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公募日子難過!股東累計“輸血”3.75億

中小公募運營艱難,基金行業再現補充資本金的現象。

9月14日,湘財基金髮布公告,公司註冊資本由1.5億元增加至2億元,新增註冊資金5千萬元,這是湘財基金時隔一年8個月後再度增加資本金。今年以來還有國融、新沃、西部利得、太平基金等多家公募公告新增註冊資本,累計增資達到3.75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部分基金管理人近年來頻頻增資,主要有資本金消耗較多影響新業務開展、拓展新興業務、變更公司股權等方面的考慮,但多數管理規模較小、產生虧損的公募基金管理人更有補充資本金的需求。而各家中小公募也將通過完善投研團隊、提升投資業績、補齊業務短板等方式提升公司的運營管理,儘早實現業務發展和公司盈利。

湘財基金資本金增至2個億

基金業今年已累計增資3.75億元

9月14日,湘財基金髮布公告稱,經湘財基金股東湘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公司註冊資本由人民幣 1.5億元增加至人民幣 2億元。本次增資後,公司股權結構中,湘財證券仍然全資持有湘財基金,出資金額增加為2個億,本次變更新增註冊資金5千萬元。

中小公募日子難過!股東累計“輸血”3.75億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中報,湘財基金旗下9只公募基金(份額合併計算)管理總規模為27.71億元,在全市場149家基金管理人中規模排名第135位。

從產品結構看,湘財基金混合型基金14.6億元,股票型基金2.01億元,債券型11.11億元。公司旗下9只產品中,有4只產品規模不足2個億,7只權益類基金規模皆不足5個億。

事實上,早在2021年1月,湘財基金就曾公告,公司的註冊資本由1個億增至1.5億元,這是時隔一年8個月,湘財基金再度公告增加資本金。

除了湘財基金外,2022年以來還有國融、新沃、西部利得、太平基金等多家公募公告新增註冊資本,5家基金管理人累計增資3.75億元。國融基金還在年內先後兩次新增註冊資本,1月29日公告資本金由1.5億元增至1.7億元,6月25日再次新增至2個億。

談及各家公募密集增加資本金的情況,一位公募高管向記者分析,上述公募基金管理人增加資本金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部分公募基金管理人規模很小,成立時間也相對較長,估計資本金消耗差不多了,可能需要股東增資;第二,部分管理規模較大的公募新增註冊資本,有可能是想參與其他新興業務,比如做公募REITs子公司、成立財富管理子公司等新業務,也會選擇新增註冊資金;第三,部分公募可能是股東股權變更的需求,新增了註冊資本。

另外,據上述公募高管分析,“根據監管規定,基金公司資本金規模低於4千萬,可能會對公募基金的新業務發展產生影響,這種情況也非常有必要增資。”

根據2013年8月2日中國證監會公佈的《基金管理公司固有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的淨資產低於4000萬元人民幣,或者現金、銀行存款、國債、基金等可運用的高流動性資產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且低於公司上一會計年度營業支出的,基金管理公司應當暫停繼續運用固有資金進行投資,其固有資金應當主要用於日常經營管理活動。

“因此,為了不影響公司發展,一般在公募管理人資本金低於4千萬時,就可能啓動補充資本金的流程,這也是部分公募增資的重要考慮。”上述高管稱。

中小公募日子難過!股東累計“輸血”3.75億

上半年8家公募產生虧損

中小公募面臨發展難題

截至2022年上半年,已經披露中報的7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淨利潤總計達到206.17億元,公募基金行業總體實現了利潤增長。然而部分公募基金由於規模偏小、成立時間較短等因素,在今年上半年產生了虧損。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述76家披露中報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中,有8家公募基金產生虧損。其中,虧損最大的是西藏東財基金,今年上半年虧損2785.63萬元;江信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虧損也都超過23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虧損王”西藏東財基金也出現了多次股東增資的現象。

2020年10月,西藏東財基金曾公告,經公司全資股東——東方財富證券決定,公司的註冊資金由2個億增至4億元;2021年7月,西藏東財基金註冊資金再由4個億增至8億元。兩次增資後,除了發展基金子公司業務,增加了較多的資本金的銀行系公募外,西藏東財基金屬於註冊資金較高的公募機構。

北京一位中小型公募總經理對此表示,基金公司發生虧損,一般情況是公司管理規模偏小,或者公司成立時間較短,短期內仍面臨經營困難的局面。

據該公募總經理分析,公募基金業是一個依靠管理規模實現盈利的行業,基金公司的盈虧與管理規模存在密切關係。而由於中小公司存在銀行的“准入白名單”、渠道尾隨佣金等因素影響,如果沒有納入銀行等核心渠道的“白名單”,或者渠道尾隨佣金較高,都可能因此無法做大規模,或者較大比重的管理費收入分給了渠道,基金公司本身的經營變成了微利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尤其是針對管理規模較小、成立時間較晚的基金公司,面臨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據該公募總經理測算,考慮到尾隨佣金的因素,目前基金公司達到200億元以上的管理規模,才可以大體實現盈虧的平衡,這也是不少中小基金公司短期的發展目標。

“為了實現公司盈利,我們這些年也在搭建我們的投研人才團隊、提升投資業績,開展系統建設、補齊產品線和業務短板等,希望做好存量的權益類基金、固收類基金的投資業績,拓展專户業務,更好激勵投研團隊等,希望走出以業績帶動規模發展的路徑。”該公募總經理稱。

事實上,在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大發展、管理總規模從2018年末13萬億增至目前27萬億元的過程中,基金行業的頭部化效應也是愈加凸顯,行業發展的“兩極分化”現象是愈演愈烈。

截至2022年中報數據,易方達基金公募管理總規模達到1.62萬億元,廣發基金1.31萬億元,天弘、華夏、博時、南方基金等都邁入“萬億俱樂部”。其中,基金行業頭部前20家基金公司管理總規模達到17.32萬億元,行業規模佔比達到65%。但是也有易米基金、明亞基金、華宸未來基金、國融基金等多達13家公募管理人管理總規模不足20億元,淪為“小微基金公司”。

“基金行業的分化是自然現象,”一位銀行系公募高管對記者表示,資產管理行業在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從根本上來講,國家的發展壯大是我們基金行業發展的根基,具體到中小基金公司,有的通過深入的投研改革和投資業績的釋放,實現了快速發展;有的通過特色化產品佈局,在某些細分行業和領域建立了競爭力,形成“小而美”的公司。

“在快速發展壯大的資產管理市場,銀行、保險、公募、信託等各類資金都在積極佈局,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中小公司成長和發展的機會仍然存在,我們需要找準自身資源稟賦,在細分市場和特色化領域做出投資業績,每家公司都有繼續發展的空間。”這位銀行系公募高管稱。

中小公募日子難過!股東累計“輸血”3.75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小公募日子難過!股東累計“輸血”3.75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