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能源車產業快速發展,為新能源車提供能量補給的充電樁備受消費市場關注。
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創新峯會上,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發佈了《電動汽車充電樁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預計未來的充電網絡將是多種技術混合佈局,滿足不同車型和場景的充電需求,私人樁以交流慢充為主,公共樁以直流快充為主、慢充為輔。
從推廣期市場難覓充電樁身影,到如今充電樁市場規模達到全球第一,充電樁市場高速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扶持。據悉,自2015年以來,國家及各地政府部門先後出台了二十多項關於充電基礎設施的支持政策,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共同發力。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範圍,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充電樁作為融合基礎設施一部分)在內。
《白皮書》顯示,2018年,汽車類商品零售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呈穩步上升趨勢,從2015年的1.3%上漲至2019年的4.7%,複合增長率高達37.9%。
發展新能源車產業既是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也是拉動消費、提振經濟的戰略舉措。而充電樁建設與使用中存在的矛盾嚴重製約了新能源車產業發展。
對新能源車消費者的滿意度調查顯示,消費者普遍認為充電難(56%)和遠行難(51%)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因素。
(數據來源:《電動汽車充電樁產業發展白皮書》)
在政策和市場雙重作用下,我國已建成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網絡,穩步推進充電樁規模化佈局。截至2019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417.4萬輛,全國充電樁保有量達到121.9萬個,車樁比從2016年的4.6∶1下降至3.4∶1。
根據《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截至2020年底,我國公共充電樁將達到50萬個、新增超過430萬個用户專用充電樁。截至2019年底,中國公共樁和私人樁分別累計為51.6萬個和70.3萬個,國家提前完成公共樁規劃目標;而私人樁目標完成率僅為16.3%。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充電主要方式為交流充電和直流充電,在公共充電領域市場佔有率分別為58%和42%。交流充電樁功率一般較小,充電速度較慢,主要安裝在住宅小區停車場等地;直流充電樁功率較大,充電速度較快,主要安裝在高速公路的充電站、商場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等地。
《白皮書》顯示,2019年,私人充電樁產業發展放緩,保有量佔比下降。
私人樁發展的主要挑戰在於私人樁難入住宅小區。車主未能配建私人充電樁的主要原因是涉及多個管理主體、住宅小區無固定停車位、線路改造需經多數業主及物業同意、部分小區線路和變壓器不適配等問題。
從區域分佈來看,公共樁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區,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是公共充電樁的主要集中地。2019年,前十省(直轄市)的公共樁保有量佔比達到74%,且多分佈於直轄市和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廣東、江蘇、北京和上海的公共樁保有量均超過5萬個。
前期投入高和回報週期長的特徵形成了充電樁產業高度集中的競爭格局,少數頭部運營商已形成規模優勢。
2019年,全國充電運營商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個的共有8家,佔總量九成以上,產業規模效應極強。其中,特來電、星星充電和國網公司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分別達到了14.8萬、12萬和8.8萬個,位居公共充電樁運營商前三位,市佔率達到69%。
未來充電樁將大量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與智能電網、物聯網、5G通信、雲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打造車-樁-電網-互聯網-多種增值業務的智能充電網絡。
《白皮書》預計,未來電動汽車充電新增大功率直流快充、無線充電兩個方向。
近年來,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逐漸提升,電池容量越來越大,帶來的是充電時間的延長。相較於普通快充功率的60-200kW,大功率充電功率高達350kW及以上,有利於提升充電效率,滿足電動汽車充電時間短和續航里程長的要求。但大功率充電技術仍面臨電池發熱、電網衝擊大、充電標準不統一和成本過高等眾多問題。
相對於有線充電技術,無線充電技術的充電功率小、能量轉換率低、建設成本高,未能解決充電時間長難題。在中長期內,無線充電將主要作為電動車充電的補充方式;未來,隨着無人駕駛技術逐漸成熟、充電功率和能量轉換率提升、充電標準完善和充電設備價格下降,無線充電技術需求將大幅提升。
注:文章來源中國消費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