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7日訊 上半年疫情嚴峻,經濟發展壓力重重,然而我省上半年裝備工業增速卻由負轉正,其中通用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2.5%、31.9%和7%。
讓人驚喜的業績背後,有“一重”“齊車”“哈電”“東安”等老牌央企在面對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雙重挑戰時的不懈努力,他們乘風破浪勇闖國內和海外市場,在危機面前,喜訊連連,經濟效益顯著提升;他們攻克技術難題,勇攀高峯;他們發起自我挑戰,強化管理,推高產品質量,再次發揮了夯實我省工業經濟基礎,穩定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
抓住機遇,不斷擴大“朋友圈”
——中國一重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92.3%;
——齊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6億元,實現簽約額40.3億元;
——東安汽發產品銷量同比提高22.5%,收入同比增長41.9%,6月份收入同比增長94.7%;
——東安動力生產發動機15.4萬台,同比增長37.8%;銷售發動機15.6萬台,同比增長43.9%;
——哈電鍋爐累計完成電站鍋爐39台643.4萬千瓦,順利完成上半年目標任務。
這是部分駐我省央企上半年的成績單,幸福得讓人有些眼暈。
這幸福來自於爭分奪秒的努力——
今年2月,中鐵集團啓動3.2萬輛鐵路貨車採購項目。中車齊車集團得知消息後,市場營銷部從大年初三開始一直加班並圓滿完成投標工作,在國鐵一期新造招標中,獲得8000輛訂單,市場佔有率達25%。此外在國鐵一期修理招標中,齊車公司所屬哈車公司獲得3539輛訂單,市場佔有率達10.11%。海外市場也有斬獲,齊車公司憑藉長期良好合作關係,與海外客户簽訂了5年框架協議。
這幸福來自於增量,來自於合作伙伴對於踏實做事的認可——
在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遞交的上半年成績單中,有一份跨國訂單十分搶眼——這就是東安動力與意大利比亞喬集團簽訂的發動機供應訂單。“比亞喬項目是東安動力第一個出口項目,也是主要出口項目,兩位老朋友已攜手走過12個年頭。”東安動力總經理助理滕紅説,上半年,東安動力已向比亞喬出口發動機2800餘台,高於往年同期。
哈電鍋爐也傳來了產品遠銷包括印度、美國、巴西、土耳其等亞、歐、非、南北美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喜訊……多家駐省央企在逆境中頻頻取得新突破,進一步擴大“朋友圈”。
科技創新,市場競爭有底氣
幸福當然還來自於自身的不斷努力——
中國一重重型裝備製造廠的車間內,機聲隆隆,為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生產的熱連軋機正在裝車,準備發往大連港。
遠在北京的中國一重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許崇勇電話裏欣喜地告訴記者,因為解決了“卡脖子”技術,可以替代原本需要進口的零部件,從而簽訂了福建大東海1780毫米熱連軋等重要合同,還能為俄羅斯鋼廠、韓國現代制鐵提供冷軋支承。
“一重”科技部副總經理聶義宏就對記者説:“科研成果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會吸引訂單慕名前來,這也激勵着我們絲毫不敢停下創新的腳步。”今年6月1日,由“一重”大連核電石化有限公司承製的全球首台3025噸超級漿態牀浙江石化鍛焊加氫反應器成功製造,刷新了世界鍛焊加氫反應器的製造紀錄,標誌着我國超大噸位石化裝備製造技術繼續領跑國際,進一步彰顯了中國一重的“大國重器”的地位。
與此同時,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也捷報頻傳。7月30日,由哈電鍋爐研製的國產首台華能北方錫林郭勒勝利電廠2×66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配風扇磨塔式褐煤機組1號鍋爐168小時試運圓滿成功,這是國產首台第五代褐煤鍋爐投入商業運行,標誌着660兆瓦等級配風扇磨塔式鍋爐技術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鍋爐設計開發處副處長顧瑋倫説,從1954年建廠至今,哈電鍋爐累計持有有效專利644項,其中發明專利146項。
強化管理,發展走出高質量
國內市場不放鬆,國外市場要緊抓,雙向搶市場的同時,央企還向內部要動力,強化管理,降低成本是效益提高的又一路經。
在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廠區內,一處新建的自動化廠房正在進行加緊建設。
東安汽發項目銷售部長助理劉華軍介紹説,東安汽發通過重編預算嚴控成本在提效節能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今年截至7月底五項費用同比下降53.2%;成立了刀具降本、6AT降本等6個工作組,着力降低變動成本,截至目前,綜合降本率達3.41%。
東安動力也通過科學統籌調配、打通各條生產線兼容生產全系列機型、逐步優化毛坯機加性能、優化工藝路線等舉措提升產能,DAM16K發動機小時產量由65台提升至72台,總裝生產線發動機日產由960台提升至1300台。
“一重”在推進企業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了以勞模等先進基層力量為依託的“4451”的基層創新體系,在提高機牀加工效率的同時,促進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提高。上半年,通過管理提升、強化過程控制,中國一重生產質量穩步提升,石化反應器、軋機機架、軸承座等一批重點項目順利出產。
哈電鍋爐憑藉精益設計研發模塊以提效率、縮週期、降成本為主要目標,以產品系列化、通用化和標準化為方向,最終實現小機組主輔材料種類減少近40%,出圖量減少近50%,技術準備週期有效縮短。更值得一提的是水冷壁分廠在MPM設備快速換模方面,實現了模具拆卸速度提升67%,整體換模時間縮短74分鐘,換模效率提升30%,單月增加分廠生產能力100餘噸。
不平凡的2020年,勇往直前才可能乘風破浪,駐省央企上半年的成績單讓人驚喜連連,希望下半年,“穩定器”發展更穩定,“壓艙石”實力更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