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2020年6月下旬科創板上市的神州細胞,上市首日,股價一度暴漲超200%,截止7月7日,總市值已接近400億。但火熱的另一面,與其市值迅速上漲被關注的還有達14億元的連年虧損,這也讓普通投資者們心存疑慮。
近三年虧損超14億、至今尚無藥品上市銷售招股説明書顯示,神州細胞在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41億元、-4.5億元和-7.9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億元、-3.2億元和-6.6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神州細胞累計未分配利潤為虧損14.3億元。
自2002年神州細胞工程有限公司創立以來,多年專注於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重點通過研發在臨牀上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同類最佳(Best-in-Class)或“Me-better”創新生物藥產品。
記者根據藥監局等信息查詢發現,儘管成立十多年,但至今無一上市藥品銷售,只有多款在研藥物。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神州細胞最可能即將獲批的為兩款藥物,一款為該公司SCT800 為第三代重組凝血八因子產品,擬用於治療甲型血友病,預計於2021 年 2 季度內獲批;另一款SCT400 為公司參照進口品種利妥昔單抗研製的人鼠嵌合抗 CD20 單克隆抗體新藥,擬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國家藥監局已於2019 年 12 月 受理上市申請。
此外,據神州細胞的招股説明書顯示,公司目前已建立包含21個創新藥和2個生物類似藥品種的產品管線,涵蓋4個疾病領域、4種生物藥類型。
業內一直用“十年時間 十億美金”來描述一個創新藥的研發,這句話用在神州細胞的創業路上一點也不為過。但是巨大的投入能否取得巨大的回報,在相關創新藥未正式獲批前,一切都存在着極大的不確定性。在華鑫證券的一份研報風險提示中寫道“該公司目前尚無在研產品上市,在研藥品上市進程存在不確定性,藥品商業化可能不及預期”。
持續虧損卻為何能上市?“要是以前像這類尚未盈利存在虧損的企業是沒法上市,但科創板為這類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了一個資本市場的機會”,一位醫藥投資業內人士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
科創板五套標準規定,其中對於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要求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但對於預計市值高於15億元的,利潤並沒有明確要求,符合科創板其它註冊條件即可。這也意味着,對於近三年處於虧損,但研發產品和相關技術具有前瞻性就能在科創板上市。
與之持續的虧損相比,報告期內,神州細胞研發費用持續增長。2017—2019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89億元、4.35億元及5.16億元。近三年,研發人員由252名增長到657名,2019年公司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75.43%,其中,37人擁有博士學位,研發實力增長強勁。
“生物醫藥行業由於產品研發週期長、投入巨大、研發風險高,對於初創型中小生物醫藥企業,由於前期缺乏上市藥物,導致沒有營收,現金流緊張,所以能否融到資本是該類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瓶頸。但科創板的上市徹底改變了這個局面,這也是我國的上市規則逐漸向國際主流的納斯達克等標準在推進,也是資本市場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主要改變”一位科創板首批上市生物醫藥公司的創始人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