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銷售費用侵蝕利潤,藥品集採常態化,苑東生物如何謀發展?和訊SGI評分89

由 湯生 發佈於 財經

9月16日,成都苑東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苑東生物”)最新的SGI評分出爐,該公司獲得了89分的高值。從下圖可以明顯看出,苑東生物評分止跌反彈,二季度的發展比較樂觀。

營收與淨利潤實現雙增長 銷售費用侵蝕利潤

據瞭解,苑東生物隸屬於醫藥製造行業,是一家以研發創新驅動,集化學原料藥、高端化學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經營業務為化學原料藥和化學藥製劑的研究、生產與銷售。

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8億元,同比增長14.65%;歸母淨利潤為1.17億元,同比上升36.32;扣非淨利潤為8378萬,同比上升30.07%。收入和淨利潤雙增長,苑東生物表示,主要系公司化學制劑板塊的主要產品伊班膦酸鈉注射液等銷量持續增長,依託考昔片中標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貢獻新的增量所致。

不僅如此,如下圖所示,苑東生物2016年—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為0.57億、0.64億、1.35億、1.08億、1.78億,該公司的淨利潤增長十分明顯。

苑東生物毛利率維持在88%以上,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但是淨利率相對來説,優勢並不明顯,如下圖所示,前四個季度苑東生物淨利率均不足20%,在行業內優勢不太明顯,本報告期內淨利率才得以略微上升,增至23.53%。

半年報顯示,苑東生物的銷售費用2.22億,同比上升2.46%。單看上升指數並無法看出任何端倪,但是對比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就發現該公司存在的明顯問題。苑東生物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4.98億和1.17億,銷售費用約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44.5%,幾乎相當於淨利潤的2倍左右,由此可以看出,鉅額的銷售費用嚴重侵蝕了苑東生物的淨利潤。

另外,報告期內,政府補助1655萬,佔公司利潤總額的比重為13.13%,若未來政府補助政策發生變動或公司不能滿足補助政策的要求,也會對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

國家藥品進行集中採購 機遇與風險並存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1-5月我國醫藥製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11162.30億元,同比增長25.86%。實現利潤總額2.244.8億元,同比增長82.88%。醫藥製造營業收入利潤率約為20.08%,較上年同期提升6.38%。

醫藥行業增長較好,但是目前,國家持續推進集中採購等政策,據瞭解,第五批國採中選結果將在2021年10月起正式執行,隨之第六批國家集採也將於今年年底啓動。據國家醫保局表示,2018年至今,已實施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採,共覆蓋218種藥品,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4%,集採藥品價格從國際最低價的2~3倍下降到與之相當的水平,節約藥品費用已達1500億元。

如今,藥品集採成為常態化,集中採購後藥品價格勢必大幅下降,但是面對巨大的市場蛋糕,很多企業希望通過醫集採大考,成功中標,進而實現“以量換價”。

苑東生物此次營業收入的持續增長就依託於考昔片中標第三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貢獻新的增量。但是,集採猶如雙刃劍,機會和風險並存。一方面,可以利用集採銷售實現增量,提升二、三終端覆蓋,完善商業配送體系構建全國分銷網絡,為產品拓展基層、 OTC 和第三終端市場奠定堅實的渠道基礎。

另一方面,中標產品續標存在不中標或中標價格進一步下降的風險;公司其他產品面臨參加國家藥品集中採購不中標或中標價格大幅下降的風險。若在極端情況下,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且銷量沒有大幅上升,藥品毛利率和淨利率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對公司業績也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突破瓶頸,有兩條路可走,要麼自己中標產品價格更低,要麼另闢蹊徑研發出市場差異化產品出來。

研發投入佔比高 國內醫藥行業創新發展在提速

苑東生物以自主研發為主,同時不斷強化BD職能,通過外部引進、合作開發等多方式佈局創新藥,加快實現創新藥研發的突破。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苑東生物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為18.91%,佔比較高且持續加大。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研發費用為9429萬元,同比增長43.16%,主要是研發人員增加、試驗實驗費以及研發材料費增加。研發人員數量由252人增至324人,其中博士25人,碩士107人,本科161人,大專及以下31人。

據苑東生物近期公告顯示,其核心技術人員劉華近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職,期間主要負責公司原料藥的研發工作及公司化學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日常運營管理工作,該公司表示劉華的離職不會影響公司在研項目的推進和實施。

目前,苑東生物在線項目50餘個,創新藥項目佔比達20%,其中2個自主研發化學1類新藥即將分別進入III期、II期臨牀試驗;1個生物1類新藥即將進入臨牀研究。 疾病領域,麻醉鎮痛領域是苑東生物重點打造的產品管線,已上市麻醉鎮痛及相關領域產品9個,在研20餘個,其中新藥5個、管制類特藥9個。

當下,我國醫藥行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 IQVIA 數據統計,我國的人均藥品消費金額顯著低於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目前,國內藥品生產的主要途徑還是在國際原創新藥基礎上開發仿製藥或改良新藥,創新藥在中國醫藥市場份額佔比相對較小。

隨着陸續出台支持國產創新藥發展的政策以及藥企藥物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已經湧現出了像苑東生物這樣一批本土創新醫藥企業,傳統仿製藥企業積極佈局戰略轉型,創仿結合,相信中國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將會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