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中資券商“入冬” 上半年營收淨利潤雙降
隨着A股中期業績披露完畢,在港中資券商的業績也隨之浮出水面。
今年上半年,投行業務腰斬、港股市場低迷,高收益美元債暴跌,使得注重在香港做市、投行中介等重資產業務的在港中資券商普遍面臨營收、淨利“雙降”。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在港中資券商中,僅華泰國際和中泰國際的淨利潤實現正增長,中金國際和中信證券國際淨利潤均同比下降超40%。曾經的“營收老大”海通國際則直接由盈轉虧。華泰國際以營業收入(50.21億港元)和淨利潤(13.10億港元)分別同比上漲17%及19%的好成績,位居在港中資券商榜首。
具體來看,去年“香港IPO之王”中金國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港股IPO共27單,融資規模26.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1.2%;再融資方面,完成79單,交易規模55.08億美元,同比下降90.1%。美股方面,中資企業美股IPO共完成5單,融資規模1.48億美元,同比下降98.9%。中資企業美股再融資和減持共完成11單,交易規模 2.07億美元,同比下降96.7%。投行業務的腰斬讓中金國際的營收下降31%,淨利潤更是下降42%。
中信證券國際、國泰君安國際、海通國際等去年的港股IPO前十強選手,今年上半年投行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水。
銀河國際另闢蹊徑,開拓東南亞市場。股票經紀業務在新加坡市場穩居第1,在馬來西亞市場排名第2,在印尼和泰國市場也排名前列,同時,投行業務營收逆勢增長49%。數據顯示,銀河國際淨利潤雖然同比下降超70%,但仍然實現了4700多萬元的盈利。
投行業務縮水的同時,自營收益虧損讓在港中資券商更加“雪上加霜”。在為數不多披露具體營收構成的國泰君安國際財報裏,交易及投資收益是唯一虧損項,虧損約2.87億港元。
興證國際將盈轉虧的主要原因歸於受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地緣政治以及疫情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股權及債券投資公允價值發生變動而產生虧損;同時,受投行項目週期性影響,承銷業務收入同比減少;以及報告期內就保證金貸款產生之應收賬款的預期信貸虧損。
西證國際營收、淨利潤雙雙錄得負收益。半年錄得綜合淨虧損約2.02億港元,該公司董事會認為,上述業績下滑主要由於報告期內坐盤買賣業務錄得投資虧損淨額約1.15億港元,同比減少約198%。
銀行系的中資券商交銀國際則在2022年上半年因自營交易大幅虧損13億港元,同比由盈轉虧,環比虧損擴大。
中泰國際研究部副主管趙紅梅認為,恆生指數過去12個月下跌24%,3月一度曾創十年新低,投行業務方面,港股IPO融資金額同比下跌91%,同時,內地房企發生大面積違約導致中資高收益美元債下跌劇烈;在資金端方面,香港銀行間拆借利率大幅上升至0.87%,這些外部因素導致在港中資券商經紀、投行、自營、資管多條業務線收入下滑,尤其是投資收益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