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地乳業大漲背後:蒙牛伊利奶源之爭

得奶源者得天下,前有蒙牛增持認購中國聖牧成最大股東,後有中地乳業擬引入伊利為主要股東。8月3日,中地乳業股價創上市以來第二大漲幅,截至收盤,漲幅達118.97%。據悉,中地乳業此次股價大漲,是受擬引入伊利為主要股東消息的刺激。而就在一週前,蒙牛剛剛成為了中國聖牧第一大股東。頭部乳企紛紛增資入股中小乳企,瞄準的是其背後的奶源地,國內低温奶市場競爭加劇、奶源地逐漸減少、大牧場瓜分殆盡,乳企奶源爭奪戰已至高潮。

中地乳業大漲背後:蒙牛伊利奶源之爭

紛紛入股中小乳企

8月2日,伊利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其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擬以約2.03億港元的價格,認購中地乳業約4.33億股。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16.6%的已發行股本。

伊利表示,本次投資將有利於公司進一步穩定原料奶供應,提升市場競爭力,對公司長期發展和戰略佈局具有積極意義。

公告顯示,中地乳業主要從事牧場經營業務和進口貿易業務,以原料奶生產及銷售為收入支柱。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地乳業資產總額為53.24億元,負債總額30.59億元,資產淨額22.64億元。

伊利認購中地乳業股份前,蒙牛剛剛成為了中國聖牧的單一最大股東。7月28日,中國聖牧發佈公告稱,蒙牛全資子附屬公司以每股0.33港元的價格行使對中國聖牧約11.97億股的認股權,中國聖牧確認已經在7月28日收到約3.95億港元。交割後,蒙牛將合計持有中國聖牧約17.8%的股份,超過實際持股15.8%的中國聖牧董事長邵根夥,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事實上,蒙牛不僅收購了中國聖牧下游資產,還入主國內最大上游乳企現代牧業,戰略投資了全產業鏈乳業公司富源牧業,並戰略入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相比之下,2019年7月,伊利旗下優然牧業以22.78億元現金購買新三板乳企賽科星58.36%的股權,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控股股東。2019年,伊利還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業合作社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威士蘭”)。此項收購完成後,伊利將獲得新西蘭本土4%的原奶供應量。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頭部乳企爭先恐後入股中小乳企,是為了進一步爭奪奶源地。

奶源搶佔殆盡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超在2019年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年會的首創論壇中表示,目前各大乳企充分看到奶源的重要性,或參股或獨資,大力發展規模飼養、大力發展自有奶源,從牧草飼料種植、奶牛飼養到乳製品加工,實施全產業鏈管理新模式,大有得奶源者得天下之勢。

此前,新乳業接受投資者調研時透露,新乳業自有牧場奶源佔比超過20%,投資現代牧業後,預計2020年公司自有奶源(含現代牧業的供應)佔比將從2019年的20%提升至40%-50%,“未來在上游端不會有太多的投資”。

據悉,2019年4月新乳業宣佈收購福州澳牛乳業相關資產55%股權,2019年7月又認購現代牧業9.28%股權。2020年5月,新乳業又以17.1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西北區域龍頭乳企寧夏夏進乳業。

以目前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為例,蒙牛和新乳業分別是現代牧業的大股東和二股東,權益佔比分別為66.77%和9.28%。現代牧業董事長高麗娜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奶源供給上,現代牧業給蒙牛的供奶量約80%,給新乳業的供奶量約10%”。

現代牧業2020年上半年盈利預告顯示,現代牧業上半年成乳牛年單產突破11噸,產量和銷量均實現近兩位數增長。目前,現代牧業全國建有26個萬頭規模牧場,擁有超過23.5萬頭奶牛,年產奶量超過139萬噸。

業內人士認為,如今國內的大型牧場幾乎都被各大乳企搶佔一空。目前國內的優質奶源基本被瓜分,龍頭企業的奶源爭奪已經接近尾聲。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了蒙牛和伊利,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予以回覆。

乳業專家宋亮説,目前國內的大型牧場幾乎都被收購了,只剩黑龍江和新疆地區還有一些大牧場,而中小牧場的收購意義不大,預計乳企這一輪的奶源爭奪戰將暫時告一段落。

低温奶時代

各大乳企入股牧場、爭奪奶源的背後是奶源供應緊缺、低温奶產業利好。

“龍頭乳企加速奶源佈局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宋亮表示,一方面,近幾年我國奶牛存欄量不斷下降,目前奶源供應偏緊,預計未來還會持續下降。

中國奶業協會發布的《中國的奶業》白皮書顯示,過去幾年,養殖虧損和環保關停導致大量存欄量較低的牧場退出。根據國家奶牛技術產業體系的統計,從2014-2018年底,荷斯坦奶牛存欄量由857萬頭下降到504萬頭,2019年中國的荷斯坦奶牛存欄量約470萬頭。

“另一方面,當前中國乳業轉型,國家出台低温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伴隨低温產業的來臨,各大龍頭乳企都在加碼高端低温產品,對優質奶源需求更大。”宋亮表示。

“低温奶的拓展依奶源地遵循‘圓心-半徑’理論,奶源地為圓心,冷鏈為半徑。”業內人士表示,低温奶對品質要求高,需要高品質的分佈式奶源和冷鏈物流配送儲運體系配合,保質期一般也不超過7天。當前技術水平下,覆蓋半徑往往不超過300公里,因此低温鮮奶也是區域乳企的專利,各乳企劃片而治。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光明乳業在全國巴氏奶市場份額近40%,位列第一。其他巴氏奶品牌主要分散在各區域,如四川新希望、北京三元、遼寧輝山、黑龍江完達山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各大乳企紛紛加碼低温鮮奶品類,看重的是低温鮮奶品類的高增速。

據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北區總經理趙暉介紹,2018年7月-2019年7月,低温鮮奶銷售額增幅為19.5%;2018年8月-2019年8月,低温鮮奶國內市場滲透率為33.6%,比上年同期提升1.5%;網購低温鮮奶銷售額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42%。

宋清輝認為,區域乳企目前佔優的主要還是傳統訂奶渠道,但在大型KA賣場、電商平台以及中小超市、便利店等渠道,伊利、蒙牛有着相當強的統治力。雖然區域乳企在低温奶領域搶佔先機,但是傳統乳業龍頭的力量仍然不可小覷。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白楊 王曉

<script></script>

文章來源:北京商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地乳業大漲背後:蒙牛伊利奶源之爭 - 楠木軒