購軟素科技、諾銘科技合計形成商譽約1.61億元。由於軟素科技2019、2020年業績未能達到承諾要求,導致公司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分別發生商譽減值2948.35萬元和3463.42萬元。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商譽賬面價值為9700.8萬元,其中因收購軟素科技、諾銘科技產生的商譽賬面價值分別為7552.84萬元、2147.96萬元,未來仍需留意減值風險。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太美科技計劃募資20億元,其中13.10億元將用於臨牀研究智能化協作平台升級、3.5億元用於臨牀研究企業端系統研發升級、1.80億元用於獨立影像評估系統研發升級,以及1.60億元用於藥物警戒系統研發升級項目。
其中,臨牀研究智能化協作平台升級項目擬投資額佔總融資額的65%,遠高於其他項目,原因在於公司計劃投入7.03億元買辦公樓,合理性值得商榷。
上交所也在首輪問詢中要求太美科技,分析購買不超過26000平方米的辦公樓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是否變相投入房地產領域。
太美科技表示,募投項目實施期間,員工人數預計將逐步增長至2604人(2021年底為1492人),現有研發場地和研發硬件預計難以滿足新增人員的辦公需求和研發需求,亟需擴大研發、運營場地面積,並創造良好的辦公條件和環境,吸引更多高層次技術人才。不存在變相投入房地產領域的情形。
對於一家正持續持續虧損中的公司,要花7億買樓,這樣的理由是否能説服上交所和投資者?紅星資本局也將持續關注。
紅星新聞綜合報道 記者 俞瑤 餘冬梅
編輯 陶玥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