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原油寶”產品推介宣傳違規誤導投資者,暴露行業風險管理欠缺
財聯社(上海,記者 孫詩宇)訊,近期,美國CME交易所WTI原油期貨結算價出現負值結算,由此出現的中行“原油寶”穿倉事件引起國內投資者的強烈關注。
6月2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公佈《原油寶案例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組認為,銀行開展的“原油寶”及類似業務,是面向個人投資者、實行現金交割、價格掛鈎場內交易期貨合約的場外衍生品業務。此類業務存在降低投資者的准入門檻、客户評級和產品評級違反適當性原則、產品推介宣傳違規誤導投資者、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教育不足等問題,同時也暴露了我國金融行業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鑑於在中國發展場外衍生品業務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我們應當培育和發展本土交易商隊伍、培育和發展境內的用户市場、發展面向機構和高淨值客户的場外衍生品交易;對於一般零售客户,可通過資產管理產品介入衍生品類業務。”課題組認為。
課題組建議,應將場外衍生品業務監管納入統一的功能監管體系,將產品開發納入行業協會市場自律管理體系,完善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基礎設施和監測體系,維護場外衍生品市場的正常秩序。要以投資者為中心,按照風險程度統一適當性標準,完善場外衍生品業務的監管,有序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豐富多層次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課題由CWM50學術總顧問、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吳曉靈和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聯合牽頭。課題成員包括來自國內外高校、協會、交易所、銀行、期貨、基金、私募、律所等相關單位的多名業務和研究專家。課題最終形成了《有序發展場外衍生品市場,豐富多層次金融市場》研究報告。
自4月“原油寶”問題爆發後,也有多名專家及人大代表等就對其暴露的問題作出評論和意見。
在4月25日舉行的在資管新規兩週年研討會上,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機構與投資者間的很多問題的核心,是把金融產品賣給了錯誤的對象。要審慎對待期權、期貨等一些高風險、專業化投資工具的創新運用。”尚福林指出,要把加強投資者教育和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強化對創新產品和服務的宣傳銷售、信息披露、服務收費、投訴處理、聲譽管理、社會責任等重點環節的規範和管理,形成金融機構和消費者間的良性互動。
此外,根據財聯社5月24日消息,近期發生的“原油寶”事件凸顯了我國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期貨市場的迫切性。今年全國“兩會”上,由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楊緒松牽頭,多名在深全國人大代表擬聯名提交建議,建議聯合港澳在深圳建設期貨交易所,參與國際定價權競爭。“建議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在深圳建立期貨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