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來,海運價格開啓猛漲模式。據寧波航運交易所消息,美西、美東航線市場運價均已上漲至201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8月初,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通過微博公開發文,呼籲降低出口集裝箱海運價格。該號召在市場上獲得了積極響應。許多網友在該微博評論中表示,疫情以來外貿企業生存本就困難,船公司運費大幅度漲價對中小外貿企業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同時也有網友認為,疫情嚴重,跑遠洋航運風險大,人工費大幅漲價,運價上漲也是合理的。
“外貿人真是太不容易了”
據樂歌股份發佈的《關於外貿出口企業共同呼籲平抑出口集裝箱海運價格的號召》顯示,4月份以來,我國出口恢復很快,其中,浙江省寧波市集裝箱出口7月份已出現正增長,尤其是跨境電商出口業務高速增長。
樂歌股份認為:“船公司不能只是通過大幅提價的辦法來增加利潤,應該考慮積極增加運力。”據悉,5月份開始,中外船公司把寧波到美國西岸的價格從標準的1300美元一個高櫃重箱逐步提升到3000美元,寧波到美國東岸的價格從標準的3000美元提升到4850美元,6月份後一直維持這個高價。
“船公司最新通知8月份將進一步上調價格,除了價格高外,大量外貿出口企業的訂艙要提前20多天。即使訂艙成功,也存在被甩倉的可能。出運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按照外貿企業的船運價格高低來決定。誰出價高,誰的貨就可以出。”樂歌股份透露。
一中小外貿企業老闆稱:“今年外貿人真是太不容易了,現在船公司運費大幅度漲價,對於做CIF的訂單,之前與客户確認好價格的,現在基本上都要倒貼了。雖然很多外貿企業都是做FOB,但也因為船公司只想接高價紛紛被甩櫃,甚至有船公司直接説你急就出1500美元-2000美元加價,我們給你出。”
對於此次發文,項樂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貿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運費大幅度漲價導致了許多外貿企業陷入了困境,樂歌作為寧波外貿的頭部企業,又是公共海外倉的平台,有責任站出來。”
據悉,樂歌股份佈局跨境電商已有9年,同時公司從7年前開始建立海外倉,持續加強跨境電商業務,公司歐美日海外倉在疫情期間配送順暢,預計今年二季度境外電商銷售同比增長68%左右。
項樂宏坦言:“我們或許無法左右國外的船公司,但是希望國內船運公司能夠積極增加運力,將運價降至合理區間,為穩外貿穩經濟助力。”
“運價適當上漲是合理的”
在樂歌股份為外貿企業發聲後,外貿出口企業與船公司在海運價格上的矛盾也被正式擺到了枱面上。
在項樂宏看來,“航運價格適當上漲是合理的,能夠理解,但在短時間內提價超過130%,我覺得太多了。”同時他還表示,希望國家政策部門完善相關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8月4日,發改委網站發佈消息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國資委、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清理規範海運口岸收費行動方案》,全面部署清理規範海運口岸收費工作。
《行動方案》從9個方面明確了工作任務。包括進一步完善港口收費政策、規範引導船公司收費行為、加強船代、貨代收費監管、規範港外堆場收費、完善收費目錄清單制度、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監督檢查及開展簡化收費模式試點。
實際上,受疫情衝擊,航運公司的日子也並不好過,海外疫情的持續對船商也帶來很大考驗。某海運公司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海運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上半年公司整體運營情況並不樂觀,為了降低公司成本減少了航次,下半年需求大幅增長導致出現運力不足,但公司對價格的調整都是基於供需情況來決定的。”據知名航運諮詢公司Alphaliner研究顯示,今年上半年,絕大多數排名前列的集裝箱航運公司已經減少了船隊數量,並從市場上將船舶撤下。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為,海運價格上漲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表示:“今年上半年整個市場面臨較大的市場壓力,各國的船運企業紛紛壓縮自己的市場,而且很多公司都選擇暫時放棄海運服務。在這樣的情況下,海運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供給量下降,但是隨着中國的需求量恢復,下降的供給量在短時間內沒能完全恢復,最終導致當前面臨的問題。”
江瀚稱:“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説,供給和需求是直接決定價格的,當供給不足需求又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漲價是必然的結果。除非供給能夠快速跟上,否則這種價格矛盾將很難得到有效解決。”
對於樂歌董事長呼籲平抑出口集裝箱海運價格的號召,江瀚認為:“這種呼籲只能認為是給市場一定的信號,甚至於是給市場參與方一定的輿論壓力,但是從整體來看,要判斷市場參與方到底去不去做沒那麼容易,畢竟誰都面對生存的壓力,漲價也是為了生存,所以最終要看市場參與方之間能不能形成共識。”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發展和走勢是決定海運行業未來的重要變量。海運領域同樣應該遵循市場化定價的方式,因此從預計未來需求下降角度出發縮減運力無可厚非,如果在目前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貿然增加運力並不是市場化決定配置資源的方式。在市場供求的作用下,如果運價過高,自然海運需求就會下降,從而倒逼海運企業降價。如果採用非市場化方式在虧損的情況下增加運力,對於行業長遠發展將造成損害,也不會真正尋找到合理的運力平衡點。”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