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募調研上市公司7.22萬次,刷新曆年之最
原標題:7.22萬次調研!創歷史新高
2022年金秋未至,公募基金調研上市公司頻次和數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並刷新曆年之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141家公募基金調研上市公司總次數7.22萬次,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刷新了歷年新高。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今年以來股市大幅震盪,板塊輪動加速,同時高景氣產業主線內存在大量細分領域投資機會,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上調研場次增加,都讓今年公募調研數據快速攀升。展望未來,通過深度一線的調研做好投研工作的趨勢,還會繼續加強,並將有助於公募基金提升投資勝率和打造可持續的投資業績。
今年公募調研上市公司7.22萬次
已超去年全年水平
隨着今年股市波動加大,公募基金加強了上市公司調研力度。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7日,今年以來141家公募基金調研上市公司總次數7.22萬次,已經超去年全年的6.93萬次,刷新曆年新高;平均每家公募調研涉及的上市公司數量328家,也比去年全年的281家增長16.6%。
談及公募調研數據創新高的情況,銀華互聯網主題基金經理王浩表示,調研數據刷出新高,主要是因為部分區域受疫情影響出差困難,反而促進了線上交流成為主要的調研形式,習慣於線上調研之後,其便利性逐漸顯現,每天安排的場次大幅增加,也體現為每天工作時長不斷延長;另一方面,今年股市大幅震盪,也進一步提升了機構投資者的調研需求。
嘉實基金也認為,今年公募調研次數快速攀升,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今年市場風格表現更加極致,波動較大,板塊輪動加速,這需要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研究員都要更密切進行一線調研;第二,從中長期看,公募基金經理更密集的調研也與當下市場長期的結構化趨勢息息相關;第三,在確定性的產業機會中尋找優質個股時,不僅需要挖掘,還需要追蹤,需要不斷地進行動態評估,這些都需要充分的調研為基礎。此外,今年調研頻次整體增多,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線上方式增強了調研的便捷性。
“當下市場結構化趨勢進一步明顯,其中包括能源轉型等為代表的高景氣產業正成為投資主線,但這一產業主線細分領域諸多,潛在的細分投資機會也較為豐富。如果要前瞻性捕捉這些機會,需要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充分走出去,深入產業一線,以更高頻、更寬的研究視野,去檢視和挖掘產業鏈機會。”嘉實基金相關人士稱。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也表示,隨着公募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多,近年來股市波動加大、市場風格的切換,以及地緣政治,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基本面影響加大等因素,依靠主動選股、自下而上投資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也加大了上市公司調研力度和密切跟蹤程度,這些都導致公募調研上市公司的頻次增多,覆蓋範圍也越來越廣。
市場具有非有效性和弱有效性
深度一線調研有利於識別機會和風險
從各家公募調研數據來看,截至8月27日,今年以來嘉實基金以調研783家上市公司、1690次的調研總次數位居公募基金行業首位;華夏、南方、富國、博時基金,今年調研總次數也超過1300次,可謂調研最為勤奮的頭部公募機構。
另外,廣發、鵬華、中歐、銀華基金等多家公募今年調研總次數也超過1000次,調研公司家數都超過了500家,皆位居行業調研次數的前十強。
談及頻繁調研和廣泛調研對公募基金做好投資的作用,銀華基金王浩認為,公募基金頻繁調研可以使得信息“船舶”速度加快,投資機會會迅速被市場發掘,表現為股價震盪加劇,更容易急漲急跌。作為一個整體,頻繁調研並不能增加市場的回報率,不增加收益率,但對每一家投資機構而言,不參與調研競爭就會錯失投資機會。
嘉實基金也認為,中國市場具有非有效性和弱有效性的特徵,其市場信息的傳播是逐層的而非同時的。市場有效程度的不同,決定了在中國市場做投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基本面投資和深度研究。所謂基本面投資,是從宏觀、產業、企業的基本面遴選更有質量的信息,用不斷完備的方法論去驗證和分析信息,從中獲取回報;而深度研究最核心的環節就是調研,通過紮實的調研既有利於持續追蹤、識別機會,也有助於防範風險。
據嘉實基金分析,通過反覆的調研,尤其是對目標產業和目標標的的持續追蹤,有助於保持對標的的把握,進一步提高研究的勝率;第二,通過對產業、行業與個股的高頻追蹤,以及在產業內廣泛調研,有利於進行交叉驗證;第三,當下市場機會更傾向於結構化與細分化,結構化表現在市場機會始終藴藏在少數景氣產業中;細分化則體現在即便是同一個高景氣產業中,也更多需要聚焦其中的細分優勢領域;最後,深度的一線調研,有利於更好識別行業、企業最接近真實的狀況,更利於識別和發現潛在的風險,而這是案頭研究很難做到的。
從近五年來看,公募調研總數據、平均每家公募調研上市公司數量都在持續攀升,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上述現象大概率會持續下去。
“這種情況有望繼續持續下去,業績是每天公告的,競爭也是無處不在的。”王浩稱。
嘉實基金也認為,從未來趨勢看,投資的過程只會越來越嚴謹,投資與研究的互相驅動會越來越緊密。以調研來增強研究的可靠性,會始終是公募的主要選擇。伴隨大數據等技術發展,金融科技的賦能或許會提升包括調研在內的深度研究過程的勝率。
“在嘉實有一種共識,那就是先做社會研究家,再去做投資者。”嘉實基金相關人士稱,我們相信只有通過持續的、深度的基本面研究,才能不斷強化對產業、對行業、對企業的基本面理解,才能不斷提升投資的勝率,也才有機會為投資人提供可持續的業績。
據悉,為鼓勵投研團隊積極調研,嘉實構建了“投資須研究,研究即投資”的投研體系,要求從基金經理到研究員,投研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要全程參與研究、投資,力求明確每一筆投資收益的來源和邏輯。同時,嘉實基金還加強探索和夯實投研一體化,進一步推動行業研究與投資的互為一體和雙向驅動。
責任編輯: 微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