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7月11日電題:中國—東盟自貿區:“黃金十年”塑造世界經貿新格局
新華社記者王軍偉、潘強、姚兵、黃耀滕
南國夏季,在廣西東興、雲南畹町等邊境口岸,一輛輛大貨車排隊等待通關。由於受新冠疫情衝擊相對較小,中國和東盟貿易一如既往的強勁,今年1月至5月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4.2%,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10年來,雙邊貨物、服務貿易高速增長,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自貿區用“黃金十年”塑造了世界經貿新格局。
中國—東盟自貿區成全球經濟增長一個新“引擎”
6月,在北部灣港欽州碼頭,不時有滿載貨物的巨輪靠岸停泊,裝卸貨物的車輛進出有序,港口一派繁忙。
上海新海豐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亞洲區域內的航運業務,其南寧分公司總經理魏仁國最近經常到屬於北部灣港的欽州港協調航線船運事宜。“即使在疫情較為嚴峻的3月,公司還新開了一條前往東盟國家的航線,一季度公司接到的前往東盟的訂單增長約30%。”魏仁國説,公司最初只開通了從北部灣港到日本和韓國的航線,現在前往東盟的航線不斷增加。
這是行駛在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的運輸車輛(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門户港,廣西北部灣港已開闢27條外貿航線,實現東盟主要港口全覆蓋。受益於快速增長的中國—東盟貿易,今年前6個月,北部灣港逆勢飄紅,完成貨物吞吐量約12652萬噸,同比增長15.56%,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28.04萬標箱,同比增長約28.54%。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韋韜説:“一季度重慶、雲南、貴州等西部省市貨物通過陸海聯運、經北部灣港發往全球的總量增長迅速。”
這是廣西憑祥綜合保税區(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這是廣西憑祥市邊境貿易貨物監管中心貨場(1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中國東興與越南芒街隔河相望,站在東興口岸眺望,北侖河靜靜流淌。雖然疫情的影響仍在,但是口岸附近的萬眾國際批發市場依然吸引着眾多商人,東盟國家的貨物經這裏源源不斷髮往中國內地。
繁忙的貿易景象同樣在中老、中緬邊境上演。畹町水產品交易市場位於雲南瑞麗,每天上午滿載印度洋螃蟹等水產品的貨車經畹町進入內地,走進千家萬户。
雲南畹町水產品交易市場的工作人員在搬運來自緬甸的貨物(6月22日攝)。新華社發(彭莎娜 攝)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説,中國和東盟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自貿區的建成和關税水平的大幅降低使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效率大幅提升,貿易增長是必然結果。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內已取消7000種產品關税,90%以上商品實現零關税。2002年自貿區啓動建設時雙方貿易額只有548億美元,2019年突破6000億美元。
許利平説,建設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不久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開創了中國對外商建自貿區的先河,為中國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作出重要探索。
服務貿易推動經貿合作邁上新台階
在東興做生意的越南商人範文秀將最後一批貨物交到中國客商手裏後,開始清點當天收到的人民幣。“在越南的商業銀行可以將人民幣兑換成越南盾,非常便捷。”範文秀説。
在廣西東興口岸,一批越南貨車在排隊候檢,準備通關(6月8日攝)。新華社發(林珉正 攝)
自2009年7月東盟被列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首批境外試點區域以來,中國已與東盟多國簽署了雙邊貨幣交換協議。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多部委印發《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目的之一是促進人民幣區域內自由兑換、結算,盛極一時的“地攤銀行”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東興邊民何深庭曾是“地攤銀行”的常客,以前大大小小的貿易貨款進出都要通過“地攤銀行”,風險較大。作為沿邊金融改革的見證者,何深庭用“快、穩、賺”來評價如今的邊貿結算:快——當天辦結,當天到賬;穩——國有銀行結算渠道,資金安全;賺——合理的匯率,減輕結算成本。
截至2019年底,廣西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分析認為,貨幣金融合作不斷加強是中國和東盟合作走向縱深的重要標誌。在自貿區升級版建設進程中,雙方合作正從傳統貿易向跨境金融、數字經濟、5G通信、衞星導航等更寬領域、更高水平拓展。
老撾的塔拉曾在中國留學,她對中國電視劇情有獨鍾,“以前只能通過光碟看,現在通過老撾的衞星頻道就能收看中國電視節目。”塔拉所説的衞星頻道源自2015年中國幫助老撾發射的第一顆通信衞星。
作為雙邊數字合作的重要載體,中國—東盟信息港經過近5年建設,正逐步成為以廣西為支點的信息樞紐。項目內已建成3條國際通信海纜、12條國際陸地光纜和13個重要通信節點,中國已與泰國、老撾等9個東盟國家建立了雙邊技術轉移工作機制。
中國與東盟在北斗衞星導航領域的合作也在拓展。中國衞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説,中國已經開始為部分東盟國家提供北斗導航服務,將在現代化農業、數字化建設、智能港口等方面促進東盟的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與東盟共有19億人口,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相比貨物貿易,雙方服務貿易互補性更強,合作潛力更大,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已積極在東盟國家佈局雲服務、數據中心等,未來這一區域將進一步塑造全球經貿格局。”廈門大學東盟研究中心教授王勤説。
區域內產業深度融合方興未艾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之初存在“貿易長、投資短”的現象。10年來,雙邊企業早已不止於單純的貿易往來,而是彼此借重對方優勢,在自貿區範圍內配置資源和技術,實現產業的深度融合。
一艘貨輪停靠在廣西欽州港等待裝卸集裝箱(2019年4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這是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的集裝箱碼頭(2019年11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曹禕銘 攝
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欽州港片區內,總投資約24億元的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項目旨在打造西南省區共同面向東盟市場的產業協同服務平台。
廣西川桂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震説,項目建成後,四川的裝備製造業、重慶的汽車產業、貴州的大數據產業等西部地區優勢產業可通過產業園搭建的平台對接東盟市場。
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是將目光投向東盟市場的中國企業之一。2017年7月,公司印尼製造基地建成投產後,16家中國和國際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印尼相繼落地,吸納當地6000多人就業。目前,五菱汽車整體銷量已經進入印尼乘用車市場前6名。
“看中印尼,是因為在自貿區內,執行合同越來越高效,投資越來越容易。”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衞東説。
位於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的350萬噸聯合鋼鐵項目總投資14億美元,可年產350萬噸鋼材,是中國—東盟產能合作的標誌性工程,2018年全面投產。
這一項目由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參與建設。項目總工程師胡玖林説,環保投入佔總投入的近20%,大大高於當地平均標準,產品質量、生產工藝等在東南亞屬於領先水平。
北京大學東盟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説,東盟正在積極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對外來資金、設備、技術有迫切需求,而中國在相關領域具有多方面優勢。在自貿區框架下,雙邊相關產業正加速融合。
在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和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建設穩步推進;在馬來西亞,中國在製造業領域投資了400多個項目,其中中國中車建成馬來西亞首個“鐵路工廠”;在泰中羅勇工業園,100餘家企業落户,創造3萬多個就業崗位……截至2019年底,中國與東盟雙方相互累計投資超過2300億美元,中方在東盟設立了2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入駐企業超過600家。
去年10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對所有協定成員全面生效。馬來西亞駐南寧總領事館總領事阿茲利米·扎卡里亞説,全球多邊貿易仍是大勢所趨,東盟與中國日益密切的經貿關係,是多邊主義與自由貿易活力的有力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