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寶:商業銀行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體現。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列為年度重點任務之首。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業的使命和天職,銀行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大局和責任,也是市場和機遇。

推動製造業

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製造業是推動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力軍。縱觀世界近現代歷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主要發達國家現代化的共同經驗。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製造業發展成效顯著,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已成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總體上仍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實踐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製造業,是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製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黨的十九大做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製造業具有價值鏈長、關聯性強、帶動力大的特徵,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領域,為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提供原料、設備、動力和技術保障,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局。目前,我國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接近30%,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參與國際產業競爭的重要力量。國際經驗表明,沒有高質量發展的製造業,就難以提高國家供給體系的質量,就無法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沒有經濟發展的高質量。

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加快銀行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金融是經濟的血液,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業行穩致遠的根本。當前銀行業面臨經濟轉型、同質競爭、監管趨嚴、息差收窄、風險管控等諸多挑戰,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具有產業鏈條較長、客户數量眾多、金融需求多樣化等特徵,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近30%,是銀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標客羣。銀行根據自身的戰略定位、風險偏好、機構能力和稟賦優勢,差異化市場與客户定位,特色化、綜合化、智能化、集約化支持製造業發展,打造銀行核心競爭力和轉型升級的新路徑,促進銀行業和製造業實現雙贏。

銀行支持製造業

高質量發展的實踐

近年來,銀行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決策部署,持續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多措並舉支持製造強國建設。在製造業下行壓力加大、有效需求總體不足的情況下,銀行業通過加大資源配置、創新金融服務、優化政策標準、健全配套政策,加大融資支持力度,使製造業貸款總量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完善銀行發展策略與金融資源配置

銀行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製造業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從講政治的高度將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製造業作為銀行的使命擔當,持續完善戰略定位、風險偏好、政策標準和資源配置,積極支持先進製造業、綠色製造、科技型企業等領域,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組合管理,調整金融支持方向和結構,合理設置融資期限,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優先滿足製造業合理的融資需求。根據上市銀行數據,截至2019年末,29家上市銀行製造業貸款金額合計達9.57萬億元,佔全部公司貸款餘額的17.28%,佔比居各行業第一;製造業貸款餘額較上年增長1.48%,增速為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能及時滿足製造業企業合理的融資需求。

優化授信政策標準與信用評級模型

製造業細分行業眾多,不同行業企業經營特點、企業規模、財務狀況差異性較強,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是銀行業授信支持的痛點與難點。為提升製造業金融服務的普適性,銀行優化製造業授信政策標準和信用評級模型,提高政策覆蓋面,擴大客户

准入範圍。堅持“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只唯優劣”的授信原則,結合行業成熟度、發展趨勢和風險狀況,細化製造業細分行業授信准入標準,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力度;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基礎、產業特色、資源稟賦,制定區域性授信政策,因地制宜地支持製造業特色區域發展。評級模型方面,優化中小微製造業客户信用評級模型,設置適合中小微企業特徵的定性、定量評分標準,避免評價“一刀切”現象,提升中小微製造業客户評級等級;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完善線上獲客渠道及准入策略與模型設計,解決製造業客户融資痛點。

創新金融產品體系和信貸管理體制

銀行立足製造業客户生產經營實際需求,主動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滿足客户的多元化、個性化融資需求。創新“融資 融智”“商行 投行”“境內 境外”的金融服務模式,探索投貸聯動和知識產權質押,為製造業客户提供綜合、快捷、優惠的金融服務。依託製造業產業鏈核心企業,積極開展倉單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保理、國際國內信用證等產業鏈金融業務,有效滿足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需求。針對製造業客户特徵、風險特點及管理要求,適時優化信貸管理機制,改進製造業行業與客户授信評價機制,合理考量企業技術、人才、市場前景等“軟信息”;充分關注企業“三表”“三單”“兩品”等非財務信息,應用金融科技進行客户風險畫像,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健全銀政、銀擔、銀保、銀企等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有效降低銀行信貸風險;強化製造業敏感行業與高風險客户的監測預警,及時發現和處置風險。

健全製造業金融服務配套支持政策

銀行持續健全製造業支持政策體系,提升金融可獲得性與服務質效。一是建立製造業專項貸款額度,將貸款到期騰出的規模優先用於支持製造業貸款投放,從信貸資源分配上予以傾斜。二是貸款定價方面,對製造業客户、中長期貸款FTP計價和貸款撥備計提給予優惠,提高分支機構支持製造業的積極性。三是在授信審批方面,對製造業客户開闢綠色通道,堅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並加大平行作業力度,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審批,改善客户體驗。四是加大分支行授權力度,按照權責對等、能力匹配原則,在充分評估基礎上下沉審批權限,簡化製造業中小微客户業務辦理流程,提升服務效率。五是完善製造業貸款盡職免責規定,健全製造業貸款“敢貸、願貸、能貸”機制。

有效防控制造業企業授信風險

製造業是銀行重點支持的領域,也是不良貸款率高企、影響銀行資產質量的主要領域。2019年末,六大國有商業銀行製造業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4.85%,高出全部商業銀行2.99個百分點,也遠高於其他貸款投放領域。有效防控制造業貸款風險,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一是堅持獨立審貸、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原則,明確發展策略與支持重點,市場化、法制化、規範化支持製造業融資需求。二是多措並舉提升專業技能,強化貸款“三查”,加強企業自身債務槓桿約束,加快科技賦能,注重從准入源頭把控風險。三是加強與政府、企業、同業的協作,切實防止多頭授信、過度授信、空殼授信,不盲目壓貸、抽貸、斷貸,支持其合理信貸需求。四是創新風險處置方式,提升風險監測預警能力,綜合運用不良核銷、打包處置、債轉股等方式,加快處置不良貸款。

