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預計下半年更多中概股迴歸,40多家符合赴港上市條件

  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投行業務受到嚴重拖累。

  據金融數據服務商Dealogic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18日,亞太地區今年投行業務收入52.40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58.19億美元同比下降9.9%。下半年亞太地區投行業務有何發展趨勢?6月23日下午,瑞銀投資銀行舉行媒體電話會進行解讀。

  瑞銀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及中國總裁金弘毅介紹,投行業務最大的單一拖累因素是收購兼併(M&A;),上半年亞太併購收入10.50億美元,同比下降30.4%。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出差不便,而併購很多時候需要線下拜訪、面對面洽談策略。此外,在經濟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原本的併購計劃都會放慢,企業希望看清疫情後實體經濟的運行對目標公司有何影響。

瑞銀預計下半年更多中概股迴歸,40多家符合赴港上市條件
  金弘毅表示,為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許多企業的融資活動更加活躍,但多采用閃電配售或快速發行策略,再融資、可轉債非常活躍。

  中概股迴歸港股二次上市引發市場廣發關注。京東、網易在兩週內相繼回到港交所二次發行,融資約70億美元。瑞銀稱,這表明國際資本市場資金非常充裕,足夠支持這些企業的上市。

  瑞銀指出,新經濟企業的迴歸,使得恆生指數入選公司從金融、傳統工業為主的舊經濟變得更加多元化。儘管當前新經濟公司僅佔港交所每天21%的交易量,但從牛熊證、認股證等衍生工具交易來看,新經濟公司交易佔比達到64%。這意味着,新經濟公司對投資者開展衍生工具交易非常有吸引力。

  下半年港股市場主要有以下三個趨勢,瑞銀股票資本市場部亞洲區主管黃培皓介紹——

  趨勢一是預計下半年有更多的中概股迴歸項目,瑞銀對投資者認購的踴躍程度很有信心。在美上市中概股中,有40多家公司符合迴歸香港進行二次發行上市的資格。

  金弘毅認為,中概股到香港二次上市主要有兩個動機,一是“買保險”的動機,一是帶動股價的動機。在港股上市後,更熟悉這些企業的亞太投資者羣體明顯拓寬,對股價有拉動作用。這也是阿里、京東、網易在港股上市後股價上升的原因之一。

  趨勢二是,更多的新經濟企業到港交所主板上市。從行業來看,今年主要有醫療、生物科技、消費零售、物業管理等代表企業。

  趨勢三是,將有更多的可轉債、可交換債發行。

  黃培皓介紹,今年港股市場尤其是包括可轉債和可交換債在內的規模已經有50億元,而去年同期水平是19億元。可轉債等發行翻了兩倍多主要是因為當前處於低利率環境,而股市較為活躍。從發行人角度,可以用較低成本的股票衍生產品發行可轉債,持有人則享受將來股價上升的權利。在港上市的內地公司越來越接受這樣的工具。(稜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王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8 字。

轉載請註明: 瑞銀預計下半年更多中概股迴歸,40多家符合赴港上市條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