在銀行支持製造業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銀行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仍面臨挑戰與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銀行等共同加以解決。一是製造業企業有效融資需求不足。我國製造業普遍產能過剩嚴重,製造業企業平均利潤率不到3%,加上融資成本較高,企業擴大再生產的意願不強。二是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特別是對於中小微型製造業企業,普遍存在管理不規範、經營不穩健、財務不透明、數據不真實、信用記錄缺失等問題,銀行獲取和交叉驗證相關信息的成本較高,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導致銀企合作難、成本高。三是銀行貸款風險高企。受制造業企業資信實力不強、抵質押品不足、生產經營與財務指標波動較大等因素影響,加上銀行針對製造業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模式,導致製造業貸款經營風險偏大。近年來,市場上不乏大中型製造業龍頭企業出現債務違約、貸款逾期等風險事件。

對銀行支持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銀行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基礎性工作。為助力我國由製造業大國邁向製造業強國,對銀行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有關建議如下。

明確授信政策,加大製造業支持力度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重中之重。銀行要提高站位,主動擔當,從銀行定位、發展策略、信貸配置等方面,主動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推動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完善授信政策與信貸管理制度,大力支持製造業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突破創新上的融資需求,提高對具有自主研發優勢、成長性強的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擇優支持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做強做優;對主業突出、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製造業企業,給予適當的緩衝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突出重點領域,提升銀企合作水平

銀行要結合客户需求,突出重點和服務特色,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銀行要堅持以客户為中心,深入理解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特點,以客户實際生產經營需求為出發點,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金融產品,引導客户對生產經營、固定資產建設、對外投資等做出科學的融資規劃,合理安排融資資金和還款計劃,優化資本與財務結構,防範融資和償債風險,提高財務穩健性、可持續發展和抗風險能力,打造新型的銀企合作關係。

完善產品體系,提供綜合化服務

針對製造業企業融資訴求,銀行應加快產品創新,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一是優化產業鏈金融服務,提高製造業產業鏈融合度。以製造業供應鏈核心企業為切入點,通過保理、訂單融資、保兑倉等產品,解決企業上下游客户的資金需求,助力打造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二是豐富跨境金融產品,支持製造業企業“走出去”。通過項目融資、併購貸款、出口信貸等產品,支持製造業龍頭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提高國際競爭力。三是創新中長期信貸產品,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開發製造業“研發貸款”,支持企業技術研發,減輕研發費用支出壓力。四是穩健推廣投貸聯動業務,助力培育新興產業。對不同發展階段的製造業客户,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提高科創型企業融資產品的匹配度。

加快科技賦能,提升銀行服務質效

銀行要主動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切實解決製造業企業金融服務渠道受限、成本較高、效率不高和風險過高等痛點,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一要豐富獲客渠道。通過手機APP、門户網站等方式,運用大數據、客户畫像精準獲客,客户線上申請和提交材料,拓寬銀行服務渠道,降低交易成本。二要開展智能作業。通過移動展業進行業務受理、流程操作與信息處理,客户不用多次往返銀行辦理業務,簡化業務流程;通過標準化和結構化報告模板、財務報表自動識別與智能分析等,提高作業效率,改善客户體驗。三要升級信審技術。銀行要運用金融科技手段,進行信息識別與交叉核驗、財務反欺詐、客户風險畫像、自動化審批和統一授信視圖,有效解決製造業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信審的科學性、精準性、前瞻性。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銀行要加強服務製造業信貸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加快儲備一批懂製造、知企業、精金融的複合型金融人才。一是加強對製造業特別是新興行業的前瞻性研究,深入掌握行業、市場和技術發展趨勢,準確把握行業與業務風險狀況,為製造業授信支持什麼、如何支持、何時支持提供決策依據。二要深入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機構合作,建立外部授信專家庫,拓寬行業信息來源,破解信息不對稱和專業能力不足問題。三要升級製造業企業風險評估技能。要針對細分行業和客户類型,差異化製造業金融產品貸款“三查”要求,提升風險專業識別能力;根據科創企業、高技術製造業輕資產的特徵,優化行業分析和風險評估技術,提高風險識別與評估能力。

完善體制機制,提高利益相關方積極性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各市場主體形成合力。一是地方政府要通過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和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支持製造業轉型升級;完善製造業信貸風險分擔機制,支持銀行加大信貸投放。二是監管部門要加大對製造業和金融機構的差異化考核力度,研究拓寬製造業統計口徑,充分發揮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勵作用。三是銀行要完善內部考核機制,強化對製造業貸款增長、中長期和信用方式製造業貸款佔比的考核,提高分支機構服務意願。完善製造業貸款盡職免責機制,建立授信盡職正面清單,適度提高風險容忍度,健全“敢貸、願貸、能貸”機制,保護分支機構和員工的積極性。四是企業要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通過政策引導、行業自律等方式,引導製造業企業聚焦主業,防止盲目多元化、過度投資、激進擴展、高槓杆運營,增強核心競爭力、財務與經營可持續性和抗風險能力。

作者系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總行信用審批部總經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銀行家雜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88 字。

轉載請註明: 陳言寶:商業銀行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